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去年以来为货币(纸币)无偿发行理论写了很多文章,随着研究和讨论的深入我终于找到该理论的灵魂——纸币发行过程中的掠夺定律——凡第一个无偿获得纸币而又按纸币面值交换其他物品的人,他总是按0︰1模式进行交换,是不等价交换,其掠夺的财富量等于纸币面值与其获取纸币付出的代价之间的差值。任何形式的纸币一定是按这个定律发行的。本文将陈述这个定义的前因后果,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无偿发行 掠夺 相对通胀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争论这里先阐明一点,货币借贷行为不是货币发行,因为它不改变货币的所有权。商行借出的货币本身就来自于系统的储蓄,这绝不是向系统发行货币,只是取之于系统用之于系统而已。即使央行将印制的货币交给商行贷出,也因为要归还,仍然不是发行货币。银行借贷行为只是暂时增加或减少系统的货币量而已,真正的货币发行是指货币(纸币)从央行印制局进入包含商行在内的经济系统的过程。
一、纸币发行之掠夺定律的证明
纸币与金属货币的不同在于:金属货币是按其本身的价值(成本)与其它商品交换的,是等价交换,而纸币则是按其面值与其它商品交换,且其本身的价值(成本)与其面值相差很大,是非等价交换。这样在纸币被印制出来至进入经济系统的过程中始终面临一个升级的问题,即其交换价值从本身价值上升至面值的问题。这个升级不完成则纸币的交换价值无法固定在面值上,无法执行其流通媒介和财富储藏等诸多功能,自然就无法取代金属货币。毫无疑问,如果称完成这个升级的人为第一个拥有纸币的人,那么当第一个拥有纸币的人持他的纸币与别人交换物品时,始终是0︰1的交换模式——即以0代价换取其它物品,这是不等价的。由于纸币本身的价值(成本)远小于其面值,我们可以认为第一个拥有纸币的人是以0代价获取纸币。毫无疑问,当某人以0代价获得纸币,却按纸币的面值交换一般商品,则他获得了掠夺式的暴利,暴利等于纸币面值与获取纸币成本的差值。
按照现代情况,纸币都是由央行印制的,但是这不是说央行就是完成纸币升级的人,是第一个拥有纸币的人,因为央行可以将其印制的纸币无偿给予他人,由他人完成这个升级。如果央行将纸币无偿发给政府,则纸币从央行到政府这个环节也是符合等价交换的,是0︰0的交换,纸币没有升级,掠夺也不存在。但是政府将面临0代价得到纸币,却又按面值交换其他物品可能。一旦政府这么做了,则政府是第一个拥有纸币的人,于是政府掠夺了人别财富。当然政府也可以将纸币无偿发给一般百姓,结果一样,第一个无偿获得纸币的百姓也将是掠夺者。以此类推:凡第一个无偿获得纸币而又按纸币面值交换其他物品的人,他总是按0︰1模式进行交换,是不等价交换,其掠夺的财富量等于纸币面值与其获取纸币付出的代价之间的差值。这是一个定律——我们称之为纸币发行之掠夺定律,它是由纸币本身的价值远小于其面值的特性决定的,没人能改变。
第一个拥有纸币的人有三个人:一是印制纸币的人,即印制纸币的人将纸币无偿发给自己,由自己完成纸币升级;二是政府,即印制纸币的人将纸币无偿发给政府,由政府完成纸币升级;三是公众,即印制纸币的人或者政府将纸币无偿发给某些公众,由这些公众完成纸币升级。仅仅从纸币升级角度看,这三个人谁都可以充当纸币发行过程中升级者(掠夺者),且对经济系统的影响是完全一样的。
这就是说,纸币从其出生到进入经济系统过程中一定是无偿发行,只是被发行者是这三个人中的哪一个才是有变数的。那么如何确定这个变数呢?我们就只有看“谁充当纸币升级者对经济系统最有利”这个原则来安排纸币发行制度,自然不同的发行制度将决定谁是纸币发行中受益者——掠夺者。
