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财经2月9日讯 2009年2月8日晚,在中国企业家论坛第九届亚布力年会上,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博客)建议,应将国有企业股票和外汇储备分给老百姓。
而在网易财经《百名经济学家会诊中国》的栏目中,著名的经济学家谢国忠和陈志武也曾提出类似的建议,谢国忠的建议是:中国应该给老百姓发股票,而陈志武则表示可以通过国民权益基金把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平均分配给13亿国民,这些建议都受到多数网友支持,但同时遭到多位经济学家反对,认为此举并不可行。
昨日,经济学家张维迎重提这一建议,“应将国有企业上市公司的股票分给老百姓,给老百姓一只下蛋的母鸡。”
张维迎同时提出了一个更大胆的建议:将近2万亿的国家外汇储备,拿出一半来分给居民。他认 为,如果政府持有的美国债券分给老百姓,让中国人都变成美国债券的持有者,这是一件好事。“一万亿拿出来就是七万亿,6+7就是13万亿,这就相当于每人 一万块,这是一个很大的财富效应。”
“根据收入水平来分配财富,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农村人给两份,城里人给一份。”
张维迎表示,拿出国家所有的财富分给老百姓,不仅短期可以引起财富效应,长期也可以减低国家的运行机制,让收入分配的差距大大缩小。
张维迎上述两个观点受到中投公司总经理高西庆的反对。
高西庆认为,中国政府一旦把储备分给老百姓,那么就不好集中控制管理。
此外,他认为第一反对的可能就是美国人,感到最紧张的就是美国人。“去年9月15号到20号发生了很多事情,如果现在我们动了几十亿美元,美国财政部联储都会紧张。”
他称中国现在拥有的巨额美国债券,就像一颗原子弹。“如果政府把债券往市场上一抛售,美国的美元收益掉到零,什么都没有了,中国和美国都什么也没有了。”
另一个理由是,他认为如果一定要推行这个东西,工人和农民工一定会把钱存起来,而不会去消费,更谈不上刺激经济。
他认为,张维迎在走一个极端。“维迎的分析方式我还是赞同的,但是要拿数据、拿历史来说话,我觉得在学界是很重要的。一下子就走到了一个极端,虽然维迎一直赞成自由经济的学派,但是你引出的结论使我实在没有办法赞同。”
张维迎其后反驳道,中国持有的美国债券,还有近2万多,拿出1万亿分给老百姓之后,仍然还有近1万亿,跟日本持有的差不多,所以不存在国家控制力减弱的问题。
“跟我们国家能够做的东西毫不矛盾,而且是有好处,我们现在国家所有的力量一动都不能动,本来老百姓分散持有的美国债券,有人想卖有人想买,你卖就外汇储备减少30%—40%,因为美元都往下掉。”
“我们国有企业只要拿出40%,政府仍然是控股的,仍然是政府说了算,这两个加起来一共是13万亿,相当于每个人手里1万块钱,那就是每个家庭,五口之家分到5万,这将是非常大的财富效应。”张维迎说。
就算将国企股票和外储分给老百姓是件很正确很正确,正确到不能在正确的事,想过这些股票和外储能安全的达到贫民手里吗?有多少贪官正等着没钱花,正好给他们制造了挣钱的机会。什么基础建设啊,社会福利啊,给村民买保险啊,到时候来个暗箱操作,这钱还有多少到民众手里!!
我们村就是最好的例子,搞开发区,规划了大量的属于我们农民的土地。村镇两级政府,明夺暗强。伪造村民代表签字,私自隐瞒出售土地的数量。书面报告为60多亩,实际为90多亩。然后将取得的资金,放高利贷,拿出少于三分之一的钱分发给村民。三分之二的钱叫做什么基础建设基金,修桥铺路。村财务报表,单茶钱就是十几万一年。村长开保时捷跑车,会计(当了20多年,一直连任)买了套价值2000多万的别墅,……
所以将国企股票和外储分给老百姓在现实情况下是不符合的!!!!
