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950 0
2016-01-18
获不当利益易,当“圣人”难问题


人们知道,新闻媒体与记者的职业道德应该是:客观公正、及时真实,针贬时弊、弘扬正义。由此,人们也不难知道这个道理,新闻媒体与记者的报道如果不客观公正、不及时真实,不针贬时弊、不弘扬正义,自然是不正确的。一切真实及时的新闻报道,是构筑真理的材料,有助于走向和走近真理,有助于解决问题推进社会进步。

有助于解决问题和推进社会进步,总是符合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愿望,符合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愿望的事总是正确的,为什么?因为社会的一切活动总是围绕为了人服务,为了人而展开,这里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而展开。那么,为人民服务和为最大多数人服务,与其工作符合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愿望是一个道理。因此符合最大多数人利益和愿望的事总是正确的,不会有错。

那么,新闻报道应该客观公正、及时真实这个本不难知道的道理在有些人那里为什么会变的复杂了?甚至认为不正确?

这里分析:在民主监督制度欠缺的情况下,因为人有私心,带着私心用权时,就会利用权力谋私(问题不严重称不正之风,问题严重称腐败),因为带着私心用权,有以权谋私的愿望,于是也就有不正确的新闻观的需要,把本需要真实及时的新闻报道变成不真实不及时的新闻报道,有的应该报道的甚至不报道,本不难知道的道理在有些人那里变的复杂了,是有其特殊利益关系的。

因为在有些人那里有谋特殊利益的需要,是一些新闻报道不客观公正、不及时真实、有的甚至不报道其原因所在。迄今为止,新闻媒体与记者职业状况都是在政府官员的管理下、支配下,那么,政府官员道德状况,讲不讲法治,执不执行法治,真不真心讲法治行法治,认可不认可“新闻媒体与记者的职业道德应该是客观公正、及时真实”,举足轻重。

在民主监督制度欠缺的情况下,因为人有私心,带着私心用权时,就会利用权力谋私,这里讲的“人有私心”客观存在,讲“会利用权力谋私”有其因果关系。在民主监督制度欠缺的情况下,面对送上门的钱与物,或类似送上门的钱与物这种不当利益获得很容易,唾手可得,要求官员都是圣人贤士而不为所动,难。

况且,“东窗事发”有被发现的,也有没有被发现的,没有被发现的可能也是不小的数字。这就给腐败侥幸心理的形成有了想象空间。

这样,一些官员也就很难抵挡因为监督制度欠缺不当利益唾手可得的诱惑。这里,一味责备官员没有成为圣人贤士,没有抵挡不当利益唾手可得的疑惑,而不是建立健全民主监督制度来全面防止腐败,即不是用普遍的民主监督制度、也是代表会问责制来监督管理权、来打消腐败侥幸心理滋生从而实现全面防止腐败是不公允的。1-18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