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2016-8-4 08:44:25
钱不是问题,主要是那时候物价也低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8-4 16:07:36
不能按通胀算,按人口百分比算,当初万元户占人口假设1/1000,那么现在钱最多的千分之一人的平均资产 来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8-15 01:12:58
支持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8-25 13:43:15
我觉得至少是100万元,可能还得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8-25 17:21:07
30年前,一万元可是巨款了。看到现在!~想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8-27 10:17:18
帖子主要关注了物价指数的变化,事实上还应该考虑货币流通量、保有量等数据;三十年前的万元户以及其购买力是相当大的,说是现在的土豪一点也不过。不过当时的生产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低,人们普遍收入较低,八十年代中期工人年收入不过几百元吧,因而,万元户其实就是巨富了。按照这个倍数,乘上现在平均工资,估计三五百万也不为过!但是现在的人们生活水平都提高了,生活质量也是当年万元户所不能比拟的,电话、电视、手机、汽车、冰箱、空调等进入家庭的大件商品也是当年万元户所无法享受的,所以单纯比较物价指数估计万元户的财富量的研究有点片面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8-27 10:22:10
It's very interestin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9-3 20:50:39
谢谢, 支持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9-9 22:30:44
谢谢, 支持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9-10 19:38:53
换个很简单的思考方向。

30年前,流通货币中最小流通面值是分币,最小1分钱。万元是一笔很大的财富了。

而现在,角币还没有退出流通,因为超市还在找零,因此,我们假设最小的流通面值为5角钱币,那么过去的1分钱,就等于现在的5角钱,货币贬值了50倍。
毕竟角币目前的流通领域已经很小了。因此,就假设我们目前最小的流通面值为1元。那么过去的1分,就等于现在的1元,货币贬值100倍。

因此, 30年前的万元户,综合来说,相当于现在的50-100万元左右。

或者去思考,1万元,在30年前能购买什么物资,现在又能购买什么物资。需要综合来取权平均来思考,购买房屋或者粮食,也要思考购买电视机冰箱,空调等白色家电,虽然科技是进步的,30年前没有这些玩意,意在说明, 这是个综合取权平均的过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9-10 23:01:58
ljclx 发表于 2016-9-10 19:38
换个很简单的思考方向。

30年前,流通货币中最小流通面值是分币,最小1分钱。万元是一笔很大的财富了。
...
1万元,在30年前能购买什么物资,现在又能购买什么物资。需要综合来取权平均来思考,购买房屋或者粮食,也要思考购买电视机冰箱,空调等白色家电,虽然科技是进步的,30年前没有这些玩意,意在说明, 这是个综合取权平均的过程。



上述方法,其他常用方法,一是不够方便、可靠,二是理论上不成熟,缺乏根据。



根据:

交换总值
=产出总值×成交比
=总收入
=总支出
=投资支出/(1-r)
=总成本*(1+总成本的加成率)*成交比
=劳动人口*就业率*人均劳动收入*(1+总成本加成率)*资本成本加成率/(资本成本加成率-总成本加成率)
=总成交额
=总成交量*平均单价
=N份的成交额
=N份的社会通用货物*人份的平均单价
=N份的社会劳动*(人份的平均单价/t)
=N*t*(人份的平均单价/t)

根据以上模型,再把30年前的人民币,和现在的人民币,看成2种不同的货币,且各有总量,
就可以测算出2种货币之间的标准汇率。

那么这种测算,理论上比较有根据,比较成熟,测算的结果比较可靠,有误差但误差率可控,但是在具体测算上有技术性的难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9-10 23:07:26
1993110 发表于 2016-9-10 23:01
上述方法,其他常用方法,一是不够方便、可靠,二是理论上不成熟,缺乏根据。
使用以上的模型做测算,还不充足。


以上侧重于成交额,货币的成交额。还需要引入成交量,货物的成交量。



另,

货物的成交量,可以变换为社会劳动量,从而便于测算、比较,能够测算、比较。
共同采用社会劳动量,便于不同时代的比较,不同国家的比较。

而社会的劳动量,又可变换为劳动人口*就业率*t。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9-10 23:10:29
ljclx 发表于 2016-9-10 19:38
换个很简单的思考方向。

