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05-9-9 19:50:00
他可以很容易的用小于2元的价格取得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9-10 10:46:00
一群经济学呆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9-10 20:49:00
可惜呆子还不够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9-11 11:01:00

我不简单认为的认为是成本低于两元,如果我们可以以三元的价格供货给他的话,就可以在附近添加零售商,和他竞争,就可能使利润降低,他首先要考虑这一点,所以说我们如果在那里卖的话成本一定很高,不会和他形成竞争。或者行业者的规矩;或是本地的黑势力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9-11 19:07:00
以下是引用wintertide在2005-9-2 22:56:39的发言:

还有一种可能,他是垄断者!而且他知道你不会在市场上出售这种产品。

同意,不完全竞争市场是分析的前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9-11 19:26:00

呵呵

有意思,建议多来几个这样的题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9-11 20:29:00

“有人说是信息不对称,莲蓬的质量好坏对他是个风险。 有人说是成本因素。 有人说这就是张五常的“卖桔者言”。 有人说是怕引起负外部性。(对周围客户产生错误信息)”

不知道这些因素有何区别,我认为一个成本概念足以包括和分析了。重点是当时约束卖莲成本的条件到底是什么,有哪些。

2元一个你转卖给他,他不要,要是一元一个呢?1毛一个呢?当时,不知道有没有人在买他的莲?有的话生意如何?他的莲的存货多不多?新鲜与否?相近市场上有没有卖莲者,与他的莲相比性价比如何?等等,只有在比较确定的成本约束 下,才能得出比较明确的结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9-11 20:36:00

弄个假设建个模不成问题,但这也能研究出经济学来真是让人怀疑。

卖莲人为什么不收购?老老实实跟他请教不收购的原因,难道不比在这里坐而论道揣摸心思来得真实准确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9-11 20:43:00

对莲蓬而言,我认为3楼的第四种说法比较符合实际情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9-11 21:01:00
以下是引用蓝田日暖29在2005-9-11 20:29:40的发言:

“有人说是信息不对称,莲蓬的质量好坏对他是个风险。 有人说是成本因素。 有人说这就是张五常的“卖桔者言”。 有人说是怕引起负外部性。(对周围客户产生错误信息)”

不知道这些因素有何区别,我认为一个成本概念足以包括和分析了。重点是当时约束卖莲成本的条件到底是什么,有哪些。

2元一个你转卖给他,他不要,要是一元一个呢?1毛一个呢?当时,不知道有没有人在买他的莲?有的话生意如何?他的莲的存货多不多?新鲜与否?相近市场上有没有卖莲者,与他的莲相比性价比如何?等等,只有在比较确定的成本约束 下,才能得出比较明确的结论。

谢谢斑竹指点。
同意这个成本的说法,但是感觉一个“成本” 涵盖全部,有点隔靴搔痒的味道。
个人认为,最大的原因还是在一个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卖莲人对需求曲线的判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9-11 21:05:00
以下是引用hupichi在2005-9-11 20:36:54的发言:

弄个假设建个模不成问题,但这也能研究出经济学来真是让人怀疑。

卖莲人为什么不收购?老老实实跟他请教不收购的原因,难道不比在这里坐而论道揣摸心思来得真实准确吗?

这位仁兄想法真是奇特。

当时我们卖莲给他,被他拒绝,然后如果我们问他“为什么拒绝”,你认为他会跟你说实话吗?

如果这么简单的话,张五常还卖什么桔子啊?

不过实践的精神倒是应该尊重。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12 8:32:46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9-11 21:30:00
其实我觉得理智的卖莲者应该出高于二块,最好是接近五元把该莲购入,最主要是为了不暴露自己的成本,这在竞争和中销售中处于核心地位.故意在市场中搅乱信息的对称性.告诉消费者我这莲莲进价高,利润少,这样的话可以吸引更多的客户.即使现在所购之莲比自己以前所有的莲莲的成本要高.但我想如果以后仍然按五元出售的话.那么这个所购的莲莲也并没有亏.所以这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市场策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9-11 22:49:00
讨论好复杂,简单点,农民根本不懂这些经济学术语,不回收的原因大家都没有说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9-12 08:36:00
以下是引用mankiwts在2005-9-11 22:49:42的发言: 讨论好复杂,简单点,农民根本不懂这些经济学术语,不回收的原因大家都没有说对

懂不懂经济学俗语与他的行为是否符合经济学的分析是两码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9-12 08:55:00
以下是引用applezhow在2005-9-11 21:05:20的发言:

这位仁兄想法真是奇特。

当时我们卖莲给他,被他拒绝,然后如果我们问他“为什么拒绝”,你认为他会跟你说实话吗?

如果这么简单的话,张五常还卖什么桔子啊?

