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05-10-1 16:50:00
这个问题很好解决,只要各位都去试一下做买卖,那就明了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0-5 19:25:00

我的一点愚见

一切经济行为都应该考虑到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均衡关系

你的莲蓬3元/个,但是在他看来还不一定值那么多,他在别处也许更低;再则,你的莲蓬是从别处买的,新鲜吗(在他看来)?也就是说你的莲蓬的价值可能不值3元/个.更远一点,你卖给他以后,他能卖到5元/个吗?这些都是他要考虑的呀

这是我的一点愚见,冀有一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0-5 22:15:00

同学们,教你们一个办法,明天早上你们在学校食堂里吃早饭的时候,买一盒光明牛奶,然后中午的时候,把这盒牛奶卖到食堂对面的小卖部里去。用牛奶代替莲蓬,小卖部代替农民,重复一下过程,验证一下你们的想法,如何?这叫实验经济学的社会仿真方法,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0-6 10:54:00
商贩叫的价格是5元,我想任何一个理性的消费者都不会以此为最终的成交价格,里面肯定还存在议价的空间;而你给出3元的要价反卖给他,他不同意了,我想这主要是他考虑到了成本的因素,如果他买了你的莲蓬,付出的成本要远远高于他通过自己渠道获得的成本,因此他及时把你卖给他的全都转售出去了,他最终获得的利润会因为买了你的莲蓬而减少。还有,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里,卖莲者实际形成了一种对价格的相对控制力,他不会担心因为不买你的商品而你加入到竞争行例,影响到他的销售,这就是他的预期。因此他选择不买你的莲蓬是符合经济原理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0-6 14:47:00

换个角度思考吧!

如果不是把自己的藕卖给小贩,而是和小贩进行交换:比如你答应他,你的一斤藕只换他的半斤藕,那么在甄别质量

很容易的情况下,我敢肯定他会答应这笔交易的。

问题的关键在于对藕作价的困难性,物物交换则不会存在上面的现象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0-6 17:41:00

在交易额相对较小的情况下,因为此时作为买卖者的随意性加大。

可以考虑经济人的某些感情或其他特殊情况,并把其作为一个成本计算进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0-7 21:17:00
如果你蹲在他边上开始以2元价格卖莲,理性卖方可以选择收购你(市场垄断)的或者降价(竞争)或者共谋实现寡头垄断。但如果你要求他收购,在市场预期不定的情况下,他当然不愿意,这种产品不是靠薄利多销实现的,在高价情况下,需求弹性反而较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0-8 23:33:00
一个他也许不要,要是一万个他说不定马上就要了!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总体收购成本高于收益!楼上许多举的不要的原因都可视为收购成本,而利润最多是3元!当2元一个的数目增加时收益的增加大大的超过了成本的增加,就会使得卖主决定收购。当数量达到一定数目后,一个两元低于出清价格将不成为理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0-8 23:33:00
一个他也许不要,要是一万个他说不定马上就要了!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总体收购成本高于收益!楼上许多举的不要的原因都可视为收购成本,而利润最多是3元!当2元一个的数目增加时收益的增加大大的超过了成本的增加,就会使得卖主决定收购。当数量达到一定数目后,一个两元低于出清价格将不成为理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0-8 23:38:00
以下是引用wintertide在2005-9-12 19:17:29的发言:

如果是菜市场的里的商贩就肯定不会这样。这种市场一方面竞争性比较强,另一方面,他们并不是自产的。

个人认为和卖莲者有一定的垄断力量有关。

卖莲者获取最大利润时无需将莲蓬全部出清。

5元的价格是供过于求,但是卖莲者在这个价格上可以获取更大利润。如果是供小于求,卖莲者是不会拒绝回收莲蓬的。

在菜市场也是不会要你的,不信你去试一下!前提是只卖一个!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0-10 09:01:00
以下是引用zwh7059在2005-9-26 21:26:07的发言: 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他不懂得市场操作,他最担心的买进来了卖不出去。小孩见识有限得很,他根本不知道大城市里莲的市场很大。

不知道到底是谁的见识有限。换一个环境比如说在正规的交易市场上进行交易,则双方可以肯定完成交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0-10 18:24:00

同意成本小于2元。并且销售者有稳定的供货渠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0-10 20:18:00

我是一个农村来的孩子!

我认为啊!这个问题很多人都搞复杂化了!

莲这种东西我们那很多很多!对于采莲人来说成本几乎等于零!卖莲人卖多少就赚多少!能多卖就多卖!

还有就是一般卖莲人都会选择大城市!为什么呢?

就是物以稀为贵啊!再加上很多城里人都是图个新鲜!又不是当饭吃!谁会再意呢?

但是你要是以三快甚至是两快的价格再卖给卖莲人!明显远远高与莲的成本!它会买吗?何况莲就象刚刚所说又不是生活必需品!卖莲人买你的就意味承担一定的风险!

