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930 0
2016-01-19
  (作者:别了还来)
  很多人以为,现在的上层头脑清醒了许多,充分认识到了老路的畸形,正努力改变,所以经济才出现了大波动。其实,本届新老法子都在用,而且老办法的使用有过之而无不及,可是老方法早在他们上任之前就已经失效了,印钞的经济刺激走到了尽头,血汗工厂支撑的实体经济已面对末日,而我们现在看到的新举措是不得已而为之,这些新方法无奈地加剧了阵痛,经济下滑的速度反而加快了。

  说是不搞强刺激,可是,我国在2015年的投资并不亚于2009年的4万亿,仅铁路和水利投资就达到了1.6万亿。当年所谓4万亿的刺激,其实是三年完成的,而且政府直接投资的钱并没有4万亿,但由此带动的社会投资、银行贷款远超过这个数。不过,当年搞这样的强刺激,只是在2010年之初短暂地回到了增长2位数的辉煌,经济便很快转向下行。而去年政府搞的大投资,刺激的作用几乎等于零。从官方公布的数字也说明了日落西山的情况。2011年到2014年经济一直在下滑,这4年GDP增长率分别是9.2%,7.8%,7.7%,7.4%,2015年第三季度滑落到7%以下,全年有多少的增长率,我们静待统计局的佳音。如今单单责怪上届4万亿的后遗症,这是不客观的,其实,这是长期畸形发展的疲软反应,也是衰退、危机的前兆。

  近三年来看,本届拯救经济的办法并不比上届高明,相反,去年可以说用尽、用足了所有的方法,但毫无起色。政府投资不少于任何年份,短期内频繁降准降息,使尽浑身解数力挺房地产------哪里看得出上层说的去刺激、去杠杆?反复强调不搞强刺激,是因为无法向国人交待,百般努力的经济却无情地继续滑落,而且城乡各行各业、大小商贩、富人穷人,没有谁不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寒意,马云不过是迎合着领导强颜欢笑,日子好过一点的就是借助养老并轨、公车改革变相增加薪水的公家人。他们今年还将享受到世界最高的增资幅度。经济如此低迷还加薪,体制外被降薪、被欠薪的人很是想不通过。我在去年写的《三个让你信服的增资原因》一文中说过:经济不景气,但吃财政饭的人将迎来一次又次的加薪。这是因为上层将此作为拯救经济的又一个方法——至少可以提高这几千万人的消费力,为内需不足的经济注入一点葡萄糖,还能稳定这部分人的军心。但仅仅依靠公家人的消费,经济的血液感觉不到一丝糖味。

  实体经济通过榨取血汗换来的繁荣一去不回,房地产进入大崩溃的冰冻期。房地产吸走了大量的社会财富——再高的房价卖不出去,持有房地产资产的富人、中产的财富就是好看的泡沫,有多套房产的人是虚假的“负翁”。2010年的诺贝尔经济奖得主彼得•戴蒙德说:"中国土地出让总额年年以70%的增幅暴涨。5年后可能达到近40万亿元。如此高昂的面粉价格,造出的面包必然无比昂贵。中国百姓30年积累的60万亿元的财富,可能在短短几年内通过房地产转入政府手中。因房地产而失去积蓄的中国百姓可能无法支。”日益严重的资本外逃最能表明经济基本面的好坏。又经历反腐风暴和股市大灾,众人的消费,包括政府腐败式的消费和富人的消费急剧减少,房奴还需要还大量贷款,众多百姓没钱消费,中国经济不出大问题才叫怪事。马云与上层频频亮相,正好说明我国的消费非常虚弱,需要电商这根救命稻草,所谓“互联网十”也源于对这根稻草的厚望。如此努力,下滑的经济仍然不给面子,政府不得不厚着脸皮告诉大家,这是新常态下的“转型阵痛”,意思是说:本届不用过去畸形的发展方式了,用的是更合理的新手段,由旧变新难免会感到寒冷和阵痛,希望呼吸着雾霾的人们相信我们,稍安勿躁,我们正在建设美丽中国、健康中国。