你的话可以翻译成:坚决维护官僚权贵私有制。
俄罗斯的私有化,起码经历了一个法律程序,而中国的全民公有制,演化到今天的官僚权贵私有制,连一个合法的程序也没有经历过。全民所有资产,对全民股东进行分红,是天经地义的。
中国的海关和税局,将收到的现金截留,其收入是公务员系统中最高的;中国国企的高管,将企业的利润截留,其收入是普通劳动者的许多倍。
企业的利润在支付高管工资后才会形成股利分红,所以即使全民持股、全民分红,特权阶级还是分得多,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俄罗斯不是没试过,结果休克了,老百姓的股票最终大部分被寡头们低价收购而去,形成了真正的资产阶级。
你的话可以翻译成:坚决维护官僚权贵私有制。
俄罗斯的私有化,起码经历了一个法律程序,而中国的全民公有制,演化到今天的官僚权贵私有制,连一个合法的程序也没有经历过。全民所有资产,对全民股东进行分红,是天经地义的。
===================================================
很佩服您将中文翻译成中文的翻译水平!您还可以把您译成的话继续不断地翻译下去,您会成为“翻译大师”的。
赞成您“全民所有资产,对全民股东进行分红,是天经地义的。”的说法——虽然不知您会将它翻译成什么样子。
我认为,给老百姓发消费券的形式可行!赞成以这种形式让公众共同分享发展的成果!这是一种对资产所有者分红的形式,这种形式与分股票应该是两码事。不知道在您那里“分红”是不是能翻译成“分股票”。
你的话可以翻译成:坚决维护官僚权贵私有制。
俄罗斯的私有化,起码经历了一个法律程序,而中国的全民公有制,演化到今天的官僚权贵私有制,连一个合法的程序也没有经历过。全民所有资产,对全民股东进行分红,是天经地义的。
===================================================
很佩服您将中文翻译成中文的翻译水平!您还可以把您译成的话继续不断地翻译下去,您会成为“翻译大师”的。
赞成您“全民所有资产,对全民股东进行分红,是天经地义的。”的说法——虽然不知您会将它翻译成什么样子。
我认为,给老百姓发消费券的形式可行!赞成以这种形式让公众共同分享发展的成果!这是一种对资产所有者分红的形式,这种形式与分股票应该是两码事。不知道在您那里“分红”是不是能翻译成“分股票”。
您的翻译能力也不差,我同意您的意见。我也不主张分股票散伙,但我坚决主张公有资产对全民分红。
无论如何,改革已经在效率上取得巨大成功,现在是到了通过制度创新,把公平当作主要目标的时候了。没有做到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市场经济追求效率,而是老百姓没能获得相应的回报。给老百姓发外汇储备的构想,令人兴奋,但能分给老百姓的,恐怕只能是外汇储备的收益部分,以此弥补本来应该得到但因为汇率低估而没能得到的福利。
王福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融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外汇储备是我们贱卖资源得来的
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张维迎早些时候在一个企业家论坛上主张把两万亿外汇储备的一半发给老百姓,引发了激烈的争论,由此形成了一个焦点话题。给老百姓分发外汇储备,虽然实际操作上不太可能,但是,却令人兴奋,受到很多人拥护,因为它反映了国人对公平的热切渴望,希望分享中国经济三十年迅速成长成果的迫切要求。
说起来,中国近年间累积的庞大外汇储备,很大程度上是出口创汇的产物。本来出口的目的只有一个,即进口,进出口平衡才是最佳的结果;完全市场化的浮动汇率正是可自动实现进出口平衡的工具。可是在创汇为出口核心目的,利率又长期被人为压低(否则就无法理解为什么人民币能长期连续升值),我们积累了大量的顺差,这是外汇储备的基础。
以中美贸易为例,人民币对美元长期被低估,中国对美国的经常项目顺差年复一年增加,顺差的表现是:美国净获得中国企业的商品,中国企业净获得美元钞票。美国并没有吃亏,它用纸片就换来了商品,吃亏的肯定是中国。
中国实行外汇强制结售汇制度,获得美元的企业要把美元按照规定的汇率卖给国家,得到相应的人民币。政府得到美元后,肯定要购买美元资产,因为美元现钞在国内基本没有价值。这些美元资产就构成了中国的外汇储备。所以,外汇储备的大部分(债权性的部分),是人民币被低估、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以及强制结售汇共同作用的产物。
出口企业把美元售给政府后,按照较低的汇率得到了人民币,它原先出口时的低汇率损失,大部分获得了补偿。在这个意义上,说外汇储备是中国靠压低劳动成本得到的血汗钱,是言过其实的说法。倒不如说,这是我们贱卖资源的结果。
