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从
安徽省地方海事局获悉,“十二五”期间,
芜湖市船舶交易量稳居全国首位。
5年内芜湖累计完成船舶交易3653艘
作为我省规模最大的船舶制造基地和长江流域重要港口城市,
芜湖市拥有全国成交量最大的内河船舶交易市场。
“十二五”期间,
芜湖市累计完成船舶交易3653艘、交易金额78.11亿元,与“十一五”同比分别增长15.6%、87.4%,年均交易额达15亿元以上,其中交易量连续5年居全国首位。
船舶交易市场的繁荣反映了
芜湖市航运服务产业的兴旺,是航运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芜湖市航运服务业发展起步较早,目前拥有船舶交易、船舶配件、船舶修造、船员培训及劳务、船代货代、船舶设计、评估咨询、金融保险、海事仲裁等结构多样的航运服务企业600余家,并在沿江形成集聚,影响力巨大。
航运服务业集聚区计划于“十三五”末建成
“十二五”末期,内河航运业进入不景气区间,与之息息相关的船舶交易等服务产业也出现了明显下滑趋势,对此
芜湖市积极采取措施应对,提振航运服务产业。
据悉,皖江
芜湖航运服务业集聚区已列入市ZF《
芜湖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之中,并启动实施,目前水上停泊区及靠泊、加油趸船布设基本完工并投入使用,计划于“十三五”末全面建成。
针对运力规模大、老旧船舶多、特种船舶少的特点,
芜湖市积极推动船型标准化工作,累计拆解船舶567艘、发放补贴1.37亿元,新建船舶中集装箱船、液化品船、江海直达船比例有较大提升,一批能耗高、技术状况差的船舶纷纷退出市场,单船平均载重吨达1600吨,平均船龄5.8年,使我市运力结构趋于优化。
据悉,目前
芜湖市经交通部批准的7艘试点改造船中,已有4艘完成改造取得证书并投入营运,有2艘LNG双燃料动力示范船获240万元中央财政补贴。
来源: 芜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