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7845 108
2005-09-02
<DIV>7月的时候,陪中国社科院的朋友在杭州玩。路上遇到卖莲蓬的,价格是5块钱一个。正好我们手中也有别人送的莲蓬,于是我们反问,如果我们把我们的莲蓬卖给他,3块一个要不要,被他拒绝。他表示2块一个也不要。我们就觉得很有意思。一路上在讨论这个问题。</DIV>
<DIV>有人说是信息不对称,莲蓬的质量好坏对他是个风险。</DIV>
<DIV>有人说是成本因素。</DIV>
<DIV>有人说这就是张五常的“卖桔者言”。</DIV>
<DIV>有人说是怕引起负外部性。(对周围客户产生错误信息)</DIV>
<DIV>......</DIV>
<DIV>想听听各位高见,呵呵。</DIV>
<DIV>
<DIV> </DIV>
<DIV>个人认为,最大的原因可能是在一个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卖莲人对需求曲线的判断。</DIV></DIV>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26 22:40:14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9-2 22:56:00

还有一种可能,他是垄断者!而且他知道你不会在市场上出售这种产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9-3 09:59:00

我不知道用什么理论,只是简单说一下我的想法:一、他是一个销售商,通过低价购买商品、高价卖出来获得自己的利润。并不是一个莲篷的收集者,他的所有行为的目的是通过莲的流动实现利润。这是他思考问题的前提和基础。二是他已经有自己的相对稳定的进货渠道,改变选择并不意味着有较大的风险,因为莲的质量必竟是很好控制的,但对他对说没有任何好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何必呢。三是如果增加收购业务,必然会对他的现金流产生重大影响,会增大他的日常经营成本。四是莲属于时令性很强的商品,如果销售不佳,莲变质坏掉,损失太大,所以他的第一目标是尽快把手中的存货变成现金,而不是把现金换购存货(有一种情况是特例,就是莲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时,可能会出现向路人手中购买的情况)。请大家批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9-3 15:48:00

唯一的解释就是莲蓬的价值少于2元(从此人的角度上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9-3 17:51:00

唯一的解释就是莲蓬的价值少于2元(从此人的角度上看)

真是暴利呀 也说明旅游商品价格弹性较小 游客是怨大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9-4 10:03:00

有意思,代表版主奖励楼主金钱和经验各50。

可惜为何无人跟进?过于简单的条件难以得出理性的结论,应该施加一些假设再推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