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447 25
2013-09-03
看看宏观和微观论坛,我们就会发现,学生们的思维完全被禁锢了。

各种不符合现实的模型,以及在此基础上胡编滥造的题目,把学生们搞得晕头转向,不明所以,仿佛走进了一个迷宫。

实际上,现代经济学,本身就是一座没有终点的迷宫,它的研究方向就是错的,或者说,它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要走向何方、要解决什么问题。

经济学的最主要课题,无非就是个分配原则。
分配原则弄清楚合理了,大家的心里也就有底了,生产积极性也就出来了,就会踏踏实实地干活了,经济没有理由不发展

举例来说,改革开放以前,农村是生产队为基础的集体生产,产出的粮食大多数也都不知道被调哪里去了,能体现农民分配权的只有一些莫名奇妙的工分,你就算卖力苦干,工分也没见比别人多多少;偷奸耍滑,工分也不会少,这种分配制度自然是不合理的,生产积极性自然也就没有,出工不出力的现象十分普遍,粮食自然无法高产。
实行承包制以后呢?农民得到的报酬是眼见的,缴纳一定的公粮之后,只要是多打的粮食都归自己,这就是一个明确的分配原则,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偷奸耍滑就是坑自己家里的人,劳动积极性一下子就上来了,该种粮种粮,该养猪养猪,想方设法多生产,经济一下子就上来了,物质短缺的年代似乎很快就白白了。

当然了,农村的问题其实是简单的,因为农业的生产特点就是可以分开生产,那么分配也就自然十分简单,谁生产的就是谁的。

但工业等生产就不同了,没办法分开,没办法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一个生产基本单位就是一个企业,这个企业必然有出钱的,出力的两种人,出力的人更是五花八门,如何分配就是一个复杂问题了。
但是,复杂之中要抓住重点,分配的重点,就是劳资之间的分配问题(农业生产,也有了劳资问题这也是经济学面对的首要问题。回避这个问题,就必然偏离经济学应有的方向,就必然走上迷途,制造一个无穷大但没有出口的迷宫。

事实上,不但是经济学,就是在现实社会,大家也都在回避这个问题,因为没有人能知道:出100元钱让别人使用1天、和在生产线上操作劳动一天,分配比例如何确定。
而且人们还创造了回避的方法:资方先给劳方发工资,资方等着最后结算,结算剩下的归资方。也就是说,把分配问题推给市场了事,听天由命了。这种听天由命的社会实践,自然产生了听天由命的经济学,这种经济学就算研究1万年,也是白扯,出不了迷宫。

实际上呢,这种交给市场的方法还真的是挺科学的,市场也早就给出了应有的分配结果:资方赔本——具体表现就是一轮一轮的经济危机,直到大萧条这种没有止境的危机出现。但是资方不死心啊,借钱继续这种命中注定的赔钱游戏!ZF也出面帮忙,也借债花钱帮助资方赚钱,结果就是危机转换一个形式:债务危机
而经济学呢,还在迷宫里转悠呢,脱离了生产—分配领域,在市场里瞎转悠!——关键症结根本就不在市场,市场是个诚实的孩子,其内部没有产生任何危机的机制,问题的根源还是在生产分配
-------------
楼下继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3-9-4 11:38:46
为啥资方一定赔本呢?其实很简单。
刚刚说过,现在的分配方法是“资方先给劳方发工资,资方等着最后结算,结算剩下的归资方。”
在这里的关键点是,分配的东西首先是货币,或者说货币才是结算工具

劳方得到货币收入,资方则接手全部产品,接下来资方必须把所有产品都卖掉(当然这实际上是劳方的工作内容)之后,才能得到自己的全部货币收入,
或者我们分步来,首先至少要卖掉一部分产品,先收回自己的投资,即先把属于劳方的产品卖出去兑换回自己的投资成本,然后剩下的那些产品才是自己的;
而资方就算收回了投资,然后得到了剩下的一部分产品,事情也还没完,因为资方并不需要这些产品,他们必须还要继续把剩下的产品也卖掉才行。即把自己的产品收入兑换成货币收入

总之,资方有两个任务:一是把不属于自己的产品卖掉,二是把属于自己的产品也卖掉,合起来是一个:把产品兑换成货币。

这样问题就来了,我们首先要具备宏观的视角,把资本家们都看作一个整体,那么他们要想完成第一个任务,条件是什么?——劳方不能储蓄资方发给他们的货币收入,统统花掉,这样才能保证资方整体收回投资。但这是事实吗?这个条件成立吗?显然是不成立的!劳方也不是傻瓜,也打算做资方,或者攒钱以备不时之需,所以储蓄是必然存在的,资方收回全部货币投资的目的是不能达成的

