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 八区 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
1072 0
2016-01-12

美国加息之后

2016-01-12

  此次加息意味着美国那种史诗般的宽松政策正式退出。如果美国经济看上去能够经受住加息的考验,那么还将可能会有更多次的加息
  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
  北京时间2015年12月17日凌晨,在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结束后,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宣布,上调利率0.25个百分点,至0.25%~0.5%之间。这是美国自2006年6月以来的首次加息,标志着这个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始于2006年的宽松货币政策迈向终点。
  这次加息,完全在意料之中。2015年6月,美联储表示在QE时代结束之后将结束零利率政策,进入货币政策“正常化过程”。但在8月,“正常化过程”由于国际金融市场动荡而意外延期;9月, FOMC宣布维持利率不变,让市场暂时松了一口气。不过,此后的政策层面、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的表现,为12月本次加息埋下伏笔。
  10年以来首次加息缘为何故
  美国1977年修订的《联邦储备法案》规定,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理事会和FOMC应该维持货币和信贷总量的长期增长与经济长期潜在增长一致,以有效促进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长期利率适度的目标。
  《法案》中提到的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长期利率适度3大目标是美联储的使命,也是加息的内在动因。当达到5.2%~5.5%的长期正常失业率和2%的通胀目标时,FOMC将综合考虑国际金融市场稳定,启动加息周期。
  结合近期全球经济金融和美国国内经济数据的表现,可以看出本次加息决定有3大原因:
  第一,美国失业率稳步下降,就业温和增长。回顾历史,美联储前5次加息均以失业率稳步下降和新增非农就业人数稳步增加为前提,并且加息后失业率仍然保持稳步下降。美国劳动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11月美国非农就业岗位增加21.1万个,同期失业率维持在5%,为200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接近充分就业水平。
  第二,美国国内消费表现强劲。尽管汽油价格疲软对消费价格产生一定压力,但2015年11月美国通胀率仍然呈现上升态势。11月美国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增长较上年末增长2%,接近2%的通胀目标,是2014年5月以来的最大涨幅。其中,房屋租赁、新能源汽车和医疗保健等消费领域的支出稳步增加。
  第三,世界主要经济体逐渐恢复稳定。自2015年初实施QE政策以来,受益于低能源价格、低利率和低汇率的影响,欧元区逐步走出经济停滞和通缩泥潭,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长1.6%,环比增速为1.2%。我国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代表,经济筑底企稳,结构不断优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有所加强,企业微观环境逐步改善。
  对我国经济金融走势有何影响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下,从短期上看,美联储的加息政策对我国资本流动将产生一定影响,资本市场会表现出短期波动。但从长期上看,由于新兴市场经济体拥有更强大的资产负债表以及浮动汇率,再加之我国等国家为避免硬着陆已经采取一些措施,不会像过去那样容易受到美国收紧政策的影响。
  首先,在加息周期下,美元会呈现持续走强态势,可能导致资金流向美国。对于正处于经济增速换挡的我国而言,如果游资的大量持续流出,将可能为市场带来流动性压力。由于美元加息,美元的汇率和利率将出现上涨趋势,持有美元资产的收益率将高于人民币资产收益率,这将使得市场对于美元的需求有所增加。因此,美国加息也对人民币造成了一定的贬值压力。不过,从长期看,人民币并不存在持续贬值的基础。
  而且,我国经济正处于结构性调整阶段,经济发展前景依然具有吸引力,游资流出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提升我国出口的竞争力。
