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农林经济学
1243 7
2016-01-14
     当前,农民的耕地已被大量征收,至于低廉不低廉,这个问题我们不讨论,主要来讨论一下,这样是不是能够增加农村的消费?
     据我了解,大部分农民拿到征地款后,是不会花的,因为他们不会理财,同时又担心老无所养,所以不敢花,但是他们也能够知道,货币贬值极其迅速,故想把钱花在实处,以避免贬值。
    于是,这样就带来的他们内心的纠结,想花钱但是不会花或不敢花。
    于是消费刺激实际上任然有很大程度是不能激活的。至于为什么不能激活,我也不想说了,因为社区的规定。
   同时,征收土地后,由于工业化还没有波及农村,所以大部分没有高学历,没有高技术的农民兄弟们就无事可做,但是人最惧怕的就是形似走肉,所以他们会想一些法子来做事,包括继续开荒,另外有一部分走违法途径。因为前不敢花,但是又没有其他经济来源,那就只能走那样的道路了。
      还有,当不能安心务农了,于是上街进城,会游荡于大街小巷,会产生其他不可预料的事情啊。
      其实当初征收土地的人,那是单纯地想到,这样除了刺激消费,还能够增加多余劳动力,以便进入工厂,免得民工荒,但是身强力状的人们早就进入工厂,土地征收后,让一大批没有技术的,年级有点高的人闲了下来,,,,
     

      单纯的心得体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6-1-16 11:23:29
可以用生命周期理论进行分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16 18:55:39
Bonnsecret 发表于 2016-1-16 11:23
可以用生命周期理论进行分析
受教,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2 16:08:52
既然楼主提出的只是体会,这个问题个人漫谈点想法吧,或有不当,敬请海谅!
其一,“土地大量被征收”这种说法是否合适值得商榷,土地的农转非去向大致是明确的:城市化发展的居住及二三产业园区及厂房发展用地、公共基础建设用地及乡村建设用地三大类。这三类占用总耕地比重应当不算大量。
其二,土地征收的出台尤其是楼主讨论的耕地,大抵不是出于增加劳动力和刺激消费目的,而是出于资源重新配置提高效率或者总产出的考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短期”“帕累托改进”。换句话说是以牺牲农民少量的农业产出换取更多的短期社会总产出。
其三,农民消费问题是整体性问题,与是否征收土地关系并不密切,症结在于社会保障的缺失。至于楼主讨论的失地农民,可以从资产状况及资产管理方法、消费结构、居住格局、生计来源、社会化管理等变化加以研究和探讨,但不宜得出大而化之的结论。
漫谈所想,着实不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2 20:22:58
junzhitianxia 发表于 2016-1-22 16:08
既然楼主提出的只是体会,这个问题个人漫谈点想法吧,或有不当,敬请海谅!
其一,“土地大量被征收”这种 ...
感谢参与讨论。“大量征收”说法的确片面,但是相对来说,已经出现了大面积征收,尤其是优势土地,因为调研中发现,县城区域,乡一级,都出现大面积征地,就像楼主说的,的确是为了建”共用设施“,另外有大片处于闲置状态。当然。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南方及西南,中部一带,东北由于土地广袤,所以不能算是大量征收。

由于国家需要开拓国内消费市场,以便扭转经济畸形(出口导向),同时,领袖们曾经说农村消费潜力有待开发,所以就冒昧的做出了”刺激消费“的这个假设。同时,当前廉价劳动力缺乏,征地后有望增加某些产业的劳动了,故而有冒昧的做出了增加务工劳力的假设。

第三点是楼主的观点,我也同意。
感谢参与讨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4 17:31:22
丹阳子 发表于 2016-1-22 20:22
感谢参与讨论。“大量征收”说法的确片面,但是相对来说,已经出现了大面积征收,尤其是优势土地,因为调 ...
基于良性交流确实有利于共同思考和进步,我也愿意进一步交流。
在第一个问题中,我想土地和耕地的概念是需要首先要晰清的内容,如果是耕地,由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这个程序的繁琐其实并不是想像中的那么简单;闲置是指“弃耕”“抛荒”?还是土地用途转移过程中的现象?也是需要晰清的内容,如果是前者可能还不能简单地划分为“征地”之列。无论是那种情况,包括在沿海发达省份,从省域视野中看,大量也是有待商榷的。
第二个问题的假设个人确实觉得太过于武断。首先,从一般性农村现实来看,农村市场消费其实并不存在绝对数量上的潜力,无非是消费结构的问题和是否具备消费基础的问题,这点似乎与征地无关;如果如楼主所言的刺激消费与征地相关联的因素,无非是通过征地手段产生的货币释放,即被征地农民手里有了现金,但货币在其它产业手中与在农民手中,消费潜力孰强孰弱一目了然,通过征地刺激消费这个假设貌似不太能站得住脚。其次,即使以圈地运动角度看待国内的征地,征地所能释放的劳动力数量十分有限,这是受到多重影响的,有绝对规模因素、经济因素、公共政策因素等。个人认为,中央与地方在征地中的角色是博弈关系而不是共谋关系,从这点上来看,中央考虑的问题大抵不在地方ZF决策范围内的。博弈过程中存在让步,也存在默许,当然也有惩戒,其中也不乏寻租或者腐败。
另外,我个人的感觉是,农地经营的合作化其实有部分是出于解决劳动力供给的考虑,当然更主要的目标是农业现代化。合作经营与劳动力供给是相辅相承的,这个过程目前正在进行,可以说改革开放以来史无前例地狠,当然也是无奈之举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