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博弈论
2891 7
2005-09-01

现代经济学中都把人假设为有限理性,这就对博弈论的发展提出一个挑战,人不是完全理性的,很多情况下的 结论也不是很准确,比如囚徒的例子中,就没有考虑到如果囚徒是多年的挚友,且不会出现自私而出卖朋友的行为,那这种情况下,该如何分析呢?

初次发表提问,各位清点砸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9-2 09:24:00
实际上你说的不属于一次博弈,属于多次重复博弈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9-5 07:09:00

博弈分析的前提是,博弈树对各参与人来说都是“共同知识”。凡是非共同知识的信息都是“私人信息”。

许多人虽然画出了博弈树,但在分析中又不自觉地改变了其是共同知识的前提,还可能不自觉地改变了参与人、收益、策略——这时其实都要由另一博弈树来分析。

许多人在分析“囚徒困境”时,不自觉地将警察也卷入(involve)博弈了,这时其实进行的(或者分析的)是“三方博弈”(而且可能是不完备信息下的动态博弈,由警察先行动)。

所以“囚徒困境”一词也会增加不少误会。其实“军备竞赛”(game就有竞赛的意思)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警察”可以让人们不自觉地忘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9-5 10:24:00

举一个例子尝试说明:地图不能完整表现地貌,但抓住了本质。

博弈论也不能完整重现经济现实,但也抓住本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9-7 09:50:00
实际上,不管你说的,
“就没有考虑到如果囚徒是多年的挚友,且不会出现自私而出卖朋友的行为,那这种情况下,该如何分析呢?”
但是通过理性分析,仍然会选择纳什均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9-9 14:50:00
楼上的你这种想法是完全把人比作没有感情的动物了,实际上经济学之所以引进有限理性的人这种假设,我想大概是由于完全理性假设只是一种理想的状态,就像很多经济学家在介绍性文章中提到的物理中的假设,没有空气的物理学自由楼落体实验永远只能是一种理想的状态,我的理解就是在一般的博弈分析中,都把博弈的对象完全理性化了,比如在曼昆的书中,可以说完全没有考虑到人的有限理性,我想之所以这样无非是想通过简化来达到找到事务本质的原因,但是。如果我们要更贴切实际一些的话,我们就不能永远生活在理想状态中,这样,才能对实践又所帮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