我认为最后无偿获得纸币的人是一般百姓能满足这个原则,因为这样可以保证央行(政府)的中立性,避免央行(政府)即是法官又是当事人的局面。当然这不说只要央行(政府)充当最后无偿获得纸币的人就不好,毕竟很多事情由央行(政府)来完成会更好更公正,比如救灾、扶贫、公益事业。也许政府和一般百姓同时充当纸币的发行对象是合理之举。
现代印制纸币的人是央行,而央行又是政府的一个部门,所以央行和政府实际是一家人。这样第一个拥有纸币的人(被发行纸币的人)只有两个,即央行(政府)和公众,于是问题一下子简化了,可以用二元对立逻辑分析了。于是乎,当纸币的被发行者是央行(政府)自己时,我们可称之为有偿发行,当纸币的被发行者是一般公众时,我们可称之为无偿发行。这两个概念对于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是简明扼要的。比如在世界统一货币时,如果实行无偿发行制度——即世界货币印制出来后必须无偿发给全世界一般公众,则世界货币很容易建立起来,因为印制货币的国家或者机构没法获取掠夺式暴利。
二、纸币发行之掠夺原理及过程
从目前讨论看,有些人不理解这种掠夺,因为他们发现第一个拥有纸币的人持纸币与他人交换物品时,他人并没有损失什么。这种看法犯了偷换逻辑的错误。纸币发行是宏观问题,只能在宏观角度观察,而持这种观点的人士则是站在微观角度观察,不自觉地偷换了逻辑。这就好比一个人说地球是圆的,另一个人说他看到的地球是山和水,这是谈不拢的。
那么纸币发行中的掠夺行为是如何进行的呢?为了说清这个问题,这里特制造一个概念——相对通胀。如果不管基期货币与商品间的交换比例的性质如何——即基期是通胀还是紧缩,我们只是以基期的货币与商品的交换比例为标准态,于是只要本期有纸币发行则货币与商品间的交换比例变大,这便是相对通胀——即相对于基期的通胀。比如基期货币与商品的交换比例是1︰1,则本期有纸币发行后它们的交换比例便大于1︰1。纸币发行是一定增加系统货币量的,所以相对通胀是一定发生,且不可逆——即不会出现因发行纸币而导致相对紧缩。纸币发行中的掠夺行为是依照相对通胀实现的,是系统所有人都奉献了一点点的结果。我们很难在微观角度的个案上观察到这种“一点点的奉献”。
相对通胀与我们已经熟知的通胀和紧缩的关系是:如果基期是通胀的,则相对通胀使通胀程度加剧,如果基期是紧缩的,则相对通胀使紧缩程度降低。从这个意义上讲,与其说是相对通胀,不如说是绝对通胀,它只能是使货币兑商品的比例变大,而不会变小。
你的逻辑是:纸币发行是无偿发行,而无偿发行就是掠夺,因此纸币发行就是掠夺。
而问题在于,一国央行如果要维护自己的信用,绝对要维护币值的稳定,更不要说无偿发行纸币了。
你的问题在于,认为纸币是无偿发行的。
可不可以这样说通货膨胀的根源是纸币的发行。无价的东西变成了有价的了。
不能这么理解。通胀是指货币量与商品的对应比例变大,这样如果标准比例是1:2,那么比例变得比这大就是通胀。显然:一、标准比例中货币也是发行出来的;二、如果货币量加同时商品也增加,且它们比例仍然是1:2,则既不通胀也不紧缩。
你的逻辑是:纸币发行是无偿发行,而无偿发行就是掠夺,因此纸币发行就是掠夺。
而问题在于,一国央行如果要维护自己的信用,绝对要维护币值的稳定,更不要说无偿发行纸币了。
你的问题在于,认为纸币是无偿发行的。
从“绝对要维护币值的稳定,更不要说无偿发行纸币了”这句话看,阁下并没有认真看看主贴,只是在按经典教条理解问题。事实上按无偿原则发行纸币时,政府变不能掠夺百姓财富,更能不多发纸币。
纸币开始的价值为0,但是实际中得其按法定面值执行交换,那么这个纸币的交换价值从0到面值的飞跃是怎么完成的?。
