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产业经济学
3987 4
2009-02-09
<p>最近要写一篇论文,可是这个题目很让人头大,我先把我的思路写下,哪位大侠帮我看看,按照这个思路该如何建立&nbsp;模型,来论述产业群内企业创新行为的集群效应的,小弟在此谢过了:&gt;</p><p></p><p>1\模型的建立及相关假定</p><p></p><p>产业集群作为一个有机生命体的产业群落,它的出现、增长和发展也是一个逐步演化的过程。阿霍坎加斯将这一演化过程分为起源和出现,增长和趋同,成熟和调整三个阶段,处于同一集群不同阶段的企业,其创新行为对企产业群的作用是不同的。在此基础上,我们借鉴国内学者李瑞丽(山西大学)的观点,根据产业集群发展演进过程,将产业集群的生命周期分为以下四个阶段:起源和发生,发展和趋同,成熟和调整,衰退阶段。对于产业集群内创新,我们沿用熊彼特对创新的定义,认为创新的概念包括新的产品、新的生产方法、新的市场、原材料或半制成品的供应来源、新的组织五种情况。前两种为技术创新,后三种为管理创新,而这两种创新在不同的阶段作用也不同。经过与产业集群的发展阶段对比我们发现产业内的企业创新每个阶段的主导模式是不同的,据此可以将产业内的创新过程分为;创新初期、模仿期、过程创新期和革新突破期。由于各个企业尤其是核心大企所起的作用不同,导致集群内不同阶段的竞争力的差异本文就将此模型入手,分析集群发展不同阶段的企业创新所引起的集群效应以及在产业群内是如何传导的。</p><p></p><p></p><p></p><p>为了便于论述,对模型提出如下假设:</p><p>1、本文所讨论的产业集群为轮轴式产业集群,所分析的是同一个产业集群发展的四个阶段。</p><p>2、产业集群形成的初期有一个核心企业发挥主导作用,该企业有能力进行技术创新并取得市场认可。</p><p>3、产业群内信息交流通畅。</p><p>2、模型分阶段论述</p><p>(1)产业集群起始阶段:核心企业发起创新</p><p>(2)产业集群发展阶段: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对溢出效应的函数模型分析)</p><p>(3)稳定调整阶段:稳定价值链的形成</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集群发展带来的弊端</p><p>(4)衰退阶段 : &nbsp;&nbsp;产业集群升级</p><p></p> [求助]产业群内企业创新行为的集群效应、传导机制及核心大企业的作用 <b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2-9 11:46:19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11-10 20:02:56
我也想在这方面写学位论文,希望保持联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3 16:50:59
LZ认为产业集群内的创新是起源于核心企业的创新,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实际上,创新由“需求”驱动,随时在各个企业身上发生。而创新在各个企业之间迁移的途径更多的是技术人员之间的交流。

集群内创新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知识发酵”。就是一个比较粗糙的创新,在企业之间传递之后,各个企业会把自己的知识和这个创新相结合,精化这个创新。最终,一个成功的创新,是集群内的若干个企业“接力式”的合作的结果。这种“合作”,是基于企业追求个体利益的结果。

研究这种创新形成的驱动力(或成为创新动力学),比从LZ那种空泛的模型分析入手可能更有效。

真正的innovation dynamics机理搞清楚了,模型自然就建出来了。而不应该先从模型入手。管理学和经济学的理论总是来源于鲜活的实践。

抛砖引玉,供参考。推荐一篇论文:Restoring American comppetitivenes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7-8,2009, P114-125. 创新其实不是来自于核心企业,而是在整个供应链上都发生创新的故事。集群创新主要应该研究整个供应链上创新发生的机制和机理。

可以到www.veryCD.com上下载Harvard Business Review.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27 14:35:21
文章的立意不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28 21:56:04
现在创新研究中产业集群领域有关lead firm的文章简直多到令人发指!国内清华的毛凯军、浙工的池仁勇都做过,第三意大利的有关研究可以看看Belussi。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