  其次,美国加息加大了我国企业对美国以外市场的出口压力。美元持续升值,将可能使新兴市场国家企业信用下滑以及出口份额下降。为维持市场份额,越来越多的新兴市场国家以及欧盟、日本等发达经济体相继主动进行一轮货币贬值,这不仅会造成相关货币竞相贬值,而且还进一步加剧全球贸易和货币摩擦。其直接的后果之一,就是人民币对欧元、日元等非美元汇率出现“过度升值”现象,导致我国对欧洲和日本出口锐减。美国加息后,我国向欧盟、东南亚、拉美等地区的出口竞争压力将会更大,贸易摩擦将会更多。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再次,美元债券的举债成本增加,我国企业发债重心将转向国内市场。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亚洲企业充分利用低利率和美联储对金融系统的大量注资,普遍加大美元借款力度。但进入加息周期之后,美元的强势回归将使新兴经济体企业偿债成本上升,甚至面临违约风险。对我国来讲,未来会有更多的企业转向国内举债。
  为逐步消化加息预期对市场的影响,美联储采取了一系列手段,对公众和市场预期进行了巧妙的引导。从去年10月完全停止资产购买计划后,美联储就开始强化对加息预期的引导,尤其是利用FOMC会议纪要中的措辞及经济预测来反复暗示加息进程。受此影响,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大。这种波动及相应的跨境资金流动和资产再配置,就是对未来加息进程的提前反应和调整。
  所以,对美国本次加息的影响,我们不必过于担忧,这只是“靴子落地”而已。加息决定公布之后,全球主要国家的股市普遍迎来上涨。
  如何应对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深入推进,人民币入篮SDR以及汇率管制进一步放松,美联储货币政策走向的影响将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我国的出口环境、利率环境和流动性状况,进而也可能对企业和银行的经营管理带来一定影响。
  总地来说,我国应该继续全面深化改革,稳定国内经济发展,提升经济增长的效率,提高国内资产的回报率。应采取适当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措施保持财政状况平稳和国际收支平衡。尤其是短期内要稳住市场利率,主要通过“降准”而不是“降息”来对冲可能的资本外流。必要时,甚至还可以考虑征收中国版的“托宾税”(即外汇交易税),缓解国际资金流动尤其是短期投机性资金流动规模急剧膨胀造成的汇率不稳定。
  对我国企业而言,要重视美国进入加息周期带来的一系列影响。要采取积极措施,采取增加对美国市场出口、深耕国内市场需求等手段,应对对美国以外市场出口难度加大的可能后果。下一步,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将受到美元加息幅度和频率的影响,随着人民币汇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向前推进,监管层对汇率波动的容忍度也不断增强,汇率的波动加大将成为一种新常态。汇率波动将可能加大出口企业的汇率风险,企业应主动采取措施进行汇率风险的规避。
  对我国商业银行,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以保持自身经营的稳健和金融体系的稳定。
  一是保持资金充裕,防范流动性风险。从去年11月至今,我国央行连续5次降准,释放流动性超过3万亿元,总体上市场流动性宽裕。但美国加息政策,将加大游资流出的可能和外汇的频繁流动,增添资金潜在波动的风险。我国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存放于央行的资金以及持有的外汇基金票据和债券作为过剩流动性,应对由于美元加息导致的资金外流。
  二是加强货币错配风险预警,防范货币错配风险。目前,我国开展跨境融资活动的企业收入来源主要是人民币,负债是美元,资金来源出现货币错配。因此,美国加息导致的美元汇率升势可能会加大企业违约风险。在此情况下,商业银行须建立货币错配风险预警体系,完善远期结售汇等外汇衍生品市场,减少由于货币错配和汇率波动产生的企业违约损失。
  三是重视信贷资产质量,防范不良资产增多。美元息率走势上行,美元供应减少,汇率走强对贷款人偿还能力造成负面影响,不良贷款上升压力增加。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环境日趋复杂,对于新增贷款,要严控不良贷款,严守风险底线;对于存量贷款,要强化贷后管理,加强债权银行间的沟通协调,创新不良贷款处置手段,将资产质量保持在合理水平。
  总之,此次加息本身并没有什么,但这意味着美国那种史诗般的宽松政策正式退出。如果美国经济看上去能够经受住加息的考验,那么还将可能会有更多次的加息。
  未来,才刚刚开启。
 




作者: 恒丰银行研究院 董希淼 杨芮  来源: 《中国投资》2016年第1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