不过实践的精神倒是应该尊重。

偶说的是个方法问题,而不是持什么精神的问题,对这种具体情势下的问题必须采用实地调查的方式解决。其实这类问题处于交易市场中的人应付起来更得心应手。

另外,如果你真的读过张五常,就应当明白他主张采用什么样的方法研究具体市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9-12 16:39:00
以下是引用hupichi在2005-9-12 8:55:00的发言:

偶说的是个方法问题,而不是持什么精神的问题,对这种具体情势下的问题必须采用实地调查的方式解决。其实这类问题处于交易市场中的人应付起来更得心应手。

另外,如果你真的读过张五常,就应当明白他主张采用什么样的方法研究具体市场

不好意思,上面那个帖子语气可能不好,在此道歉。
理解你的意思,也基本同意你的观点。
我说的尊重实践的精神和你说的实践的方法本质上没有区别。
但是,实践也要强调方法,有些貌似直接的方法(直接问他),未必能得到合理的答案。
另外,张五常是强调实践的价值,但是也没有否认讨论的意义,不然要论坛何用。
再说,说不定这里就有实践过的人呢?
开放的思想永远要比封闭的头脑要强。看起来再愚蠢的帖子,有时也能带来启发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9-12 17:19:00
大胆猜想,小心验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9-12 19:17:00

如果是菜市场的里的商贩就肯定不会这样。这种市场一方面竞争性比较强,另一方面,他们并不是自产的。

个人认为和卖莲者有一定的垄断力量有关。

卖莲者获取最大利润时无需将莲蓬全部出清。

5元的价格是供过于求,但是卖莲者在这个价格上可以获取更大利润。如果是供小于求,卖莲者是不会拒绝回收莲蓬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9-12 19:19:00
如果考虑到不确定性,卖莲者并不知道在5元的价格上能否全部卖出。这样即便他没有垄馆力量,他也可能不会回收莲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9-12 20:39:00

问问,卖莲的,看他有没有像你们这样想得复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9-12 22:42:00

有这么复杂吗?其实卖莲的只是一种心理作用作怪而已!也许只是认定了我是来卖这个东西的,既然还没有卖完为何还要买呢?于是拒绝。卖莲的也许就没有做过多的思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9-13 09:41:00

我不懂经济学的那么多道理,但我摆过地摊,根据我的做法,首先要看莲蓬好不好卖(5元),好卖的话,如果你还愿意2元给我,我要。

不好卖的话,一毛给我也不要,应为这个一毛损失的可能性很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9-13 09:52:00
情人节那天我摆地摊卖玫瑰花了,哎哟那个生意真是好!18元一朵像发牌一样,那天我进了50朵,后悔啊!!盼着有人10元再给我一点,可没人愿意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9-13 16:32:00
以下是引用aomaidan在2005-9-13 9:41:18的发言:

我不懂经济学的那么多道理,但我摆过地摊,根据我的做法,首先要看莲蓬好不好卖(5元),好卖的话,如果你还愿意2元给我,我要。

不好卖的话,一毛给我也不要,应为这个一毛损失的可能性很大。

这个帖子就说实话了。不蒙人。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9-26 09:38:00

库存出清价格小于2是一可能。注意这是个现实问题,还有可能是卖莲的人或许由于已经卖了很久了,想回家了,不愿再带着莲回去了。再一可能就是他家是种莲的,出来就是把莲换成现金的,因此他不愿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9-26 11:04:00

大家的推理都是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卖莲蓬的人非理性,呵呵,即也许仅仅看楼主不顺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9-26 18:56:00
自己的莲蓬多的卖不出去,再花钱买一个进来,一般人不会这么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9-26 21:26:00
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他不懂得市场操作,他最担心的买进来了卖不出去。小孩见识有限得很,他根本不知道大城市里莲的市场很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9-26 22:35:00
以下是引用yxue122在2005-9-26 11:04:13的发言:

大家的推理都是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卖莲蓬的人非理性,呵呵,即也许仅仅看楼主不顺眼

Suppose we know someone's objective and also know that half the time that person correctly figures out how to achieve it and half the time acts at random. Since there is generally only one right way of doing things (or perhaps a few) but very many wrong ways, the "rational" behavior can be predicted but the "irrational" behavior cannot. If we predict this person's behavior on the assumption that he is rational, we will be right half the time. If we assume he is irrational, we will almost never be right, since we still have to guess which irrational thing he will do. We are better off assuming he is rational and recognizing that we will sometimes be wrong. To put the argument more generally, the tendency to be rational is the consistent (and hence predictable) element in human behavior. The only alternative to assuming rationality (other than giving up and concluding that human behavior cannot be understood and predicted) would be a theory of irrational behavior--a theory that told us not only that someone would not always do the rational thing but also which particular irrational thing he would do. So far as I know, no satisfactory theory of that sort exists.

Insofar as the irrational part of their behavior is random, its effects are likely to average out in the aggregate.A second reason why the assumption works better than one might expect is that we are often dealing not with a random set of people but with people who have been selected for the particular role they are playin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9-27 12:38:00

以本人的肤浅之见,抛开那些经济因素解释,可能他的成本就小于2元或就上面几位所说的

!!!但我以为应该考虑一下卖者的心理因素!!试问,人家是在卖东西给你,又怎么会反过来买你的呢???可能会是心理原因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