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3175 14
2005-11-09

为中国的经济学家正言

何超

现在网路上,媒体上,对国内的主流经济学家都是铺天盖地的贬抑之词。不少文章抨击主流经济学家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尤其是改革过程非但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而且还“倒打一耙”,甚至现在搞得大众、舆论把主流经济学家看成是为利益集团代言的卑鄙小人。笔者特此提出一些反对“主流舆论”的声音,好让大众有个取舍。 首先,这些批判主流经济学家的文章有7大问题没有解决好: 1。谁是“主流经济学家”?从事实上来看,改革初期(也就是80年代初期)主流经济学家是中国老一辈的经济学家(从现在来看),他们所运用得多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而90年代开始,研究西方主流的经济学的学者开始成为主流,他们的理论工具也就是现在我们所称的“西方经济学”。因此,虽然都叫“主流经济学家”,但在不同时期却是指的不同的人,这一点,这些文章的作者好像不知道,或者说无意进行说明。这不得不让我对这些文章作者的写作目的产生怀疑。我怀疑这些作者是否仅仅是听信如今郎咸平之流对“主流经济学”的批评就产生这种想法。 2。所谓的“主流经济学家”真的像这些文章的作者说的那样对中国的经济有如此大的发言权吗?我认为,答案是否定的!改革与否,如何改革,决定权是牢牢的握在政府手上的!比如改革开放这项基本国策,我想没人会说是“主流经济学家”促成的吧——除非你把邓小平也算成是“主流经济学家”。虽然近些年经济学家在我国享有很高的地位,得到广泛的尊敬,但对于他们究竟在过去的改革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还有待商榷!不宜仅仅将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归咎于“主流经济学家的错” 3。这些文章中可能会说:“中国的主流经济学家其实根本就没有自己的理论,几乎完全都是舶来品”。对此我有两点要说:1)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是在近代就是源于西方的,无论是马克思,还是亚当斯密,中国的经济学家向人家学习,毫不奇怪!而且,现在经济学发展迅速,基本上没有国界之分,就没有哪个国家敢说该国的经济学家的理论全是自己发明创造的——这与清朝闭关锁国毫无区别。2)谁说我们自己没有理论?有哪个国家在公有制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的?这在人类历史上就是前无古人的创新! 4。按照这些作者的理论,退一万步,如果说,是经济学家推动了改革,那改革失败了就要怪罪于他们吗?邓小平说得很好:我们的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我们走的社会主义的道路,没有哪个在我们之前成功了的,这意味着我们是没有什么榜样可以学样的,这意味着我们得自己寻找自己的路,这也意味着我们每一步都可能失足落水,面临失败。 5。接着第四点,这有一个很简单的逻辑:我们作为现在的人来评判前人做出的决策,其实是不恰当的。作者可能觉得我们早就该在国企建立“现代的企业权责利关系”,可是,你之所以有这样的结论,不就是经过政府,企业,经济学家长期的失败的摸索和研究得出来的吗?要是这些作者真这么高瞻远瞩,早在80年代初改革的时候为什么不挺身而出,给大家介绍这个好办法呢?事后诸葛亮,人人都能当的! 6。这些作者极言“主流经济学家”的无能,比如“自80年代早中期开始的,由主流经济学家主导的国企改革,之所以屡改屡败,致使国企衰败到目前这种任人宰割的死敌,完全是因为主流经济学家一直在用静止的、孤立的观点和理论脱离实际的态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致!”(这是不是“由主流经济学家主导的国企改革”祥见2。)——虽然在经典的经济学教科书上,理论是静止的,孤立的,脱离实际的(事实上,如果理论不是静止的,孤立的,脱离实际的,你要我们的学生怎么学?),但要是因此就认为主流经济学家就是这样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那未免大错特错了!经济学家(至少那些真正称得上经济学家的人,而不是那些自称是经济学家的人)都是从实证中取证,建模,应用或者开创理论的!经济学的教科书是静止的,但应用经济理论的过程是极具有创造性的! 7。由于,经济学家往往从整个社会的角度考虑问题,而不单单(注意,是不单单,而不是“不”)是某个特定的群体——如工人(当然,其实他们也是被经济学家考虑了的),因此经济学家的意见,想法触及一些人的利益,伤害一些人的感情,从宏观上来说,是不可避免的。经济学家从长远角度为国家出主意,而伤害一些人的短期利益——事实上,这些人往往只看到短期利益,而忽略了改革给他们带来的长期利益——而遭致这些人的痛恨,我觉得真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8。请这些作者,不要只盯着国企的失败。退一万步讲,如果把国企改革失败的原因归为经济学家的无能,那么,我国从没有民营企业到民营企业蓬勃发展,从落后的一穷二白的国家(正像现在的朝鲜)到现如今繁荣的,在世界上好歹也是受人尊敬的大国,能不能算是经济学家的功劳呢?(注意,这是假设:“如果把国企改革失败的原因归为经济学家的无能”)否则,把失败归于他们,却不把成功归于他们,很明显这是带有偏见、不公平的!