我认为不管是谁完成这个飞跃——“升级”,这个升级过程肯定是掠夺。比如央行白送你一张纸币,如果你也将它白送给别人,别人再将它白送给别人……,整个过程没有谁占便宜,但是纸币永远不能执行交换媒介的功能,一切不正常;如果阁下用它购买别人物品,虽然占便宜了(即掠夺),但是纸币升级了,以后别人再用这张纸币购物时就必须按面值进行才不吃亏,这样纸币就能执行我们赋予它的各种功能,一切正常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2-10 23:30:54编辑过]
可不可以这样说通货膨胀的根源是纸币的发行。无价的东西变成了有价的了。
不能这么理解。通胀是指货币量与商品的对应比例变大,这样如果标准比例是1:2,那么比例变得比这大就是通胀。显然:一、标准比例中货币也是发行出来的;二、如果货币量加同时商品也增加,且它们比例仍然是1:2,则既不通胀也不紧缩。
你的逻辑是:纸币发行是无偿发行,而无偿发行就是掠夺,因此纸币发行就是掠夺。
而问题在于,一国央行如果要维护自己的信用,绝对要维护币值的稳定,更不要说无偿发行纸币了。
你的问题在于,认为纸币是无偿发行的。
从“绝对要维护币值的稳定,更不要说无偿发行纸币了”这句话看,阁下并没有认真看看主贴,只是在按经典教条理解问题。事实上按无偿原则发行纸币时,政府变不能掠夺百姓财富,更能不多发纸币。
纸币开始的价值为0,但是实际中得其按法定面值执行交换,那么这个纸币的交换价值从0到面值的飞跃是怎么完成的?。
我认为不管是谁完成这个飞跃——“升级”,这个升级过程肯定是掠夺。比如央行白送你一张纸币,如果你也将它白送给别人,别人再将它白送给别人……,整个过程没有谁占便宜,但是纸币永远不能执行交换媒介的功能,一切不正常;如果阁下用它购买别人物品,虽然占便宜了(即掠夺),但是纸币升级了,以后别人再用这张纸币购物时就必须按面值进行才不吃亏,这样纸币就能执行我们赋予它的各种功能,一切正常了。
恰恰相反.对于正常的经济发行,纸币对于任何人都不是白来的,所以肯本不存在什么从零到面值的飞跃问题.
做一个简单的比喻.我用一定资产抵押贷来一百元人民币,利息百分之十.,购买完别人的商品后,又把自己的商品卖出一百一十元的,然后把贷款还了并支付利息.试问,我的那一分钱是白来的?而谁又从中完全这个飞跃了?
你的逻辑是:纸币发行是无偿发行,而无偿发行就是掠夺,因此纸币发行就是掠夺。
而问题在于,一国央行如果要维护自己的信用,绝对要维护币值的稳定,更不要说无偿发行纸币了。
你的问题在于,认为纸币是无偿发行的。
从“绝对要维护币值的稳定,更不要说无偿发行纸币了”这句话看,阁下并没有认真看看主贴,只是在按经典教条理解问题。事实上按无偿原则发行纸币时,政府变不能掠夺百姓财富,更能不多发纸币。
纸币开始的价值为0,但是实际中得其按法定面值执行交换,那么这个纸币的交换价值从0到面值的飞跃是怎么完成的?。
我认为不管是谁完成这个飞跃——“升级”,这个升级过程肯定是掠夺。比如央行白送你一张纸币,如果你也将它白送给别人,别人再将它白送给别人……,整个过程没有谁占便宜,但是纸币永远不能执行交换媒介的功能,一切不正常;如果阁下用它购买别人物品,虽然占便宜了(即掠夺),但是纸币升级了,以后别人再用这张纸币购物时就必须按面值进行才不吃亏,这样纸币就能执行我们赋予它的各种功能,一切正常了。
恰恰相反.对于正常的经济发行,纸币对于任何人都不是白来的,所以肯本不存在什么从零到面值的飞跃问题.
做一个简单的比喻.我用一定资产抵押贷来一百元人民币,利息百分之十.,购买完别人的商品后,又把自己的商品卖出一百一十元的,然后把贷款还了并支付利息.试问,我的那一分钱是白来的?而谁又从中完全这个飞跃了?
