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278 0
2015-12-24
在现实社会可以度量的时空中,世界万物是不断运动着的,在物质的一切属性中,运动是最基本的属性,其他属性都是运动属性的具体表现。例如:空间属性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体现;时间属性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体现;引力属性是物质在运动过程由于质量分布不均所引起的相互作用的体现;电磁属性是带电粒子在运动和变化过程中的外部表现;等等。

物质的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对于每一个具体的物质运动形式存在相应的能量形式,例如:与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对应的能量形式是动能;与分子运动对应的能量形式是热能;与原子运动对应的能量形式是化学能;与带电粒子的定向运动对应的能量形式是电能;与光子运动对应的能量形式是光能;等等。当运动形式相同时,两个物体的运动特性可以采用某些物理量或化学量来描述和比较。例如,两个作机械运动的物体可以用速度、加速度、动量等物理量来描述和比较;两股作定向运动的电流可以用电流强度、电压、功率等物理量来描述和比较。

但是,当运动形式不相同时,两个物质的运动特性唯一可以相互描述和比较的物理量就是能量,即能量特性是一切运动着的物质的共同特性,能量尺度是衡量一切运动形式的通用尺度。

能量是一种客观存在,自然界的万物都是他的表现形式。与物质都存在反物质一样它也有相对的反能量。当它们相遇时系统就恢复平静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就不存在了。(注:来自百度百科“能量的定义”)

在能量为中心的物质运动世界里,能量尺度成为衡量一切运动形式的通用尺度。那么在人类社会意识时空中是否也具有这么一个虚拟的能量尺度呢?如果有,这些意识空间内的主体有那些?又有哪些运动形式呢?

首先我们来定义一下社会意识时空,确定社会意识时空的构成和表现形式。

社会意识时空是全体人类中每一个人的意识空间的总和。在这个大的虚拟的社会意识空间里,每一个人的意识空间都假想成具有一定尺度的大小,也具有三维空间的属性,可以利用抽象的等同于笛卡尔坐标体系来描述和定位,其度量单位不是现实中的物理尺寸而是人格,每一个格就是一个人。在这个以主观意识为主的社会空间里,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在人格上都是均等的,每一个人格在这个空间里占用的体积大小都一样,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经济社会空间的熵是均等的,才能形成与现实世界等态的三维时空等效逻辑作用,经济社会的信息等非实物运动都集中在这里。

如此相对应的还有一个物格,所谓物格,是不同物质主体在人们心中的凝聚标识。一切具有所有权的物品都对应一个物格,如商品、货币、技术技能都具有独立的物格。在人格构成的三维空间中,物格的运动构成了整个经济社会的主体。

其次,社会意识时空的参照系和起点。

决定社会意识时空的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意识活动,通过信息这个媒介,反应不同人格的需求强弱。我们每一个人格具有一定的物质需求,形成不同性质的需求场,这种巨大的需求场形成了犹如地球一样的星球,具有万有引力,对其内运动的物质都具有引力,使经济社会运动的技术、资金、商品等一切物格都逃脱不了其束缚,最后都以某种方式落入具体的人格或其人格组合内。因而对于社会意识时空我们需要建立以人格为基础的均态等高的地平线,在现实时空上表现为人权的平等,制度的公平。这样才能正确分析财富能量、市场运动等的规律和趋势。

第三,社会意识时空的物质及其运动形式。

对于这个虚拟的社会意识时空,对应于现实的经济社会,实际上就是市场,其内部运行的资源就是现实世界的经济资源,即物质资源、技术资源、资本资源三个主要元素,这三种物质之所以能够在这个虚拟的社会中流动,同样也符合自然的规律,因为人的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他的发展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他的形式都是模拟和仿真客观世界的,因为客观世界是最经济和最小能量消耗的体系。在现实社会中也大量自觉不自觉的采用自然科学用语来描述社会现象。如:能力、权力,人口的质量、势能等。这也从侧面说明,人们的社会行为总是以不断的模仿自然规律已达到最优状态。

经济社会的物质的移动,并不是实际意义上的物质移动,他只是所有权和归属的变更,如某一件商品从张三处,被李四买走,该商品的所有权和归属发生了变更,对应于社会意识时空这件商品就发生了移动。因而,在社会意识时空里,物质运动的方式,实际上是所有权的变更和迁移。移动的位移的度量是人格间的距离数量。

第四,现实时空和社会意识时空的转换

现实时空和社会意识时空的转换,实际上就是物质主体和物格主体的转换,人们通过劳动,通过消耗人体的生物能量,创造产品和服务,形成社会意识空间的物格主体。这个物格不受产品和服务的用途和对象而影响,在社会意识空间内,享有独立的主体地位。具有其本身满足人类需求不同特点的个性化属性和质量。

物格随着社会劳动产品的产生而产生,人类通过消费,破坏了物质的物理形态,使物质作为劳动产品而消失了,社会意识空间的物格主体也就消失了。物质形态的产品和服务受到物质不灭规律决定,物质形态通过能量交换,发生了物质转换。那么,本身没有物理形态的物格又到哪里去了呢?肯定通过某种物质能量的转换,当然这不是现实社会的能量。

我们再想一想,一旦物质形态的产品形成,必然在社会意识空间里产生一个物格主体,如果物质产品形态消失,那么物格主体也就消失。犹如人照镜子,人出现在镜子面前时,就有图像,离开了就脱离了镜子空间。这说明,社会意识空间是对现实客观世界的反映。物质世界的移动对应就有物格的移动,物质世界产品的消失伴随着能量的转换,那么对应的在社会意识空间必然有一个另类能量转换。

因而,在这个空间里,就同物质世界的能量一样,考量虚拟时空的是财富能量,财富能量特性是一切运动着的经济社会资源的共同特性,财富能量尺度是衡量一切经济运动形式的通用尺度。同时,经济社会时空与现实时空是互为镜像补充的,是一个反向关系。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水向低处流,人往高处走的自然规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