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1246 0
2016-01-18

自然与人—22  地球矿藏成因分析

李开乐

    从核球喷射论看地球,其硬外壳是从充满环流的多元素混成的热熔浆液逐渐冷却凝成的。因此,不仅物质比重的大小决定着矿物分布的情况,环流中心更是石油分布的重要因素,甚至看地形的外表也能大概知道天然气矿在哪里最丰富。这个部分就专从新的角度粗略谈谈笔者对矿藏分布和成因的看法

自然与人-22.1   地球主要矿藏分布的粗略分析

    摘要:煤,会混合在轻浮物一起储存在陆地。金属类物质因密度大而藏于地球深处,陆地上的金属矿只是原始液态地球上升环流所带上来的微量,呈流线形分布,它们后期随着地形被不断抬升。太平洋里的锰结核矿才是最丰富的多元素综合型矿藏。

    根据笔者的地球形成观点,可以简单分析一下地球主要矿藏的分布情况。如“自然与人-21.2”所述,由于原始地球的全球热熔液状态,就使得轻的物质浮上了表面,而陆地正是这些轻浮物被完全凝固之后所形成的。正因如此,陆地也就成为了很好的隔热层,隔离了地下热能传到地面上来,人类才能安然住在地面上。显然,与金属类的物质相比,煤也应该属于轻浮物,会与各种沙石杂质等物质混合在一起浮在原始液态地球表面,海洋里绝不会有煤矿。那么,石油不也是轻的吗,为什么会藏在海里呢?其实,石油的情况不同,它是纯液体状态,而轻浮物是固体状态。

    目前的书本知识一般认为煤是古代植被变成的,石油则是古动物变成的,究竟可信吗?其实只要稍微想一下就不难明白,植被层能有那么深厚吗?古动物又有那么多,而且那么集中吗?不可否认,可能有极少量的煤和石油是植物和动物演变成的,但相信绝大多数的煤和石油都是原始地球赠送给我们的礼物。而且,由植被所变成的煤和由动物变成的石油,在品质上也必然与天然的煤和石油不一样。

    至于金属类物质,因其密度比地球的平均密度(5.5克/【厘米】3)大,所以主要都藏于地球深处。陆地上有少量金属矿,那是因为原始液态地球上升环流所带上来的,后期的核能上推力的造山运动又将它们推到了山上,所以它们既成为流线形分布,数量也甚微。既然说太平洋喷射出了月球,而且并没有被地球早期的轻浮物所重新覆盖,那么,太平洋底面的物质就代表了原始液态地球深处的物质。你想要各种贵重金属或者其它珍稀元素,就尽管到太平洋里去将锰结核捞回来就行了,根本不必到遥远的月球去要。而且,不仅太平洋里有锰结核矿,大西洋里也有不少锰结核。此外,整个太平洋底和大西洋底,以及洋底山脉,都是任意挖掘而不到底的同样的金属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