您们说是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0-11 13:46:00
以下是引用zzj520334在2005-10-10 20:18:25的发言:

我是一个农村来的孩子!

我认为啊!这个问题很多人都搞复杂化了!

莲这种东西我们那很多很多!对于采莲人来说成本几乎等于零!卖莲人卖多少就赚多少!能多卖就多卖!

还有就是一般卖莲人都会选择大城市!为什么呢?

就是物以稀为贵啊!再加上很多城里人都是图个新鲜!又不是当饭吃!谁会再意呢?

但是你要是以三快甚至是两快的价格再卖给卖莲人!明显远远高与莲的成本!它会买吗?何况莲就象刚刚所说又不是生活必需品!卖莲人买你的就意味承担一定的风险!

您们说是吗?

呵呵,我的帖子又回来了。
几点不同,再说一遍:
1、不要改变约束条件。
你们那里很多,很便宜,不等于在杭州的西湖周围也是同样的情况。
约束条件改变,成本就会发生变化。
2、卖莲的市场不是完全竞争市场。
假设卖主能以固定的市场价格卖出,那他从我这买入又何尝不可呢?
卖主关注的是利润!买入的价格大于进货成本又怎么样,只要利润为正,还是愿意买入的。
关键的是他面临的是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所以这里重要的是对未来价格的预期,成本是次要的。
设想,如果卖主预期价格要飞涨,哪怕我卖给他的价格大于他现在的卖价,他也可能买入的。
3、在需求预期之后,卖主有一个存货控制,因为莲是有保存时间的。这可能也是一个原因,但说回来还是需求预期的结果。
4、实际观察的结果与以上结论基本一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0-11 13:58:00

2元钱是买莲者的个人定价。由于他是一个买莲者,就要获得利润。如果莲是批发而来,他的个人定价应该不低于批发市场的价格。如果莲是自己生产,由于不考虑劳动力成本,他的个人定价将低于批发市场价格。会长提到卖莲者的自我定价不到2元钱,说明很可能是自己生产的。

另外,虽然游客和买莲者二者之间信息不完全对称,但买莲者肯定不是垄断者。我相信天堂里的买莲者肯定不少。

销售价格5元钱应该等于批发价格或者自产个人定价+销售利润,这个利润可能很高,隐含了旅游区的定价特点。我相信其他买莲者的定价也是5元钱左右,这是杭州地摊卖莲者自发形成的均衡价格,如果这一点能够得到验证,以上分析应该是合理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0-11 16:49:00

就我个人感觉,这是一种在乡村里的普遍现象,因为消费者对产品价值的不清楚导致的这种现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0-12 00:32:00
卖莲者是明智的:1他考虑了最大收益问题,收购莲可能造成供大于求,反而使利润减少;2他考虑了成本风险,增加莲的数量也就增加了投入,自然风险也就越大;3他占有信息优势,因为他本身就是做莲生意的,做出这样的选择是正确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0-12 08:10:00

一般来说

莲是卖不完的

如果他收购了,就增加他的成本

莲一般来说是他自己摘的,只出劳动力,所以不存在进货成本

而且商家有一般对顾客有只进不出的潜规则,换可以,想退免谈,所以他决不会买你的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0-12 08:20:00
以下是引用yxue122在2005-9-26 11:04:13的发言:

大家的推理都是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卖莲蓬的人非理性,呵呵,即也许仅仅看楼主不顺眼

呵呵,我看了楼主的问故事后,第一个感觉就是这样的。

楼主的题目很有意思!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0-12 8:21:47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0-17 19:59:00
卖莲人以自己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他是生产者,莲只是商品,对他来说钱才是最重要的,三块钱的成本太高,这样效用会降低,会减少收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1-23 21:33:00

最有可能的几个原因:

1.实在是不好卖.卖者看重的是价格,而不是价值,以价值不足两元为理由显然是不正确的.假如好卖的话,即使价值不足两元,他也能净赚三元;而且他不要付出多大的劳动,何乐而不为呢?

2.卖者欺骗了买者,也就是说,他卖出的价格并不固定,可能两元他也卖,甚至一元他也卖.

3.卖者经济头脑不够发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1-24 09:10:00

我看了以上所有的发言,有一些愚见:

1,首先可以说这个卖莲莲的是处在一个完全竟争的市场上的,因为我并没有从发贴人那里得到有别人也在卖的信息,或许是他没看到,或许是这个卖者和那个卖者之间有距离,他们各卖各的.可能他们是在同一个地方进的货,也可能不是!

2,也许是在没有看到的若干个卖者中,有一种存在的协议,或者是攻守同盟吧,大家都以同样的价格卖出,而不独自加价(因为两个卖者之间有距离,就有这种可能性)

3,也许这几个卖者之间是一家几口在卖,他们有共识,那就是只要能卖出,每个人都可以以最高价格出手,这里就变成了一个完全垄断市场了,由于信息不对称,市场随着价格的上涨而缩小,等等,卖者在这个市场上只能获得应有的垄断利润,也就是以低价卖出X或高价卖出Y.低X=高Y,总利润大至持平.

