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873 3
2009-02-07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本周在其博客上发表《铁路春运不涨价的社会成本》文章,建议“按照经济规律涨一点(火车)票价,把票价定在市场均衡上”,认为这么做的话,排长龙、黄牛党活跃、假票猖獗、服务质量下降等问题“基本上都不会发生”。

  据了解,茅于轼早在2007年春运期间就发表过持有此观点的文章。当时,他的观点还被另一位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拿到全国两会上讨论。针对此次旧话重提,茅于轼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访问时说:“我认为文章中的道理没有变,还是对的。”

  针对铁道部过去坚持不涨价的做法,茅于轼在文章中说:“春运不涨价使坐火车的旅客得到了实惠,但是他们因此而付出的代价并不低。总体来看这项政策带来的整体社会效益是好是坏还很难说。”

  因为票价低而须付出的代价包括:一、排队,“光是由于排队所花的时间代价,恐怕就超过了省下的没涨价的那几块钱,更何况排了队也未必一定能够买上票”;二、倒票,“车票因价格低变成了稀缺商品,票贩子因此有了活动空间,一度减少了的黄牛党重新活跃起来,而正常的旅客不能从正常渠道买到票,只好求助于票贩子,他们不但没享受到正常票价的好处,反而还比涨价后的票价更贵了”;三、假票,“因为正常渠道买不到,乘客只好找别的路子,这确实为假票创造了销售的机会”;四、服务质量,“历经了千辛万苦搞到了票,上得车来,因为多半列车超员,服务质量根本就谈不上了,票价是正常了,但是质量却下降了,最后仍然是让消费者吃了亏”。

  不过,茅于轼强调,“我们没有理由怀疑(铁道部)做好事的动机,否则还有谁愿意做好事”,但“正如张维迎教授(也是著名经济学家)所说,评价一个政策的好坏不是从政策的愿望看,而是从其结果看”。

  本报一名记者今年春运期间曾搭上广州前往重庆的39小时列车,她在车上询问其他乘客后发现,从正规渠道以原价购入车票的人实在少之又少,80%都是以两倍或三倍的价格从黄牛党那里买到车票的,就连无座的车票,三倍的价格也属正常。由此可见,便宜火车票政策的结果不如预期。

  茅于轼也坦言,涨价的建议“纯粹是从经济效率考虑,没有照顾到平等,涨票价对低收入的农民工是很不利的,事实上(也)不存在既有效又有平等的票价”。

  在非常重视平等以及保护弱势群体的中国敢于屡次建议春运涨价的学者不多,而此文章一发表,就立即“毫无意外地”在中国舆论和网络里引来猛批。

  一名新浪网友说:“一、我们穷人有的是时间,多花四个小时能少掏20块钱,值!二、车票不是因为便宜才成为了稀缺商品,是因为运力的严重不足。三、黄牛党的疯狂是因为执法不严、官员腐败造成,不是因为票价便宜。四、车票难买是客流骤然增加,票价即使涨两倍三倍照样排队买不到。”

四川新闻网刊登的一篇时评则说:“在笔者看来,涨价以解决春运问题的观点,又何尝不是一种典型的‘奴隶主思维’?又何尝不是将最弱势的群体当作奴隶对待的一种思维?尽管茅于轼冠冕堂皇地表示此举能够解决‘黄牛党活跃’、‘服务质量下降’等一系列问题,但他有没有想过,倘若提高春运期间的火车票价,多少农民工的心血又将付诸东流?因此,我禁不住要说,这些经济学‘春运不用挤火车、农忙不用秋冬种’,更不用体会下岗工人和农民工的辛酸生活,站着说话当然不腰疼。”

铁道部:

不上调春运票价

  另一方面,中国铁道部有关负责人日前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不愿意介入这场争论中。负责人说:“每个人都有发表自己看法的权利,对于茅于轼的看法,我们不愿意作出回应,但可以肯定的是,铁道部不会上调春运票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2-7 12:39:00

请先看一下原文。

http://maoyushi.blog.sohu.com/109586841.html
铁路春运不涨价的社会成本


茅于轼


铁道部为了照顾利用春节出门的所有的人,决定春运一律不涨价,而且今后也不再涨价,受到大众的欢迎。有人说这一决定是铁路方面迫于社会的压力,也有人说铁路是为了讨好群众故意做秀。我们没有理由怀疑做好事的动机。否则还有谁愿意做好事。


