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 八区 国际商务
1001 0
2016-01-13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成立于1987年,经过29年的发展,今天已经成为拥有90多个分支机构、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规模较大的专业医学团体。随着医促会队伍的逐渐扩大,国内外的影响力日渐增强,协会所需要的人才数量也急剧上升。2016年1月9日,“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的第五届第三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在京隆重召开。20余位中科院院士,300余名各分会领导、专家出席了此次会议,部分领导、专家发表了主题演讲。

1.jpg

大会上,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韩德民对医促会相关工作做了总结和计划。韩院士指出:这次会议吸引了以39位院士为首的百名科学大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希望大家能发挥“名家、名奖、名会”的优势,让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感谢到场做专题演讲的专家们,结合时代的特点,以不同的视角来讲述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的使命与未来发展的方向。

2.jpg

图为韩德民院士发表题为“美丽健康中国”演讲

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骨科学家邱贵兴在“如何做一个好医生”的发言中,以尊师重道为径,仁心仁德为尺,团结谦逊为本,循循善诱,让我们领略到老一辈医学专家的风采。

3.jpg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医学科学部主任董尔丹教授以干练清晰的风格完成了“科学筹划,跨越发展——科学基金医学13.5规划”的报告。

4.jpg

当日下午,受总会领导委托,由医促会常务理事、国际教育培训分会常务副主委、“博睿健康”总经理刘春梅女士与大家分享了“国际医学教育培训”的经验与成果,展示了包括精彩的线下医学交流项目及先进的线上教育培训平台。

5.jpg

“博睿健康”四年多来与100余家国际顶尖医疗机构、医学会、医学院校及出版集团合作,在18个国家和地区成功举办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医学交流项目。这些项目集教育、交流、实践活动于一体,真正做到了让国外最新的临床经验为国内专家所用,并建立了中外医疗机构的长期对接,互通有无,共同推进医学研究的发展。董尔丹教授在报告中指出,虽然中国在国际上的投稿量位居第二,但是通过率较低,所以急需专业的机构或团体帮助国内的专家。“博睿健康”是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在中国的合作单位,每年在中国举办“国际顶级期刊写作与投稿技巧”系列培训,提供了如“JAMA主编中国系列培训”在内的多个国际顶尖合作项目,帮助科研团队了解国际顶级刊物投稿的要求和修改方向。“博睿健康”通过多年来的辛勤耕耘,为国际教育培训委员会的工作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使协会“国际交流”的称号更加的实至名归。

除了线下的交流项目,“博睿健康”还拥有“亦邻网”及“肿瘤评论”这两大线上医学培训平台。“亦邻网”是为临床医生量身打造的在线学习和交流的国际专业平台,汇聚了国内外顶尖医疗机构和学术领军人物,致力于分享前沿治疗理念,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寻求最佳的临床解决方案。上线半年以来,已经有59个国家的用户登陆并使用过亦邻网,医生们能够真正做到足不出户就能够了解到国内外最新的医学成果。

“肿瘤评论”则是一个面向肿瘤医生的垂直交流平台,致力于肿瘤领域学术进展的传播。肿瘤评论与国内外知名专家合作,每日推送最新学术资讯,分享名家观点,打造精品课程,进一步推动肿瘤临床治疗的规范化、合理化。肿瘤评论共有万名专业用户,用户来自三级医院占91.78%,其中三级甲等医院占83.87%,高级职称人数占用户的66.98%;共覆盖32个省级直辖市1500余家医院。

会议中,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成员从多角度、深层次进一步了解了医促会在过去所做的努力;众志成城,愿协会在今后的工作中越办越好,影响力越来越大!

6.jp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