已经名言了,贷款不是货币发行。
即使依照你的贷款发行理论,那么我问你,央行印制的钱又是如何到商行手里的?难道是央行借给商行且收取利息?你不能指正这个。按你们已经说的,央行借给商行的钱是不收取利息的,那么这种不要利息利息的借贷与我说的白给有什么区别?没有区别。那么纸币在商行这个环节是不是存在我说的从0到面值的飞跃?
按人发钱不是我的理论,但是服从我的理论。这个理论不是没有理由,只是你一直不理会求心他们说什么。其理由有二:
一是经济增加,即随商品量的增加而发钱。
二是在产能过剩时发钱刺激经济。
我知道第二点你们由于格守经典教条不好理解,这里我也只是简单举例帮他们说说:在其他生产要素大量闲置时,如果加入货币便能启动它们,那么此时也是可以发行货币的。虽然这会引起通胀,但是它却促进生产。
按人发钱不是我的理论,但是服从我的理论。这个理论不是没有理由,只是你一直不理会求心他们说什么。其理由有二:
一是经济增加,即随商品量的增加而发钱。
二是在产能过剩时发钱刺激经济。
我知道第二点你们由于格守经典教条不好理解,这里我也只是简单举例帮他们说说:在其他生产要素大量闲置时,如果加入货币便能启动它们,那么此时也是可以发行货币的。虽然这会引起通胀,但是它却促进生产。
呵呵.你那第二条也是拾人牙慧的货色.
哈哈哈哈哈,那来那多原创啊。
我绝得 纸币应该是建立在 政府信用上的 只有当信用不存在的时候 楼主说的才成立
任何高科技 制度的健全都在建立在很多 软设施上的 比如说教育
我绝得楼主的思维可以更中性一点
按人发钱不是我的理论,但是服从我的理论。这个理论不是没有理由,只是你一直不理会求心他们说什么。其理由有二:
一是经济增加,即随商品量的增加而发钱。
二是在产能过剩时发钱刺激经济。
我知道第二点你们由于格守经典教条不好理解,这里我也只是简单举例帮他们说说:在其他生产要素大量闲置时,如果加入货币便能启动它们,那么此时也是可以发行货币的。虽然这会引起通胀,但是它却促进生产。
呵呵.你那第二条也是拾人牙慧的货色.
哈哈哈哈哈,那来那多原创啊。
笑的出来?问题是,你知道是拾什么人的牙慧吗?
曹先生,轮到您回答问题了!
哈哈哈哈哈,那来那多原创啊。
笑的出来?问题是,你知道是拾什么人的牙慧吗?
说说听听。
我绝得 纸币应该是建立在 政府信用上的 只有当信用不存在的时候 楼主说的才成立
任何高科技 制度的健全都在建立在很多 软设施上的 比如说教育
我绝得楼主的思维可以更中性一点
阁下说的“政府信用不存在掠夺才出现”应该是指已经在使用的货币,我说本帖说掠夺是指刚印出的纸币变成使用的货币这个环节。要知道刚印出的纸币是不能使用的,只有发行后的纸币才能使用。显然,央行以0成本印出纸币又必须按面值卖出纸币,这个行为是很明显的掠夺。
黄金虽然凝聚了劳动,但是其实也是毫无价值的,凝聚在其中的劳动也可以认为是人在瞎折腾。
个人认为这跟廉价的纸币没啥区别,稀有元素多了去,只是黄金碰巧和经济总量相称罢了,或者说开采与经济发展相称。到后来银,铜钱可以从侧面证明这一点
曹国奇先生说的有道理,特别是最后两点理由,
一是经济增加,即随商品量的增加而发钱。
二是在产能过剩时发钱刺激经济。
纸币不是所谓的任意无偿发行的,曹先生仅仅是从这个角度来介绍相对通货膨胀,有道理···
既然有掠夺者,必然有被掠夺者,被掠夺者是谁?
如果第一次发行给了大众,大众成了掠夺者,被掠夺者是谁?产生的相对通胀受害的一定大众吧?
既然有掠夺者,必然有被掠夺者,被掠夺者是谁?
如果第一次发行给了大众,大众成了掠夺者,被掠夺者是谁?产生的相对通胀受害的一定大众吧?