但是正如张维迎教授所说,评价一个政策的好坏不是从政策的愿望看,而是从其结果看。春运不涨价使坐火车的旅客得到了实惠,但是他们因此而付出的代价并不低。总起来看这项政策带来的整体社会效益是好是坏还很难说。


首先,铁路的能力显然跟不上市场的需求,虽然加开了许多临时开车,能力还是够不上。结果是很难买上票。买票难的立竿见影的结果是排长队。大家可以在新闻联播中看到各个火车站临时售票处拥挤的人群。票价是便宜了,但是要得到它需要付出额外的排队成本。光是由于排队所花的时间代价,恐怕就超过了省下的没涨价的那几块钱。更何况排了队也未必一定能够买上票。


车票变成了稀缺商品,就给“倒票”创造了条件。票贩子有了活动空间。一度减少了的“黄牛党”重新活跃起来。他们或者成群结队地大量买进,然后加码卖出。其差价显然要大于没涨价的那部分钱。正常的旅客不能从正常渠道买到票,只好求助于票贩子。他们不但没享受到正常票价的好处,反而还比涨价后的票价更贵了。


更有能耐的“黄牛党”还能够内外勾结,把车票成批地倒出来,然后抬价出售。这个铁路系统的老毛病治理多年不见改善。甚至于有人怀疑这是铁路内部人故意制造车票的稀缺性,自己手中掌握了稀缺商品当然有利可图。比较航空机票和铁路车票的发售可以看到铁路部门售票系统的落后。航空机票可以买一年内任何始发和到达点的机票,不需要手续费。而火车票除了少数几趟车的都只能买四天内本地出发的车票,还要五块钱的手续费。虽然铁路车票的预售比航空机票复杂(因为有中途下车的),但是按照现代计算机的技术是不难解决的。一般企业最重要的部门首先是市场营销,可是铁路对买票的落后性似乎视若无睹。几十年来基本没有改进。能够做的事不去做,难免让人怀疑是铁路内部人故意制造的买票难。


由于车票稀缺,产生了假票。春运期间造假票的非常猖獗。公安部门侦察到印制假票的商贩,一查就是几百张。当然假票不一定和春运有关。不是春运也会有。但是因为正常渠道买不到,只好找别的路子。这确实为假票创造了销售的机会。如果不小心买到一张假票,被铁路方查出来,中止了旅行,损失就更大了。


历经了千辛万苦搞到了票,上得车来,因为多半列车超员,服务质量根本就谈不上了。票价是正常了,但是质量却下降了。最后仍然是让消费者吃了亏。尽管这不是铁路方面的本意。但事物有自己的规律,不依照规律,最后是事与愿违。我们还是要想一想张维迎的那句话:评价一项政策的好坏要看后果而不是愿望。


如果按照经济规律涨一点票价,把票价定在市场均衡上,以上这些问题基本上都不会发生。但这纯粹是从经济效率考虑,没有照顾到平等。涨票价对低收入的农民工是很不利的。事实上不存在既能有效又有平等的票价。比较起来去年的办法或许能兼顾一点,即卧铺涨价,硬座不涨价。因为买卧铺的旅客一般不是低收入阶层。即使如此乘硬座的旅客还是处于不利的地位。因为车票仍然可能买不到,服务质量肯定要下降。


增加铁路的运输能力未必是一条出路。因为如果能够满足春运时的运输,平时一定是能力过剩的。对全社会来讲也是一种浪费。彻底解决这个问题要从收入分配方面想办法,或者改变人们的习惯,不要集中在春节时回家。可是这两条办法事实上都不大可能实现。所以铁路春运的问题几乎没有可能彻底解决,只能从现状出发加以改进而已。但是不涨价是不是最佳方案是大可研究的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8 07:14:00

为何没人倒卖飞机票?机票实名制不是主要原因,根本原因是航空公司通过分析不同时间与航线的客流量的变化灵活改变机票的价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8 07:21:00

“从正规渠道以原价购入车票的人实在少之又少,80%都是以两倍或三倍的价格从黄牛党那里买到车票的,就连无座的车票,三倍的价格也属正常。”

开玩笑,那些乘客一个比一个精明,都是打了不下十个电话才决定买谁的,春运期间最热门的线路的卧铺也涨价也不超过200元。经济学最基本的道理是商品的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任何一个商品只要供不应求必然涨价,一级市场不涨二级市场必然涨,所以只有市场价位的车票,没有纯粹的黄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