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16554 9
2016-01-11
知网检测论文靠谱吗

据发现,知网检测论文所依据的文章好多都是内容相同之处是很多的“转抄货”,这里面互相抄袭的比较多。其中很多文章都是一些网站无需审核,来者不拒的抄袭稿,结果到了知网就成了断定别人抄袭的“法典”。可笑的是,尽管你是从原著书籍中引述,知网仍然从自己收录的论文中找出这段内容认定你抄袭或剽窃这篇论文,而不甄别这段内容文字的前后发表时间。如果你写了某个学者的名字或者说,哪里发布了一个消息,就被称之为“观点剽窃”。知网检测不过就是根据出现的字数和排列程度判定结果。根本就没有智能识别功能。知网以此等拙劣软件四处搂钱,不知这软件是否经过政府权威部门认证。知网既要挣钱又不负任何责任:

知网的免责声明

中国知网提醒您:在使用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以下简称检测系统)前,请您务必仔细阅读并透彻理解本声明。您可以选择不使用检测系统,但如果您使用检测系统,您的使用行为将被视为对本声明全部内容的认可。

鉴于检测系统以非人工检测方式、根据您上传的文献自动生成检测结果,除中国知网注明之服务条款外,其他一切因使用检测系统而可能遭致的意外、疏忽、侵权及其造成的损失,中国知网对其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检测系统根据您上传的文献自动生成检测结果,不代表中国知网赞成检测结果或立场。 中国知网尊重并保护所有使用检测系统用户的个人隐私权,您注册的用户名、电子邮件地址等个人资料,非经您亲自许可或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中国知网不会主动地泄露给第三方。

知网.pn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6-1-25 21:16:23
         失灵的“测谎仪”

查重系统设计初衷虽然充满了预防学术不端的“正能量”,但在发展中它逐渐走入歧路,一方面,它已沦为学生抄袭的辅助工具。另一方面,它的工具理性对于学术活力的迸发造成了戕害。

最近发生的一起抄袭事件给原本就饱受诟病的查重系统又增添了一层乌云。

8月17日,学术月刊《国际新闻界》近日发布公告称,经编辑部仔细比对,于艳茹发表在该刊2013年第7期的论文《1775年法国大众新闻业的“投石党运动”》,大段译自尼娜·基尔巴特1984年的《18世纪70年代的新闻业投石党运动:法国革命前的戏剧批评和激进政治》一文,多个段落甚至一字未改,原文照译,甚至直接采用基尔巴特引用的文献作为注释。该公告还附上了两篇论文全文,并用黄色标注了于艳茹具体抄袭的内容。

反抄袭软件中收录的外文资料有限,将外文资料翻译为中文就能躲过查重系统的“火眼金睛”,也正是因为查重系统存在这样的漏洞,很多像于艳茹这样的论文才能安然通过杂志和毕业的查重检测。

人大教务处的一位教师介绍,“这种英译汉的论文写作法隐蔽性很高,已经成了学生中公开的秘密了。比起单纯的抄书显得‘高级’了很多。而且导师也鼓励学生多借鉴和吸收国外文献和研究方法,但如果没有第三方的监督,借鉴和抄袭只有一步之差”。

如今随着高校需求量的增加,论文查重已形成一个产业,在被滥用的同时,其反抄袭的功能已被异化。“这个系统说白了就是防君子不防小人”,复旦大学一位研究生院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个软件虽然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但是整体来说作用不大。

“我工作三年以来没有遇到一名学生因为查重不及格而推迟答辩的情况。听说以前有学生不通过,但是现在逃避方法太多了。”华东师范大学院系主管教务的李雨(化名)告诉记者,“网上流传的‘查重攻略’还有很多,比如将引用的外文文献翻译成中文;将抄袭的文字转换成图表,或者图表转换成为文字;将重复部分加几个空格,或者干脆将重复部分先拿下来,等答辩时再加进去,人对付机器真是绰绰有余”。

记者将一份用几篇期刊文章临时拼凑的论文发给一家名为“论文检测一条龙服务”的淘宝网店,检测结果为40%,在店家发回的检测报告中,记者也收到了一本Pdf版的“论文修改秘籍宝典”,在这本“宝典”里面,有数十种针对查重系统漏洞的降低文章重复率的方法。

