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你不懂你还不信了,你的观点简直不值一驳。国际期货抄家就几个亿的资金?你以为是国内的不上档的基金呢?他们的力量就是用期货交易能够足以改变现货市场,手头上都是不计其数的户头,通过户头之间的买卖抄起来的价格,在这个过程中只是损失了交易费用,但是力量足以强大到把价格拉起来或者压下去,改变市场的预期。一旦改变了预期,就立刻离场走人,你以为他们是跟小股民抄着玩呢?
再者,国际抄家也不仅仅在期货市场上抄,他们都有自己的投资组合,风险是对冲的,期货的损益可以用现货的损益弥补,懂么?
至于期货和现货的平价关系,你知道实际中交割的期货只占总数的百分之几么?你知道期货市场的市值是现货的几倍么?期货就是一个炒作的场所,足以改变现货价格,而非现货价格去影响期货价格
你还说什么有脑子没脑子的,你根本不懂行,少出来笑死人了
你先回答我,你在实际实践中,做过期货买卖没有?你知道什么是“对冲”吗?你的关于期货的知识是从书本学的,还是从期货市场买卖中学的。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用一大堆数字是很难说明问题的
在纸币横行的今天,哪里有美元哪里就能创造出需求来,拥有货币发行权并被世界人民认可的国家就拥有创造需求的能力,剩下的只是他选择什么样的产品了!
金融是一个战场,美国早已过量发行了货币,这些货币都通过市场变成了资本家手里的超额利润,资本的逐利本性决定资本家不会把这些钱闲置在手中,于是大宗商品理所当然的成为了资本逐利的战场!
庄家(高盛等):你们快买石油吧,肯定会涨到145美元,买定停手!
输家(中国企业等):庄家说石油会涨到145美无,我们快买,肯定挣钱!
你说是郎教授错了吗?郎教授让你们不要赌而已,要赌就要做庄家!跟经济学无关!
学习中
郎教授写论文还行,搞实践就差远了,几乎就是搞笑
如果认为国际炒家的价格炒得抬高,郎教授高价卖个天量给他们,在低价买回,但是郎教授一定会翻破教材都郁闷,价格是多少为高,多少为低呢?
实体与金融供需表现的不同形态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http://www.pinggu.org) 详细出处参考:https://bbs.pinggu.org/thread-433461-1-1.html在实体经济中,无论商品是直接对消费者销售,还是外在加工环节中的半成品,都是受到社会需求总量的制约。需求总量呈金字塔状态,商品的销量与需求相对应。价格越低,销量越大;在需求整体水平增强时,价格不变,销量增加;在需求整体水平降低时,价格不变,销量减少。可见,商品对应于需求整体水平时,一是受价格变化的影响,商品自身的成本、利润水平,决定了商品的销量;二是在价格相对稳定的条件下,需求整体水平的变化也影响商品的销量。所以,根据需求不变,只是商品成本构成的变化,可以相应测算和动态调整商品的供应量;在商品成本构成不变,需求变化的条件下,也可以测算和动态调整商品供应量。在实体经济中,供需关系是由需求与商品成本构成的相对关系而动态调整、平衡的。 在金融为实体经济的配套服务过程中,金融的供需关系也是受实体经济、供需的动态平衡制约。由于金融的供应对象基本上是企业,而企业的贷款、融资规模不同,客观上造成了金融对企业的金融产品供应,会因企业的规模大、小而产生不同的成本。也就是说,金融产品的销售,尽管最终的社会需求一致,而对于金融产品的销售对象差异,构成了产品成本差异。最终,会形成对同一社会需求、而不同需求个体,产生不同成本构成的金融产品销售价格差异。根据规模效应的原理,金融评估、监管的成本相对固定。如进行小规模的贷款、融资,其贷款利息因硬性成本增加而上升;相应于较大规模融资,由于成本摊薄,利息相对较多。在市场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就表现为对小企业客户的借贷。在面对社会需求的实体经济市场和金融市场,需求的形态有所差异。在实体经济中,无论是需求增强与减少,都是以社会总需的形态(金字塔形态)而变化的。在金融市场,如股票、期货、黄金等产品的需求(买入)、供应(卖出)方式,是以资金总量的形式而表现出的。根据20%的人拥有80%的人的财富的财富平衡,这也就是说,金融产品的买入、卖出量,只取决于买入、卖出的资金总量。买入资金量大,需求就增强,反之就减弱,卖出资金量大,价格就降低,反之就上升。同样,根据价格=需求/商品量,由于金融产品的买入(需求)、卖出(供应),已脱离了实体经济总需求与商品量的对应关系。根据资金量的大小,既可以将买入进行放大和缩小,也可以将供应放大和缩小。金融产品毕竟在常态下,也受实体经济社会需求与商品量关系的制约。但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还是买入量和卖出的资金量对比。金融产品的价格表现为资金买入量和卖出量的动态平衡,既可以符合实体经济的供需关系,也可以脱离实体经济的供需关系而实现买入卖出的动态资金平衡。
如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及原创作者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http://www.pinggu.org) 详细出处参考:https://bbs.pinggu.org/thread-433461-1-1.html
戚华建 发表于 2009-2-12 14:53 所以,我认为,市场消费对石油的“锐减”和加上这10亿桶石油的库存,应该是今天石油崩盘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