4,在以上所有情况下,都有一个更大的前提,这几个卖者的莲是从哪里来的.是自己家种的,或者是从市场上买来的,就如上面说的那样,如果不是一家人,而是以不同的价格从不同的市场上进的货.大至也差不太多,现在又有协定,在这种情况下,大家能怎么卖?无疑最多还是获取应有利润.就算是只有一家也是这样.

5,如果这个卖者是自己种的,也就意味着他的卖莲的哲学是我们可以猜想得到的,他是一个小农,小农就有一定的思想局限性,或者他们有一种习俗只卖不买,或者是他们不敢买,或者是因为他样不能买,等等.如果是一个专业的卖莲团队,或者是在这里卖莲的都是从都市里去的学过经济学的,就又不一样了,他们可能懂得如果以低于获得价买入而又有信心卖出的话,是完全有必要冒这个风险的,它之所以有信心,或者是因为在他这个特定的小区域市场上(我假定他们是把一个特定的市场分成若干个更小的市场)他是有能力(我假定他有过人的营销的技巧),再加上是以低于获得价买入的,我想任何人都是会买入的.

6,那么就这个卖莲者来说他为什么不买呢?本人以为他可能有这们一个思想:他很有可能是自己的种的或几乎零成本获得的,也就是说他可能是如各位常看到的那些衣衫不整的从我们农村来的小贩,他们通常有一个认识,如莲这种东西,卖了就是卖了,多少能换点钱,卖不完就坏了,不管我以多么少的成本获得的,如果我不能把它们卖出去,到最后我损失的还是以最大化的价格来计算的,这里会涉及到营销技巧,还有成本控制,思维局限,等等....

不管从经济心理学,社会学,营销学,销费者心理学,经济学,等等等....都完全可以分析一下,当然只是分析一个小小小小的部分,经济学不能完全分析社会现象,这也是学经济学的人所共知的也是经济学人努力的方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3 00:52:00

转换一个条件,假设市场是供少于求,卖莲蓬人每天的供货都会销售完,即使你给他4.999元的价格,他也会买下来再卖出去。我们可以说这是这是需求风险,但这种结论是没有太多用的,这样的市场几乎很难存在于现实。因素很多,规避风险,质量问题,市场容量,甚至是信誉等。粗略一看,利润真是很大,但现实不缺同类的例子:我专卖nokia8800,卖价1万,突然进来一个顾客,手里拿着一台8800,问我6000元要不要,你说我会怎么回答。。。

从我的角度来说,很简单,第一:质量没问题,也就是说跟我卖的商品无差异,第二:消费市场有能力消化这一台外来手机,通俗说法就是有市场,第三:我的进货成本一定是高于6000元

我不是科班出身,希望有仁兄从理论角度总结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3 18:26:00

莲蓬对于卖莲者不是稀缺资源,他收集的成本可能小于一毛钱;你用三块前卖给他,他肯定不会要.

莲蓬对于买莲者来说,是相对稀缺的资源.你不可能因为5块钱的机会成本而去偷去抢.也就是说,机会成本本身远远大于成本本身.

话再说回来,如果市场上只有一个莲蓬,他以5块钱卖了,当然买单的可能是公家,公家又想把它拿去兑现货币,他以两块钱或者四块九毛钱卖给卖莲者,卖莲者经过一番讨价还价都会接受.如果真有这么一条流通机制,那么如此转来转去,卖莲者获得了最大收益.

最后,因为莲蓬对于卖莲者不是稀缺资源,你卖了,对不起,再不能享受包退服务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3 23:36:00
对于卖莲蓬者来讲,他的成本可能低于两元,卖的价格可能达到五元,但是五元对于他来说只是paperworth,并没有变成实际,所以他接受你的价格无疑增加了存货,也增加了风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3 23:36:00
对于卖莲蓬者来讲,他的成本可能低于两元,卖的价格可能达到五元,但是五元对于他来说只是paperworth,并没有变成实际,所以他接受你的价格无疑增加了存货,也增加了风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4 09:57:00

大家意见颇多,没能全看,不过我第一感觉就是和楼主说的一样,卖莲者对需求曲线的判断而作出的决定.

心想说"你这莲可不像是我卖的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4 13:23:00

5毛钱给他

他就要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22 16:06:00
莲蓬 对于他而言并不是稀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22 16:50:00
晕死了。 这显然不是成本问题,也不是信息不对称问题。

   莲蓬不畅销的情况下,小贩当然不愿意2元买进5元卖出了。

   莲蓬畅销的话,你4元卖给小贩,小贩也愿意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