我本人是学经济的,我认为经济学家,从前几年的风光,到现在,由于人们受到舆论的导向,被质疑其道德,我认为这是极为不公平的!

由于人们长期以来的,固有的仇富心理,而现实中在一些经济学家所支持的改革中让富人占到了便宜,而痛恨经济学家,完全是可以理解,但又很不理性的想法。

简单一个道理:一个富翁死了,我们是把他所拥有的拿给工人们分了呢,还是把他的财产“比较便宜”地卖给一个懂得运用这些财富来创造价值的人?如果是第二种,新的主人很有可能会将这个企业发扬光大,可以创造至少是同等的(甚至是更多的)社会财富,就会有更多的工人有工作,整个国家也更加强大;而如果是第一种,分到财产的工人也许几个月甚至一年都不愁吃不愁穿,可是,这样一个企业就消失了,也就是说,一个创造社会财富的力量就消失了——最终这些工人也许找不到工作,一年之后只好流落街头……第二种做法正是体现了邓小平关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原理。

国有企业就是这个奄奄一息的老富翁,把它分给员工不如卖给富人(即使是折价)(事实上,理论上讲国有企业是全国人民所有,分给原来的职工也是讲不通的,凭什么能只分给原有的职工,而不是全国人民呢?),这样就能创造更多的国民财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虽然表面上国家吃了亏(至少是会计上),但与国家再来花钱办企业创造GDP,创造就业机会的成本来,无论是国家还是国民,都是实实在在的得了实惠的人。这就是经济学家常说的把饼做大的道理!

敬请广大的的国民不要仇富,没有富人的国家是虚弱的,是无法与别国竞争的!假设中国没有几个像样的大型的,产权清晰的(主要指私企)公司,怎么面对外国公司的冲击?让私企赚钱,至少还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吧,至少就避免了旧中国工业品被外国人垄断,任人宰割的情况吧。

最后,就是关于所谓的在郎咸平面前“主流经济学家”失语、所谓的“中国合格的经济学家不过五人”。在以上的逻辑面前,我认为某些批判主流经济学家的理论就变得苍白无力了。我本人实在是经济学的初生牛犊,但问题在于:为什么没有经济学家站出来向大家说明这个道理,以致于造成公众,舆论对于经济学家的不信任。经济学家是要潜心研究问题的,不可将名利放在心上,但也有相当的义务来教导民众,向民众解释各种经济现象和在现象之后的规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11-9 16:15:00
感觉你还是没说到点子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1-9 16:40:00

大众批评一些主流经济学家是因为他们失去了作为知识份子所应具备的独立人格。他们个人利益和一些即得利益集团的利益太多地交织在一起,所著所说失去公信力不足为奇。

他们虽不掌握决策权,但他们有公共话语权,持有这些话语权主流经济学家失去独立人格沦为一些集团的工具时,后果是可怕的。因为他们的言论披上了科学的外衣,无异于再给民众套上精神的枷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1-9 19:49:00

非常同意YONG118的观点,我认为现在的经济学家过多的陷入了利益集团之争,现在的经济学研究都比较功利,专心做学问确实不是主流了.所以,应该从经济学家内部来找问题,我认为还是内因起着重要作用,我们不能否定经济学家的贡献,但是也不能因为他们的贡献就放纵他们.

兰州大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1-9 20:22:00

非常同意YONG118的观点,我认为现在的经济学家过多的陷入了利益集团之争,现在的经济学研究都比较功利,专心做学问确实不是主流了.所以,应该从经济学家内部来找问题,我认为还是内因起着重要作用,我们不能否定经济学家的贡献,但是也不能因为他们的贡献就放纵他们.

现在的经济学家就是因为过多的参与了集团的利益之增了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1-10 23:35:00
我也感觉你还是没说到点子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