30年前,流通货币中最小流通面值是分币,最小1分钱。万元是一笔很大的财富了。
...
这里的问题,这种比较,是关于标准货币、标准汇率的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9-11 07:49:52
1993110 发表于 2016-9-10 23:01
上述方法,其他常用方法,一是不够方便、可靠,二是理论上不成熟,缺乏根据。
你这个思考和计算,可以肯定是100%错误的。
为啥这么肯定?理由如下。
首先,你这个思考,按传统的经济学观点,或许是对的。
但是,最近几十年,金融和经济领域出现了很多新事物和新现象,让很多传统的经济学观点,都变得结果与现实全反了过来。

接着说重点。
你这里计算机的核心是交换总值,也就是说是产品价格与产品数量的乘积,是费雪公式MV=PY中的后两项。
也就是说,PY(交换总值)增加,肯定短期内会导致MV也增加。因此,分析交换总值就可以换一个观点,重点来分析MV。

你公式中,有个总支出与总收入,你这个是辩证统一的,分析一个就可以了,用总支出来分析。

因此,分析这个问题的重点,就又落到了经济社会中,所有的买方,进行支出购买产品的这个交易行为上。

传统社会中,交易中的买方使用货币,几乎很大部分使用的是自己的财富货币来交易,很少借贷(消费类信贷)或进行信用创造(借贷和赊账),或者即使有,全社会规模也很少。

而近代社会,社会上的买方,大量使用金融杠杆,而且,所有的融资资金都具有支付转移的压力(不细说,可以仔细体会,也就是借的钱,要赶紧花出去的意思),因此,所有的融资行为,都可以加快货币的流速。而所有的融资资金,都可以提高货币的供应规模,于是,从两方面都导致了M,和V的同步增加,因此,必然提现在最后物价的大幅度上涨上,也就是通胀持续发展。

但借债还钱是天经地义的。未来去杠杆,则会导致通缩现象,前面的过程,就会反过来。

衡量货币的购买力,我们不能只衡量CPI,而是要综合衡量PPI和CPI两个指标。而过去,铁矿石由185美元跌到40美元,煤炭由2000元跌到400元,螺纹钢由5500元跌到1500元,还有石油,其他大宗资产等,PPI连续40多个月负增长。都是货币运行规律似乎变得反过来了(社会货币供应大增,但大宗资产价格大幅度下跌,货币的购买力却在工业资产领域大幅度提升了)。

因此,等等,我们不能继续沿用以前的传统经济学观点和理论来分析问题了,因为近代几十年,经济金融领域出现了太多的新事物新现象。
传统的经济学,金融学理论需要补充,完善,甚至改变。

这需要我们重新对这些客观事物进行抽象模型和总结规律。

还有很多很多想说的,一时也说不清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9-11 14:11:22
ljclx 发表于 2016-9-11 07:49
你这个思考和计算,可以肯定是100%错误的。
为啥这么肯定?理由如下。
首先,你这个思考,按传统的经济 ...


产出总值,是各个市场主体的各种货物的市值。
--------交换总值=产出总值*成交比。


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所以,产出总值≥国内生产总值。

所以,产出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分别包括售出部分和未售出部分,都包括售出和未售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9-11 14:20:19
ljclx 发表于 2016-9-11 07:49
你这个思考和计算,可以肯定是100%错误的。
为啥这么肯定?理由如下。
首先,你这个思考,按传统的经济 ...
假设,有2种经济,一种是实体经济,另一种是证券的虚拟经济,例如,借条、贷款单、债券、股票、外汇等等。


那么,产出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都针对实体经济,相对来说不属于虚拟经济。


那么,实体经济当中的购买力的来源之一,是来源于虚拟经济的广义证券市场。


总之,人们购买货物的那个钱,
来源于借款、贷款,
也来源于自有的积蓄,
还来源于当期收入,人们获取当期收入后,可能再用于当期支出。
假设共有以上三个来源。


那么,假若贷款的人多,假若所贷的款多,则当期的花费可能就多。


那么,人们在当期的花费多,会导致物价的相对提高吗?