第一个任务都完不成,请问第二个任务如何完成呢,所有资本家手里,只能是积压了大量的产品:一部分就是属于自己的那部分,另一部分则是上述储蓄造成的,劳方不买,留在资本家手里的属于劳方的部分。

所以说,在以货币为结算工具的市场经济,资本家必然亏损货币,积压产品,这是命中注定的事情
--------------
楼下继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9-4 11:53:11
clm0600 发表于 2013-9-4 11:38
为啥资方一定赔本呢?其实很简单。
刚刚说过,现在的分配方法是“资方先给劳方发工资,资方等着最后结算, ...
有头脑比较聪明的人会说:资本家们就把积压在手里的产品全都消费了不就完了吗?
这当然不行,
首先,资本家们无法消费掉这些产品,毕竟,这些产品是为市场准备的,资本家们自己需要的并不多,或者说根本不需要。比如甲资本家手里积压了10000辆家用轿车,乙资本家积压了10万套服装,他们就算资源共享,互相消费,这东西也消费不完啊。
其次,很多积压产品是以产能的方式存在的,也就是还是半成品。比如汽车不好卖,则汽车的产量会进行调整,积压的库存车毕竟是有限的,更大的问题是工厂开工率不足,投资在厂房和生产线上的资金难以回收,资金链断裂。
再者,就算全体资本家们准确规划,密切合作,少生产面向劳方的产品,大量生产自己需要的奢侈品来自我消费,但是毕竟他们亏损了货币,这种方式是无法维持长久的。
最后,一旦资本家们这样做(明目张胆地随意分配产品),那么他们就必须面对我们开篇遇到的劳资分配问题:凭什么?资方提供了货币,劳方付出了劳力,然后得到了所有的社会产品,你资方凭啥享有对产品的绝对定价权,即,你凭啥可以任意规定劳资分配份额
----------------
楼下继续。。。有人插队,提到这里来:

还有些人会说:你忘了吧,储蓄是转化为投资的!如此一来供求就平衡了!
这就是经济学闹的最大的笑话了。
首先,储蓄就算全花掉,也最多是让资本家收回自己的投资而已,并不能让资本家赚钱;
最重要的是,储蓄的钱大部分是转化成了投资
何谓投资呢?你借钱要想还本付息,就不能买东西吃光用光,而是要从事某种生产,靠生产产品出售产品来获利,能收回投资还要赚钱才行。
那么,投资购买的东西,应该叫原料,而不是产品。也就是说,现在社会上积压的是小汽车,而你要投资,你买的还是生产线和厂房!大家看,这岂不是南辕北辙,越渴越吃盐??
所以说,储蓄转为投资,是经济学闹的一个笑话,也是现实社会中的笑话,
储蓄不断转换为投资,只会让社会上的债务和积压产品同步积累增长!直到经济彻底崩溃——债台高筑,产品积压
!而这,正是当今社会的活生生的现实。
债务越多,积压产品就越多,而这两者都是足以让经济崩溃的两只“看不见的手”!——在这两只手背后的主谋,就是资本主义的灵魂——仅仅凭借拥有资本就有权力分配社会产品!也就是“钱能生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9-4 12:00:17
科学探索会有终点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9-4 12:10:58
clm0600 发表于 2013-9-4 11:53
有头脑比较聪明的人会说:资本家们就把积压在手里的产品全都消费了不就完了吗?
这当然不行,
首先,资 ...
还有些人会说:你忘了吧,储蓄是转化为投资的!如此一来供求就平衡了!
这就是经济学闹的最大的笑话了。

首先,储蓄就算全花掉,也最多是让资本家收回自己的投资而已,并不能让资本家赚钱;

最重要的是,储蓄的钱大部分是转化成了投资
何谓投资呢?你借钱要想还本付息,就不能买东西吃光用光,而是要从事某种生产,靠生产产品出售产品来获利,能收回投资还要赚钱才行。
那么,投资购买的东西,应该叫原料,而不是产品。也就是说,现在社会上积压的是小汽车,而你要投资,你买的还是生产线和厂房!大家看,这岂不是南辕北辙,越渴越吃盐??

所以说,储蓄转为投资,是经济学闹的一个笑话,也是现实社会中的笑话,
储蓄不断转换为投资,只会让社会上的债务和积压产品同步积累增长!直到经济彻底崩溃——债台高筑,产品积压
!而这,正是当今社会的活生生的现实。
债务越多,积压产品就越多,而这两者都是足以让经济崩溃的两只“看不见的手”!——在这两只手背后的主谋,就是资本主义的灵魂——仅仅凭借拥有资本就有权力分配社会产品!也就是“钱能生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9-4 12:19:01
包不同 发表于 2013-9-4 12:00
科学探索会有终点么?
不要偷换概念,普遍意义上的科学探索也许不会有终点,但对于具体某个科学问题的探索,当然是要有结果的,否则人类何以进步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