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1964 9
2015-12-25
其实我很不想发这贴的,因为涉及到的一些问题太敏感了。但是鉴于版主们太过于热情,所以我等了两天等热情消退了一会,再给你们泼这个冷水吧。我没有看过多雾霾这方面的信息,和那两帖子里其他的回复,但是我下面要说的和各位坛友发表的其实相差不大。

对于雾霾这种问题,通常解决的方法无非就是基础的两种。

一是走方案。所谓的走方案很容易理解的。我换另一种说法,电脑系统坏了,拿去电脑城修理的话,一般技术员会用最简单的方式,直接一键还原,重装系统。同样对于雾霾,我这边炒股票的老太太表示,以前为什么没有雾霾,以前没有那么多高楼也没有那么的汽车。既然以前没有雾霾,那直接把环境还原到以前的状态,就可以了。只是换个好听的说法,或者口号,节能减排!但是真正去执行的时候是非常困难的。

在国内刚开始销售电动力车的时候,我给别人推荐过这类车,环保节能,他们的答复大概如下:
1,实用型的。“买电动车,万一走在路上没电了怎么办?又没有那么多充电站,充一次电又要等很久”
2,商务型的。“你跟别人去谈生意,别人首先就先看你开什么样的车,开个几十万的电动车像个小孩子一样,一点档次都没有”

题外话,我自己在珠三角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珠三角夏天的时候很湿热,于是人们喜欢开空调,空调会把热气散发到室外,于是室外越来越热,人们看到室外的温度越来越热,也越来越热衷于在屋内吹空调。

另一种就是走发明路线,开发新型产品专门去处理雾霾。但是很多时候困难不在于你去发明,这些只是技术性的手段问题,而是在于发明了之后的问题。首先你要跟所谓的有关部门打交道,而且一些重大类的事情不是在基层部门处理的。从部门的角度来讲,它是有需求的,但是从部门里的工作人员来讲,他的需求更大,因为这里面不但有解决部门问题的需求,还有涉及到某些个人职位升迁,荣誉,甚至终生利益。

这个时候你的行为在别人眼里意味着什么,我不明说,你能懂吗?而且即使你采取特殊的路线,走非民用的通道,你也会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即使你通过了这些人员,背后还有其他的角力。比方同样以能源问题来讲,你能通过能源局,提出新的能源发现,你还要面对市场上的三大石油公司。
往往解决问题的方案最终可能沦落成为了他人去谋取暴利的工具,这是很可悲的事情。



反正雾霾这事,县官都还没找现管的,别人开四个轮的人都不着急,我们这些步行开11路车的,也不用去瞎操心。

我是在类似的问题上,亲身去尝试过,也经历过了一些事情,才彻底认识到,治人的病容易,治被污染的人心确难于登天。上面两者我只是说了个大概,我没精力去写详细的过程,而且很多事情又非常敏感,实际中还有很多稀奇古怪的事情让你哭笑不得。

环境保护不是一天两天在说了,我读小学的时候,那时候不是讲雾霾,而是听大人们讲酸雨。问题是如果人人都会去尊重环境,爱护自然,自然不会受到损坏,哪里会有那么多的是非呢?这里有个重点的词语在于“尊重”.同样也可以适用于其他问题。

这里还有个题外话,关于一部电影《狗镇》。狗镇的结尾,片中父女有一段对话概括整个电影的核心,我们不能以我们自己的道德标准去衡量他人,很多人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友善,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是我们自己的一种道德傲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12-25 12:15:17
手头暂且没有经验分、论坛币了,但还是要支持精彩好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25 13:43:17
看到你的帖子让我感到很欣慰,没有想到是由于我的那两个帖子引起的交流,呼吁更多的坛友发表言论。

你上面的说的可以归为两点,一个是在交通出行方面选择环保型的,一个是在汽车能源方面的革新,这个已经是比较可行的方案了。

另一方面可能需要很多种的措施来治理雾霾才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25 13:53:28
“问题是如果人人都会去尊重环境,爱护自然,自然不会受到损坏,哪里会有那么多的是非呢?这里有个重点的词语在于“尊重”.同样也可以适用于其他问题。”

你说的这个很有启发性,接着你这个说下去,我觉得是我们公民对于雾霾的意识要加强,这是一个好事,一些公益组织可以实行起来。我记得在11年年底的时候,那时候我知道PM2.5的概念,当时的大使馆实时监测这个指数的变化,当时好像还没有官方的监测报告,后来引发了PM2.5之间的监测风云。后来大家对雾霾的危害意识渐渐加强。

在今年年初的柴静穹顶之下的视频算是彻底的教育。

根据论文研究美国的雾霾中,有一段话是这么说的,“在工业化早期, 人们对雾霾, 只有单纯的, 感官上的厌恶感。当时人们对经济的高速发展的认同, 导致人们无暇关注污染。大多数人采取的态度, 就只有容忍, 或视而不见。直至 19 世纪七八十年代, 才逐渐有了改善。科技开始发展, 人类对细菌有了新的认识;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呼吸道疾病, 引起美国医疗协会主席的重视;污染, 渐渐入侵人们的日常生活, 影响着居民情绪, 甚至社会道德风貌, 在这个不整洁有序的城市里, 人们渐渐开始不注意自己的行为, 秩序,受到了危害;人们渐渐意识到, 雾霾, 不仅仅是 “坏孩子” , 而是 “需要消灭的敌人” 。随之而来的, 就是社会群体对治理雾霾的呼声。”

这是闫珅老师的一段话,拿出来也正好贴切我所要表达的意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25 17:38:07
江咏 发表于 2015-12-25 13:43
看到你的帖子让我感到很欣慰,没有想到是由于我的那两个帖子引起的交流,呼吁更多的坛友发表言论。

你上 ...



1,一个是走群众路线,大家的问题,大家来解决,开始解决,逐渐地解决。系统解决好社会工程。

2,一个是科技的突破,例如,新的充电技术,新电池,新电动车辆,新能源等。系统解决好科技工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26 00:14:35
治雾先治鼠

说的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