会。

同时,也可能导致物价的降低,或者不变。


人们在当期所花费的钱多,相对增多,可能导致部分货物的物价提高,或者不变,或者降低。
也可能导致所有货物的平均单价,有所提高,或者不变,或者有所降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9-11 14:21:13
个人认为,100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9-11 14:51:58
ljclx 发表于 2016-9-11 07:49
你这个思考和计算,可以肯定是100%错误的。
为啥这么肯定?理由如下。
首先,你这个思考,按传统的经济 ...
任一当期,人们购买货物的那些钱,假设来源于贷款、积蓄、当期收入。

那么,假若上述这些钱,仅仅易手一次,则有:
贷款支出+积蓄支出+当期收入用于支出=贷款支出+积蓄支出=总支出=总收入=交换总值=产出总值*成交比


但是,上述这些钱,不可能仅仅易手一次,而是会反复用于交换,反复易手多次。
也就是说,肯定有货币流通次数,即货币流通速度,即货币支出的乘数效应。


可有模型:

总支出
=总收入
=产出总值*成交比
=(积蓄用于支出+贷款用于支出)/(1-总收入用于当期支出的比例)
=投资支出/(1-r)
=总成本*(1+平均利润率)*成交比


上述的总成本*(1+平均利润率),就是总市值。进而可以有单位平均市值,即平均单价。
那么,上述总市值及单位平均市值,是根据市场行情来核算的,和估算的。
也就是说,这已经是结果,是市场交换的结果了,是市价上涨、不变、下降之结果了。


那么,假设有一个作为衡量水平的基准的市值,当这个基准市值,遇到变动的货币购买力,会发生市值的什么样的波动呢?

例如说,
假设(积蓄用于支出+贷款用于支出),从100%,变成了120%了,
则产出总值、交换总值在原本基准市值100%的基础水平上,会发生什么样的波动呢?

这个不好说。
可能在基准市值100%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或保持不变,或有所降低。

因为,
(积蓄用于支出+贷款用于支出)/(1-总收入用于当期支出的比例)
=投资支出/(1-r)
=总成本*(1+平均利润率)*成交比

也就是说,上述变量有好几个。其中很重要的是成交比,还有其他变量等等。


打比方来说,1堆沙子铺满一个游泳池,得到沙子的平均厚度是10厘米。

那么,2堆沙子铺满一个游泳池,则沙子平均厚度是20厘米。

那么,2堆沙子铺满二个游泳池,则沙子平均厚度还是10厘米。

那么,4堆沙子,准备铺向二十个游泳池,则随着所铺盖面积的变动,沙子的平均厚度也是处于变动当中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9-11 15:05:13
ljclx 发表于 2016-9-11 07:49
你这个思考和计算,可以肯定是100%错误的。
为啥这么肯定?理由如下。
首先,你这个思考,按传统的经济 ...
你这里计算机的核心是交换总值,也就是说是产品价格与产品数量的乘积,是费雪公式MV=PY中的后两项。
成交货物数量*平均单价=产出总值*成交比

假设成交比不变,则购买力规模发生上涨的时候,可望平均单价也随之上涨。
而如果假设成交比变动,则购买力规模发生上涨的时候,平均单价不一定怎样变动。






成交货物数量*平均单价=(积蓄用于支出+贷款用于支出)/(1-总收入用于当期支出的比例)

假设当期总收入中用于当期支出的比例不变,等等,那么,当积蓄支出和贷款支出发生了上涨,则可望平均单价也随之上涨。
而如果假设收入用于支出的比例变动,等等,那么,购买力规模发生上涨的时候,平均单价不一定怎样变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9-11 15:23:42
ljclx 发表于 2016-9-11 07:49
你这个思考和计算,可以肯定是100%错误的。
为啥这么肯定?理由如下。
首先,你这个思考,按传统的经济 ...
总支出
=总收入
=劳动者收入+资本者收入
=劳动人口*人均劳动收入*就业率+资本者的成本*(1+相应利润率)*相应成交比

