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戚华建在2009-2-13 19:50:00的发言:以下是引用heyyan在2009-2-13 18:13:00的发言:以下是引用戚华建在2009-2-13 18:04:00的发言:当然,朋友,你的说法是对的,比如水果放起来肯定就要坏掉。但不能说是“囤积时间长,内在价值会下降”是所有商品的属性或规律。我上述发言是针对这个意思而发的。对于石油等易存放商品,基本不存在“囤积时间长,内在价值下降”的问题。如果从使用上说,肯本不存在这个问题;如果从库存等费用上考虑,它的存放时间也是根据市场行情——分析——而定的,如果涨价大于费用,商家就会采取继续库存,如果库存费用大于涨价,商家就会采取立刻抛售。
我上述比方的——酒——的存放的道理是一样的。酒的存放也是产生费用的,但它的存放的涨价幅度大于库存的费用,所以商家采取库存。——但并非所有的酒都可以存放起来,这样就卖不到好价格了,为什么,经济规律不允许。
这正恰恰验证了期市对实物的影响,如果期货市场交割价格大幅上涨,对石油供应商而言,库存成本低于延后销售所产生的高额利润,所以导致惜售,那么会更加导致实物价格上涨。形成恶性循环,而击破这个循环的是美国证监会为期一个月的禁止做多的禁令,把循环反转了。
你们为什么老是犯一个认识错误,即认为“期市对实物(现货)”的价格影响,是因为你们还没有真正认识期市本质的原因。而事实上,是现货市场的价格在影响期货市场的价格的。
我用“赌球”来简单比方期货市场的赌价性质。赌球,是赌比赛结束时的比分,但球队的比赛结束时的比分是由每时每刻的都是——真实的——打球的比分积累成的,而每时每刻的比分大家都是可以看到的,每时每刻的打球的比分是不受赌球者的——赌注——的多少而影响的。
期货是买卖今天赌明天,今天的价格是实在的,这跟打球在未结束时的比分一样。
库存费用不决定价格,如果库存费用可以决定价格,那么大家就可以不做买卖而专门去库存赚钱了。一个商品是否库存是根据对该商品的——未来价格的预期——决定的。
我的主题是——价格是服从经济规律的,即服从“交换定律”的——而郎咸平是说(大宗商品的)价格是由具有“定价权”的人决定的,价格是可以——随意——操纵的。如果郎咸平的观点是对的,那今天谁有没有本事把石油价格再“炒”到140美金一桶。——显然,全世界的任何人都没有这个本事。
我想我们之间确实存在出发点完全不同的情况,不可否认,书本上教授的是现货市场的价格与对未来市场的预期为影响期货市场的价格的主要原因,我想请楼主从一个供应商的角度出发,如果在一个月后的预期价格比现在高7%(比如2007年5月底60左右到08年5月底的130左右,月均涨幅7~8%左右),而你的库存成本远低于此,那么你会如何销售你的产品?
又或者,请你用经济学理论概括的解释一下原油期货价格为什么从2007年1月3日的55.21飞涨到08年7月初的147.62,再到现在跌破34?
我觉得你误解了郎所说的操纵,我的理解可能也不是很完全,我的理解是:资方的各路专家通过理论的分析,引导舆论,导致处在信息弱势的一方在这一环境下出现比如盲目投资等泡沫。
其实他的阴谋论之所以非常有市场的原因是:大家都希望找到这个风暴中对蒸发掉的市值负责的人或机构。我倒是觉得在这个吹泡泡的比赛中,游戏里的人都逃不脱责任,但是,无论如何,负上主要责任的还是那些头带着光环的“专家”,散户因为其影响力有限(或者说根本没有影响力,只是被影响者),那些2000看4000,4000看6000,6000看1万,心怀鬼胎的操作方,盲目迎合的媒体。才是吹大泡泡的人。当泡泡的张力超越的它能承受的应力,破掉就不可避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