如果社会每个人的财富一样多,那么这样按人平均发行纸币则最终谁没有掠夺谁(或是自己掠夺自己),只是纸币相对通胀。但是如果不是这样,仍按人平均发钱,则财富多的人被掠夺。
既然有掠夺者,必然有被掠夺者,被掠夺者是谁?
如果第一次发行给了大众,大众成了掠夺者,被掠夺者是谁?产生的相对通胀受害的一定大众吧?
如果社会每个人的财富一样多,那么这样按人平均发行纸币则最终谁没有掠夺谁(或是自己掠夺自己),只是纸币相对通胀。但是如果不是这样,仍按人平均发钱,则财富多的人被掠夺。
曹先生似乎把公权力与私权力混为一谈了
既然有掠夺者,必然有被掠夺者,被掠夺者是谁?
如果第一次发行给了大众,大众成了掠夺者,被掠夺者是谁?产生的相对通胀受害的一定大众吧?
如果社会每个人的财富一样多,那么这样按人平均发行纸币则最终谁没有掠夺谁(或是自己掠夺自己),只是纸币相对通胀。但是如果不是这样,仍按人平均发钱,则财富多的人被掠夺。
曹先生似乎把公权力与私权力混为一谈了
好像这里不涉及到公权和私权的问题。
这些都是问题,是实施的问题,但是这里还不能考虑这些问题。
楼主论述的是
纸币增发到流通的环节
以自己认识水平 论述的得有道理
比如两个人交换(为了阐述实质):A 与 B 两个人
A有100元和价值100元的商品1 B有100元和价值100元商品2
商品可以有:消耗品(食物、服务、能源 等) ——用了就没了的
可保留商品(设备、家具、房子 等)——分多次折旧
实际上会有如下可能:
可能1:
商品1是消耗品 商品2是消耗品
A与B交换之后消费掉了 原来的商品1与商品2都没有了
那么这种情况下,A手上有100元 B手上100元 但要继续交换得继续各自生产商品,否则钱就没用了——通胀?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交换后,A生产出商品3(商品3是商品1的两倍)B生产出商品4(商品4是商品2的两倍)
如果要保持商品的价格 那么就要增发200元 A得100元对应比原来拥有商品1多出的一倍,B同样
这样增发200元,A与B之间都没有掠夺。
其他不展开讨论... ...
结论:如果按新增商品价格总量(与原来商品价格总量)增发的纸币,并且把与每个人生产出比自己现有手持纸币面值多的商品价格(原来的价格)相对应的新增纸币额发到每个人,就没有掠夺了。
但是,因为价格随时变动,社会中没有生产商品的人也会获得纸币,所以变得很复杂了,这还不考虑国与国之间的贸易……
经济学 复杂深奥 但本质是 商品生产与交换(公平、掠夺、欺骗、战争、等融入了就复杂了)
楼主论述的是
纸币增发到流通的环节
以自己认识水平 论述的得有道理
比如两个人交换(为了阐述实质):A 与 B 两个人
A有100元和价值100元的商品1 B有100元和价值100元商品2
商品可以有:消耗品(食物、服务、能源 等) ——用了就没了的
可保留商品(设备、家具、房子 等)——分多次折旧
实际上会有如下可能:
可能1:
商品1是消耗品 商品2是消耗品
A与B交换之后消费掉了 原来的商品1与商品2都没有了
那么这种情况下,A手上有100元 B手上100元 但要继续交换得继续各自生产商品,否则钱就没用了——通胀?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交换后,A生产出商品3(商品3是商品1的两倍)B生产出商品4(商品4是商品2的两倍)
如果要保持商品的价格 那么就要增发200元 A得100元对应比原来拥有商品1多出的一倍,B同样
这样增发200元,A与B之间都没有掠夺。
其他不展开讨论... ...
结论:如果按新增商品价格总量(与原来商品价格总量)增发的纸币,并且把与每个人生产出比自己现有手持纸币面值多的商品价格(原来的价格)相对应的新增纸币额发到每个人,就没有掠夺了。
但是,因为价格随时变动,社会中没有生产商品的人也会获得纸币,所以变得很复杂了,这还不考虑国与国之间的贸易……
经济学 复杂深奥 但本质是 商品生产与交换(公平、掠夺、欺骗、战争、等融入了就复杂了)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