总支出=消费支出+投资支出


当总支出发生上涨,例如,购买力规模从100%上涨为120%,


那么,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的结构,可能发生变化,

那么,就业率可能会发生变动,资本者的产出之成交比也可能发生变动。

那么,人均劳动收入可能会发生变动,资本的平均利润率也可能发生变动。


那么,许多因素各自变动的综合影响,则总货物之平均单价不一定怎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9-11 15:28:55
ljclx 发表于 2016-9-11 07:49
你这个思考和计算,可以肯定是100%错误的。
为啥这么肯定?理由如下。
首先,你这个思考,按传统的经济 ...
但是,最近几十年,金融和经济领域出现了很多新事物和新现象,让很多传统的经济学观点,都变得结果与现实全反了过来。
其实,也没有什么变化的。

以前,人们坐马车,拉牛车。现在坐轿车,开卡车。都一样。


以前,人们少借钱来消费,来投资,现在,人们多借钱来消费,来投资。都一样。


以前,三个月签订一个合同,现在三秒钟签订一个。也是一样的。


以前,总共生产500种产品,现在生产五万种。也是一样的。


以前用金银,现在用钞票,用银行卡,用电子货币,也是一样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9-11 15:34:33
ljclx 发表于 2016-9-11 07:49
你这个思考和计算,可以肯定是100%错误的。
为啥这么肯定?理由如下。
首先,你这个思考,按传统的经济 ...
针对仅仅1个企业来说,


假设某行业,有若干个企业。

对其中的1个企业来说,假若原本有一万个潜在顾客,平均持有现金一万元,现在变成了有三万个潜在顾客,平均持有现金1.2万元。

那么,这个企业应该如何选择?

是选择涨价?降价?价格不变?


都是有可能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9-11 15:43:54
ljclx 发表于 2016-9-11 07:49
你这个思考和计算,可以肯定是100%错误的。
为啥这么肯定?理由如下。
首先,你这个思考,按传统的经济 ...
传统社会中,交易中的买方使用货币,几乎很大部分使用的是自己的财富货币来交易,很少借贷(消费类信贷)或进行信用创造(借贷和赊账),或者即使有,全社会规模也很少。

而近代社会,社会上的买方,大量使用金融杠杆,而且,所有的融资资金都具有支付转移的压力(不细说,可以仔细体会,也就是借的钱,要赶紧花出去的意思),因此,所有的融资行为,都可以加快货币的流速。而所有的融资资金,都可以提高货币的供应规模,于是,从两方面都导致了M,和V的同步增加,因此,必然提现在最后物价的大幅度上涨上,也就是通胀持续发展。

但借债还钱是天经地义的。未来去杠杆,则会导致通缩现象,前面的过程,就会反过来。
1,信用、借贷的方便、普遍,并不是实质性的东西。古代和现代,是一样的生产和交换。


2,产品和产能的相对过剩,并不是由于信贷造成的。假设把所有的本息都免除,或者把利息都免除,仍旧产生相对过剩。


3,个人还不起债务,是由于个人收入不能持续。企业还不起债务,是由于企业收入不能持续。


4,增发货币,增加信贷,不一定就应该。但是,增发货币,增加信贷,不一定就导致物价上涨。

例如说,假若产量增加,特别是销售量增加,则在增发货币、增加信贷的情况下,不一定就物价上涨。

例如说,汽车、手机、电脑的价格,存在不断下降的趋势,而伴随这种趋势,货币可能不断增发,信贷可能不断增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9-14 16:11:46
涨了几百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9-22 07:20:53
唉 今非昔比啊 感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9-25 22:14:25
谢谢楼主 很有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9-27 10:03:37
很好的学习资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9-29 09:24:08
25万大洋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9-30 14:47:02
哭到泪干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3 13:41:20
再次回复赚金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