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465 0
2009-02-18

中俄管道协议从1999年,到今年已经将近10个年头,谈判的困难程度不言自明,由于金融危机对俄罗斯的货币流动产生了巨大的打击,而与此同时原油的价格暴跌以及石油需求的突然减少使得俄罗斯选择在这个时候完成了这笔交易,其中的意义非常耐人寻味。

中国是一个贫油国,2007年,中国的原油开采量是1.87亿吨左右,然而石油的需求却非常惊人,其他的石油资源只能靠进口来补足,购买其他国家昂贵的石油成为中国不得不做的选择,经济的高速发展导致了石油资源的高速消费,从本世纪初中国已经成为了标准的石油进口国。今年,中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将会毫无意外的超过50%,正式成为一个石油依赖国。

为了石油,中国不惜一切代价的争取利益,而常常在其中的过程出现比较遗憾的结果。2008年上半年,原油价格飞涨,导致国际成品油价格也一再突破高点,而之前出现过多起的“油荒事件”使北京方面对奥运期间的油品供应信心不足,因此大量购入了成品油已备不时之需,成品油库存的大量增加使中石油的承担了相当数目的亏损,因为之后不久,国际油价就出现了惊人的下跌。这不光拖累了之前大量储油的炼油企业,还使得一些其他化工行业中的企业蒙受巨亏,例如一些大型的化纤、聚酯企业都由此被拖垮,相反,一些中小型企业并无实力和资金在原料价格高企的时候大量购入库存,因此油价下行后,他们才是真正享受到了利益的群体。

多方预测都指出,2010年后,中国的原油生产量将在2亿吨左右,并且之后很难有大幅度的增加,这意味着,中国将会面临贫油的危险,因为国际石油市场动荡严重,如果石油面临短缺,将会极大地制约经济发展的速度和社会运转的效率与成本,因此中俄石油管道的协议可以前后绵延十年的时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根据协议,中国以250亿美元的贷款换取大约3亿吨的俄罗斯石油,3亿吨石油大约是21亿桶,将会在未来的20年供给中国,而供给的价格并不固定,而是通过石油交易所的方式来建立,这一点,在很多官方的报道都没有被强调,而这恰恰是问题的关键,因为石油管道协议固定了石油的来源,却并未固定石油的成本。

对俄罗斯来说,250亿美元的巨额贷款是目前负债累累的俄罗斯两家石油巨头在任何一个地方都找不到的资本。而对于中国来说,多年来积累了数额非常大的外汇储备似乎有了比较好的流动性,而金融危机之后美元是否会继续贬值也将是中国的巨大风险之一,因此贷款换取石油的来源不仅解决了外汇储备的流动还解决了石油需求的满足,似乎是一个比较有利的交易。不过存在的问题如下:

第一,价格机制将使俄罗斯方面来的石油价格和国际石油的价格波动并无区别。

第二,俄罗斯方面宣称将不用美元计价,而是卢布和人民币,卢布计价的风险之于美元比较明显,现在连俄罗斯的老百姓都开始抛售卢布,可见一斑。

第三,众所周知,俄罗斯产出的原油属于重质油,含硫和其他杂质比较多,质量相对比较差。

第四,目前俄罗斯的两家石油公司需要这笔贷款的原因是负债累累,拆了东墙补西墙,因此贷款风险比较值得关注,如果未来其资不抵债,可能面临毁约的风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