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誉为“打垮英格兰银行的人“,东南亚“金融杀手”。从1969年建立"量子基金"至今,索罗斯创下了令人难以置信的业绩,让股神巴菲特老爷子都逊色三分。
索罗斯、巴菲特、标普500指数年复合收益率对比
在2008年金融海啸冲击全球时,三分之二的对冲基金都在亏损,全球亏损达3500亿美元,在同行们纷纷报亏的同时,索罗斯旗下量子基金的回报率却达到了近10%。即使年逾八十,索罗斯近年来的投资判断却是愈发精准,不愧是对冲基金的传奇人物。
2013年成功判断日元将大幅贬值也让他大赚10亿美金。
2014年量子基金收益55亿美元,回报率达到了29%,成为当年最赚钱的对冲基金。
2015年1月,汇市出现罕见的黑天鹅事件——瑞士央行放弃欧元兑瑞郎下限,索罗斯基金属于极少数提前平仓未受影响的对冲基金。
索罗斯与日籍妻子多美子
作为当代对冲基金灵魂人物,索罗斯从来没有对外透露过他的具体投资方法。而我们只能从索罗斯的哲学和实战案例中来探究一二。(金融炼金术有人能看懂吗???)
一 你想的可能都是错的
索罗斯的哲学根基主要是来源于他老师卡尔﹒波普的证伪主义。
卡尔·波普
虽然索罗斯在对冲基金行业是叱咤风云,但索罗斯的哲学水准显然是不入流的。他极其崇拜的老师卡尔·波普跟他简单聊了几句之后,就没有任何兴趣和他进行哲学上的探讨,只是在卡尔波普听到索罗斯是成功的对冲基金经理,手里有的是花不完的钱的时候才多看了索罗斯一眼陪他寒暄几句争取拉点赞助出版学术著作,仅此而已。
证伪主义认为所有的科学知识都是暂时的,都是等待被证伪的,一些今天看来颠簸不破的真理,很可能只是明天的谬论而已。科学命题不能被证实,只可以被证伪,可证伪性是科学与非科学的划分标准。所以您看到的小编在这里写的,可能都是错的哦。
社会科学是特殊的领域,研究者可以对研究对象施加自己的影响,在社会、政治、经济事物中,理论即使没有确凿的证据也可以是有效的,因为社会科学充满反身性,只要主流偏见足够强大,谬论也会在某些情况下变成“真理”,所以金融炼金术可以大行其道。
二 金融市场的本质是风险
金融市场是反身性市场,它的决策不可能成为一个科学研究的命题,相反,它更像一个“非科学”的“炼金术”,因为金融市场中的决策评价取决于参与者们歪曲了的见解。正是因为参与者的决策并非基于客观的条件,而是对条件的解释,所以金融市场的根子是不确定的、是可错的。
没有人能完全正确认识市场,任何所谓正确的认识都只能在某个时间段与某些条件下的正确,它还须接受反驳和证伪。投资的过程就是不断提出猜想并让市场验证和反驳的过程,而不是用科学命题去决策的过程。
而在索罗斯眼里,金融市场是不确定的,这种不确定是根本性的、是绝对的,任何看法都可能错,任何错误都可能发生,它们本质上也就是风险。索罗斯思想的底色就是可错性、不确定性、认知的不完备性,也就是风险性。
三 交易的本质是处理风险
索罗斯的哲学认知论让他怀疑一切,包括他自己。
索罗斯谈到他为什么和罗杰斯分道扬镳时说,罗杰斯有个重大缺陷:“他极为藐视华尔街专业人才的精明”——尽管在这一点上索罗斯认为自己和罗杰斯看法相同——但是“罗杰斯却极为自信,从来不承认自己也可能犯错”,而“我却时刻相信自己也会犯错误”。
想不明白这一点,一直把自己限定在某项技术或某个模型里而缺乏弹性,都容易被市场所吞噬。交易,本质是概率的游戏,小概率事件很少发生,但长期一定会发生,这就是市场的真实。所以任何丰富经验的市场参与者都应该记住,要防范小概率事件的发生,设置止损单。
四 交易者首先学会生存,追求最可靠的交易
资本市场的高额利润应来源于长期累积低风险下的持续利润的结果,职业交易者只追求最可靠的,只有业余低手才只关注利润最大化和满足于短暂的辉煌中。
下单前要先看风险,不看赢利,万一错了,止损必须不计成本,一种期盼市场价格“好转”的心情,会让交易者举棋不定,既而在自我安慰和期盼中放弃止损的决心,这是错误的。
没有机会就一定要坐住了,耐心的等待符合自己交易模式的机会的到来,管住自己那只下单的手。波动性和不可预测性永远是市场最根本的特征。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进入金融市场的每一位投资者都必须承认自己随时可能会犯错误,这是一条十分重要的理念。止损有绝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