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市场营销
1438 2
2009-02-17
294596.doc
大小:(156.5 KB)

只需: 10 个论坛币  马上下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2-17 23:15:00
为什么没有介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19 16:33:00
摘自:哈佛商业评论

在这样的时代,新发家的竞争对手可能——甚至眼下——正潜伏于任何一个角落。公司若要真正生存下来,不仅取决于辨识潜在威胁的能力,还取决于公司是否愿意仿效竞争对手最残酷的一面。

20世纪90年代后期,全球网络设备制造商思科公司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作为互联网解决方案的软、硬件及服务提供商,思科在中国高端网络设备市场拥有60%的市场份额。但是,正当思科频频登上世界领先商业刊物的封面之际,当时鲜为人知的后起之秀——华为技术——依靠进口和开发PBX电话交换机发家,悄然进入了网络行业。成立于1988年的华为公司,未受遗留成本的拖累,能以8,500美元的初始年薪聘用中国新锐工程师,并享有中国政府给予的数十亿美元的贷款额度。

华为充分利用了自身的竞争优势,以比庞大的竞争对手思科低70%的成本生产网络设备。通过与3Com及西门子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华为成功进入了新市场,并在英国赢得了英国电信集团的业务,最终迫使英国电信当时的合作伙伴本土公司马可尼(Marconi Corporation)遭受销售额持续下降。2001至2005年,华为的全球收入从22.9亿美元飙升至近60亿美元,将思科在中国市场的份额挤到不足40% 。

[此贴子已经被angelboy于2009-3-26 13:25:10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