  其实他们很无奈。御用专家可笑地说,速度低一些更能实现平稳的发展——似乎速度太快是中国发展问题的核心所在。可是,如果经济增长是创新而来的,是核心技术支撑下的竞争力形成的,是多数百姓强劲的消费力促成的,速度再快也是正常的、合理的。高消耗、低效益,断子绝孙的环境污染,到处是山寨假货,低收入、低保障,不顾员工的安全健康——依靠这些野蛮的手段得来的暴发式增长,自然不是正常的,这样的增长速度越快越有问题。骄傲地说出“中国速度”的人简直是无知,以此得出“三个自信”是无知加无耻。这样的自信好像在说大搞收费公路是很难懂的发展方式!血汗工厂的模式有什么复杂之处,不就是其它生产要素价格奇高,但也不需要搞研发来提高产品竞争力,利润完全从低工资中获得,出口到底是人家赚我们的钱,还是我们赚人家的钱?吸血工厂是一种低人格的发展方式,下岗的人从来没有见过失业救济金,恐怕在岗时你的名字在公司里也找不到,每发一次工资,工人的名字就会被销毁一次。每天10多个小时的工作,看似增加的收入不就是牺牲健康加班加点换来的吗?收入被这样榨取,低得可怜的养老、医疗等保障水平就不用多说了,他们还在想办法提高个人缴费比例,退休的还要交医保费,激烈反对延迟退休的问题也不会改变了。天天强调维稳的重要性,其实只有强压下的稳定,没有基本社会保障下的平安。民生保障被忽视,民怨被压制,这是一个没有民主监督纠错机制的问题。各种问题不能在民主体制下自动纠错,厂房爆炸不断,深圳大滑坡,东方之星殒落长江,为讨薪纵火公交,毕节留守儿童之痛,这些悲剧就不可能减少;关系上亿人口1300万黑户的问题,今天才想起纠正就不奇怪了。

  如此得来的第二经济体是对世界的贡献,还是对人类现代文明的污辱?这样的发展成果没有多少社会进步,也没有科技进步。中国单位GDP的耗能是日本等国家的数倍,世界工厂的核心技术和设备,有多少是“中国创造”?世界工厂生产出的中国制造有几个算得上世界品牌?我国的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不到3年,集团企业不到10年。如此不尊重知识产权的国家,不会有创新,企业只会在“万众山寨”中快速死去。中国的所谓专家教授,躺在体制温暖的怀抱中,哪来的创新动力,他们考虑得最多的是,如何高明地剽窃别人的论文评职称,色胆包天的还会用考试成绩要挟漂亮的女学生。戴着官帽的院士数量不少,这样的院士恐怕只会倾心做官的学问。真有做出一些成就的,国家最高科技奖不过是500万元,这点钱在大都市无法像富人一样住大房子。在国外,这类国家认可的高科技卖给企业,科学家就发财了,就成大股东了。但我还是希望像去年一样空缺最高奖,因为在中国真的找不到多少高科技的创新。

  强刺激为什么效果越来越差,如今完全失效?这是因为政府激情的强弱左右了发展速度的快慢,而且往往是脱离市场的一厢情愿。从普遍的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来讲,投资应该是有了需求、有了市场,于是盖起高楼扩大城市,建设高速公路和高铁。如此促成的发展,楼市更多是刚性需求,房地产不会形成大泡沫和鬼城;本来就有发展需求而建设的高速公路,会很快形成足够的车流量,收回成本的时间会缩短,不会形成长期、巨额的贷款负担。否则,这样的负担和高油价,会增加流通费用,提高整个经济的发展成本,而且提高的成本毫无疑问地由14亿国人买单。

  中国现在搞的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超前,不考虑当地经济的需要和承受能力,收回投资成本的年限越来越长。一些县城只有两三万人的地方也建设起了高速公路。从目前政府透露出的信息来看,我国还要搞基建投资的大刺激,但未建高等级公路的恐怕只剩下经济较落后的地区了;蓝图让人激动的高铁建设,也存在不顾民力和国力的问题。这样的发展方式,投资阶段会快速撑大GDP,投资结束了,发展温度便随之消失。当然,好路也会使一个经济落后的地方发生改变,但相对本来就有足够需求的地方来说,这样的改变显得很漫长,甚至会有反作用。因为先建好基础设施再来激发当地发展的思路,如果由这些落后地区通过收费承担建设成本,等于有无需求也要制造出产品逼着无钱的人消费。就像很多房奴一样,夫妻其中一人的收入几乎全部月供,就算省吃俭用也需要还贷二三十年。外国也有很多国家买房需要还贷几十年的,但人家不需要省吃俭用,买房不影响生活水平。如果这样的超前建设只是少数,贫困地区的高速路不收费,这等于大家共同来支持贫困地的发展;如果超前建设像中国这样普遍,这是在提前透支中国百姓的消费力,这样的发展模式不就是提前用完中国今后数十年的发展动力吗?我国的收费公路普遍三四十年都还不清贷款,就是这样的畸形发展造成的。无论哪个领域的投资都会拉动消费,可是,因为这样的发展模式,提前透支了本国百姓的内需,造成长期的物价上涨,逐步削弱了百姓的购买力。也就是说10多年的暴发式增长,使多数人的收入萎缩了,如今从过去的通胀转通缩,而且又出现了外需出口无力戓者被抢走,中国经济就出现了今天怎么刺激也毫无反应的局面。

