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 数据分析与数据科学 R语言论坛
29204 9
2016-01-02
大家好,最近在学习R,自己看书有些地方不太懂,就来请教大家。

我在看到非参数多组比较的部分时有一段代码是这样的
class<-state.region
var<-state.x77[,c("Illiteracy")]
mydate<-as.data.frame(cbind(class,var))
rm(class,var)
library(npmc)
summary(npmc(mydata),type="BF')

我的问题是,首先第四行rm()有什么作用,其次,为什么使用了summary()而不是直接用nmpc(mydata)z做多组比较?另外type=“BF”是什么?
谢谢大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6-1-2 10:16:40
帮顶~等大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 10:17:58
诺诺罗亚索隆 发表于 2016-1-2 10:16
帮顶~等大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 21:02:35
rm是remove的缩写,表示从R的运行环境里移除对象。代码在第一行和第二行分别定义了名叫"class"和"var"的对象,并在第三行里使用了这两个对象,然后在第四行里把他们清理了。顺便说一下,class是base R里的一个基本函数,用别的内容去覆盖它(即便用完以后移除了)是不推荐的用法。

npmc(mydata)会计算出你想要的结果,但是它的输出值是一个结构复杂的列表,直接输出的话不易阅读;summary是R的基本函数,用来在Console打印出易于阅读的数据/模型/测试。因此这里加上summary就是为了让你能够看明白测试结果。type="BF"是npmc包特有的summary参数,用来指定显示BF类型的测试结果。

具体请参考npmc包的文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 22:48:12
suimong 发表于 2016-1-2 21:02
rm是remove的缩写,表示从R的运行环境里移除对象。代码在第一行和第二行分别定义了名叫"class"和"var"的对象 ...
回复很详细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3 02:14:33
jiangbeilu 发表于 2016-1-2 22:48
回复很详细哈
举手之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