能分给老百姓的是外汇收益而非外汇
美元以及外汇储备就这样变成了国家所有,如果从中国人民银行不是美元的发行者的角度说,这确实是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如同我们个人手里持有的人民币。可是外汇储备这种资产又比较特殊,它是用央行在国内发行人民币,印钞即负债的手段获得的(虽然同时发行央票对冲了一部分人民币)。如果没有贸易顺差,又或者不强制结售汇,这些人民币就可以不投放。外汇储备,不同于税收,税收取自全民,通过财政支出再返还给全民,是完全必要和可行的,外汇储备的所有者不是全体老百姓,老百姓也不能分这个负债。总不能说,用吃亏的办法得来的东西,变个戏法,变成老百姓的巨大财富了。
如此说来,能分给老百姓的,只能是外汇储备的收益部分,以此弥补本来应该得到因为汇率低估没能得到的福利。
虽然发放外汇储备没有现实性,但是,发放外汇储备,包括发上市公司股票给老百姓的说法,反映了人们希望扭转当前分配领域不公平趋势的强烈愿望。
改革初期,邓小平就说过,经济改革必须要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公有制为主体,一是共同富裕。现在来看,前一条做得很好,很成功。虽然国有企业数量 不断减少,但是,通过兼并重组,地盘扩张,规模却越来越惊人,今天工商银行的资产规模已经顶七个花旗了,有几十家企业进入了世界五百强。而民营经济,虽然 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但非常成功的还不多,平均的生命周期不过十年左右。
公有制最能做到公平,可遗憾的是,在公有制成为主体的同时,我们在实现共同富裕这个目标上,还很不尽如人意,在一部分人富裕起来的同时,这部分 人还不一定是通过诚实劳动而是靠占有垄断资源或者权力富裕起来的,城乡的困难群体仍嫌过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改革,在取得一定成就的同时,也造成了 很大程度的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和养老难。不但难,还存在社会福利的巨大城乡和地域差距。在金融危机之下,一些垄断大型国企和金融单位虽然利润大幅下 滑,却没有出现失业和减薪现象,甚至高管的天价年薪,也只是略微下降,政府机关的福利依旧,而很多的民营企业纷纷破产,不少人失去了工作,两千万农民工被 迫返乡。三十年的改革和财富的累积,一场危机下来,对失业和生活贫困者来说,竟然有度日艰难之虞,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刻反省么?
现在中国的国家经济实力强大,经济总规模已居世界第三位,财政收入有六万亿之巨,完全有共同富裕的基础。之所以没有做到共同富裕,根本原因不在 于市场经济追求效率,而是老百姓没能获得相应的回报。首先是税负过重,即使面临金融危机的压力,也还是不见大幅减税,而庞大的财政支出,用于民生的部分严 重不足。其次,老百姓的资产匮乏,正如张教授所言,缺少“能下金蛋的鸡”。
改革已经在效率上取得巨大成功,现在是到了通过制度创新,把公平当作主要目标的时候了。眼下正处于金融危机的阴影之下,却可能正好是维护公平的最佳时间窗口。
法律规定公有财产属于全民所有,但是现实中是一无所有,无论是张还是陈的主张,个人认为都是一项解救中国的止血工程,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怎么改的问题。也不应该是某些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人士之争...
陈志武:一个例子就是美国的阿拉斯加州的资源权益基金,全名叫阿拉斯加永久基金(The Alaska Permanent Fund),主要是来自阿拉斯加的石油收入,因为阿拉斯加有很多石油和天然气储存。在1977年,阿拉斯加州议会设立了一个公民权益基金,以石油开采权产生的收入来作为基础。该基金总值现为400多亿美元,整个阿拉斯加州有五十几万人口,今年每位公民大概可以得到3千多美元的分红。
2008-12-22 | 陈志武访谈录
假如把国有企业资产通过国民权益基金股份,分给每个公民,会不会像前苏联那样,老百姓不知道股票的价值,转手就低价卖了换酒喝了?这样会助长社会不公正、促成寡头的出现?
陈志武所说的国民权益基金的方案来自于阿拉斯加永久基金,但这两种基金有一个根本的区别:一种股份可转让,一种股份不可转让.这是为什么?
有些人总是说,要相信人民相信党。
一旦人民向他们要求分享分配权时,他们就变腔调了,人民也成了扶不起来的阿斗,必须由他们做主才行。
这些人就是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