  当然,如果大投资的钱更多地进入了百姓的腰包,那么经济就会形成“投入促动消费,消费带动投入”的良性发展。但我们看到的现实却是,供养庞大的国家机器形成了沉重的税负,体制不变而无法有效遏制的腐败像硕鼠一样啃食着中国,国企高投入低效益地霸占、侵害着整个国民经济,不合理的收入分配使金钱快速集中到逐步把财富转移到他国的少数人手中。而且,经济如此不景气的情形下,财政收入仍然不能少于过去的增长,还要增加上万亿的收入。所以,政府面对经济不景气,企业大量倒闭、外迁,财政收入减少的困境,却不是考虑如何减少开支,而是向烟民增税,开征电池、涂料的消费税,特别是通过恢复化肥增值税间接跟农民要钱。中国的农民苦啊!表面消灭了农业税,国家有农业补贴,但大量补助针对的是粮食企业和农资企业,可是农民购买的农药化肥,什么时候因为有这样的补助便宜过,消费者什么时候吃过价格更低的粮食?近年企业成本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社保费剧增,全球找得出几个社保缴费占工资总额40%以上的国家?他们觉得企业无法承受这样的榨取了,便说“适当提高个人所缴的社保费比例”,退休的人继续缴纳医保、延迟退休,这些做法都是想推脱政府责任;大家骂得最多的汽油不会随着原油价大幅下跌而大降,印钞一般的公路收费到期也会永远继续下去!今后还有什么要涨价,电还是水?

  一句话,不要奢望政府出钱或少收钱。经济如此不景气国家财政还要增收,这等于使劲挤已经干瘪了的奶,挤出来的只能是血。因为分配不合理,腐败,大投资、大发展创造的财富,得到太多好处的除了政府,就是少数人,广大百姓无法享受到大发展的红利?在这种低人格经济下求生存,大家工作得很辛苦、很勤奋,但得到的收入只能是不受冷、不挨饿,2亿多农民工不就是这样的惨状吗?不是通过节省其它政府开支增加公家人的薪水,增资的钱只能通过印钞从百姓口袋中来。这样的方式同样在削弱多数人的消费力,是畸形的发展方式。多数百姓的收入不能增加,什么互联网十,什么供给侧改革,最终会成为笑话。

  总而言之,强刺激下的经济体力过度透支,如今无论怎样刺激都没有一点力气,不计民力和国力超前投资基础设施带动的发展方式完全失效,而且过去的投资刺激正在伤害经济。通过创新提高中国制造的竞争力,是远水救不了近火的事;也不能通过大量印钞,给百姓发钱提高全民消费力。唯一作用被抑制,而且没有失效的就是曾经习以为常的腐败消费,过去腐败消费占半壁江山。你说可悲不可悲,要想阻止远不见底的经济下滑之势,我想到的办法却是腐败消费!因为老办法都失效了,钱又被政府大量收走了,政府部门和官员不用公款消费,难解燃眉之急。不要骂我,这是长期不合理的体制造成的无奈,我能想到的只能是狗急跳墙的办法。过去和现在,刺激一直都在加强,但要为什么毫无反应,经济仍然继续逐年下滑,是因为在赔几十畸形发展的欠账,30年的间歇性“成功”会持续萎缩。再不从根上逐步改变,愈演愈烈的社会问题将断送14亿人的梦。强压体制下的社会稳定确实比民主国家抗压能力强得多,但这只是虚假的太平,希望上层赶快醒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