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潜规则”暴露了什么 (转)
0
所谓“潜规则”,是因某些原因不能摆上台面上来说,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是这么做的潜在规则。这年头,各行各业都盛行这种“潜规则”。演艺界中演员出道有“潜规则”,文艺界成名亦有“潜规则”,企业界其中特别是许多国有垄断企业高管薪酬存在“潜规则”,高考招生、公务员考试等都有不为外界所知的“潜规则”
,现在连央视天气预报都有“潜规则”了。
近日,央视天气预报“美丽新主播”的王蓝一在博客中道出了自己在播报气象新闻中的“困惑”,同时也揭开了天气预报中的一些“潜规则”。我们经常在天气预报中听到类似“华南中部”、“江南南部”、“内蒙古东南部偏南地区”等区域名称,这已经成为此类节目中的“习惯”用语。对于这些“习惯”用语,可能大多数人听完后仍然是雾里看花,并不知道具体在哪里。最牛的是在天气稿件上还出现过“西北地区东南部中部偏北地区”,相信凡是正常的在我们母语环境中长大的人都无法理解这个地名--其实这就是宁夏地区,而所谓“内蒙古东南部偏南地区”就是指内蒙古赤峰市一带。简单的地名“宁夏、赤峰”用两个字就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但是在天气预报中却要这么绕着说,这就是天气预报中的“潜规则”。(《成都晚报》7月24日)
一语道破天机,原来天气预报将简单的地名用那么多的文字含糊其辞地绕着说,让观众去猜谜语,这就是天气预报的“潜规则”。说穿了是有关部门怕天气预报失误而要承担责任风险,所以就将本应该清清楚楚的天气预报搞得含糊其辞,以增加天气预报的“准确性”。但这样“准确”的天气预报却让老百姓如雾里看花,有点看不懂,没有起到预报的实效。
天气预报“潜规则”,和其他行业许多“潜规则”一样,都是一种不健康、不正常的现象,暴露的是有关部门怕担责任风险,缺少责任意识的体现。
相比其他“潜规则”,天气预报“潜规则”显得隐蔽得多,如果不是王主播提醒,我们大家可能还蒙在鼓里,不知道这些绕着说的地名其实很简单。不知道自己被忽悠了。
同时这样规避风险的“潜规则”做法,极易在社会上形成跟风效应。特别是那些关系到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行业和领域,如果重大疫情预报、地质灾害预报、环境污染预报等都跟风学习这种“潜规则”,都和我们玩文字游戏,含糊其辞地绕着说,这决不仅仅只是忽悠我们,更是忽悠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所以,天气预报“潜规则”,表面看来无关紧要,实际上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