这家店主的店主告诉记者,这种“修改宝典”在学生中很有人气,很多学生在宝典的指导下拼凑论文,店主甚至夸口:“要是能熟练运用这本宝典,就算全篇都是抄的,系统也查不出来。”

店主的吹嘘并非空穴来风,目前市面上的检测软件都对系统检测的灵敏度设置了一个阈值,以中国知网为例,其阈值为5%,以段落计,低于5%的抄袭或引用是检测不出来的,很多学生抓住这个漏洞,东抄两句西凑两句,用多篇文献攒出一篇论文照样能安然地躲过“学术测谎仪”的检测。如今在精明的商家和学生那里,查重系统已经成了不设防的区域。

“大陆的学生抄袭香港台湾的文献,香港台湾的学生抄袭大陆的文献。”曾在华东师范大学任职的香港岭南大学教授许子东目睹了这一“怪现状”,他说,因为目前的检测系统没有检索港台的文献库,因此这种港台大陆的“学术交流”便已经成了他们通过论文检测的捷径。

浙江大学图书馆副研究员赵美娣说:“现在有了所谓的学术不端检测系统,一些管理者好像找到了法宝,但该系统的缺陷其实非常明显,一是无法判断那些仅改变了个别用词或句式的实质性抄袭。至于思想或Idea的剽窃就更难以判断和认定了,二是会把正常的引用误判为抄袭。说实在的,检测系统其实给作者投稿和学生做学位论文都设置了许多障碍。”

查重系统设计初衷虽然充满了预防学术不端的“正能量”,但在发展中它逐渐走入歧路,一方面,它似乎已沦为学生抄袭的辅助工具。另一方面,它的工具理性对于学术活力的迸发造成了戕害。

对于查重系统的“工具理性”,北京大学教授陈平原深有体会,他的一名博士生的论文在申报优秀博士论文的时候,因为重复率太高被取消了资格。陈平原说,“这位学生的论文是古文献专业,自然要引述文献,但是查重系统用一刀切的方式将引文也算在总复制比里面是非常荒谬的。如果按照这个原则,对擅长写读书笔记的周作人的文章也进行检测的话,都是抄袭。”

像这样被查重系统的“流弹”误伤的学位论文并不在少数。在陈平原看来,查重检测应该根据学科特点做出具有针对性的调整,它的本质是工具,应该为人所用,而不是成了“奴役学术思想、囚禁学术自由的绊脚石和牢笼”。

王启云说,“学生时期是科学精神培养及科学研究方法训练的黄金时期,经过学术不端检测一番‘调教’,莘莘学子的学术规范教育被严重扭曲,可谓矫枉过正,背离了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的本意。”

在很多专家看来,任由学术不端检测系统来“规范”学术规范不靠谱的原因是其依据的“界定标准”就不靠谱。

http://www.cnkis.net/news/303.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2-26 21:15:58
分享一个知网分解系统,目前只需要10元1万4字,估计旺季价0格会涨,需要检测的抓紧喽。知网分解系统适合本科生论文检测,硕士博士论文分解检测,可检测1.4万字内的分段文章,不抄袭本科学长和近两年硕博论文一般误差不大!
http://www.cnkis.net/check/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2-27 08:28:56
中国学术世界 发表于 2016-1-25 21:16
失灵的“测谎仪”

查重系统设计初衷虽然充满了预防学术不端的“正能量”,但在发展中它逐渐走 ...
知网查重就是简单的字符排序比对,哪里有什么智性判定?况且引用的书籍原著都被知网收录的剽窃制作“查”成“抄袭”。所以知网心知肚明:不对查重结果承担责任。      知网是只取利,不讲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2-27 08:35:15
中国学术世界 发表于 2016-1-25 21:16
失灵的“测谎仪”

查重系统设计初衷虽然充满了预防学术不端的“正能量”,但在发展中它逐渐走 ...
知网是只取利不讲义,知网查重,不过就是简单的字符排序的比对。可笑的是,知网查重的依据本身就包含着若干的抄袭和剽窃。在高校,知网这“二货”大行其道实在是有辱斯文。[em0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8-30 23:36:06
现在学校都是知网查重了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