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企业文化
1402 7
2016-01-09
地铁凤爪女事件瞬间引爆无聊的朋友圈,就连“熔断”都不能撼动其热度,可谓是赚足眼球。想必又是一次刻意的“无意”,想必又是“造红”的网络事件。无疑,凤爪女背后的策划团队又赢了。

  回到创投圈,其实也不乏很多成功的“网红”,比如:雷军周鸿祎、罗振宇等等。他们成功的用类似“地铁啃凤爪”这样的事件赚足了网民的眼球。还记得雷布斯的“R U OK”吗?还记得红衣大炮的“3Q大战”吗?还记得老罗的“约战王自如”吗?前后不同的是,凤爪女可能后面会往娱乐、时尚路线走,而后者则清一色的成功把眼球引到了另一个内容上,即他们自己的产品:小米、360、锤子,成功的把网民“注意力”化作了“购买力”。不出所料的话,凤爪女接下来可以参加一些综艺类的真人秀,或者是接一些电视剧、电影或者微电影之类的小配角了,再往后......那是她经济人的事情,咱就不操心。总之,“注意力”是会通过这样的路径转化成“购买力”的。

  细心的人只要稍加分析,就很容易发现其中的逻辑和套路:

  第一步,先制造爆点内容,强力吸引网民的注意力;

  第二步,在注意力人群中,自然会形成一部分“追剧的脑残粉”,可能是10%,可能是5%,总之会有,多少的问题主要看第一步的操作手法。继而把“脑残粉”的注意力转移到与自己相关的产品上。可能是电影、电视剧、广告,也可能是手机、衣服、食品或者其它什么;

  第三步,通过产品,再持续的“制造内容”来维持注意力的热度,从而把注意力转化成购买力。如果产品内容不够丰富,咳咳......适当的可以用一些水军。
来源:创业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6-1-9 11:55:33
一段发生在上海地铁的视频在网上广泛传播并引起热议。视频中,一名女乘客在吃泡椒凤爪,并有数粒骨头残渣散落车厢,在遭到指责后,她与周围乘客产生言语冲突,还拿出手机与视频发布者对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9 12:02:04
注意力经济学在北美提过多年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9 12:08:58
fumingxu 发表于 2016-1-9 12:02
注意力经济学在北美提过多年了
这篇文章就是来自北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9 12:09:13
fumingxu 发表于 2016-1-9 12:02
注意力经济学在北美提过多年了
这篇文章就是来自北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5-10-7 16:50:35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