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2357 3
2005-09-01

孔子说:"不患寡而患不均".毛泽东时代,由于施行的是平等主义,所以即使是饿死了几千万人,由于大家都饿,所以就没人反抗不公.现在是注意效率,即使大家都比从前在物质上富了,但不满情绪还是比从前严重.

所以以后研究经济问题应该更注重一下人的平等的比较心理,而不只是关于具体的物质利益.我认为前者比后者的社会影响力更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9-2 01:05:00

经济学的假设是否合理的衡量标准,是在这假设之下推导出来的理论解释能力的强弱 ,而作为初学者不应在这方面浪费太多时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9-2 21:13:00

比较人,和理性人的假设都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是经济规律的存在是不会因为我们认同什么假设原理而发生些许改变,我们的生存总是在这些滚规律的调教下生存,既然这样,你说你发的争论还有什么意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9-2 21:15:00

“攀比”是通过“餍足点”的改变来影响选择的。而所谓经济人是在确定了餍足点以后根据餍足点位置和外生的收入与价格来决定选择。对选择的影响来说,两者是相继的两种影响因素,不矛盾。

另外,个人认为,餍足点是外生的,决定偏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