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教育
这个问题不管什么年代,什么国家、什么人领导都必须重视,只要是一个国家就得重视教育!不然即使你经济发展的再好,制度再先进,政权在稳定,你充其量也只是一个大国,而不是强国!
教育——>人才——> 科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国富民强——>教育的循环!
所以说教育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经济,人们生活水平,科技发展等方面的发展,不夸张的说直接决定一个国家是“大国”还是“强国”的标志!
1, 教育投入问题。
纵观世界上强大的国家都特别重视教育投资的,像世界老大美国,不仅有世界上最优秀的大学,并且还有很多优秀的教师,才能让美国的科技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看看各国对教育投资占GDP的比重!
丹麦 7.71% 、韩国 7.03% 、美国 7%以上、 日本 6.8%、 菲律宾 4.2%、 俄罗斯 3.5% 印度 3.2% 、土耳其 2.9%、中国2.7%
这个数据可以看出越发达的国家越是把教育的经费投入更多,也就是越重视教育!说来也奇怪,发展中国家应该更看重教育的呀,才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尽快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但是恰恰相反,只有发达国家才知道,掌握了人才,才能掌握高科技,才能创造更多的价值,更多的GDP!(举个例子:2009年日本名义GDP为50,728.90亿美元,这是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继1995年后第二次突破5万亿美元关口。占世界GDP总量的10%左右!) 不用多想,就知道教育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2,教育方式。
(A) 家庭教育:我觉得中国家庭里的孩子真的过的很累。你看看那小小年纪就要背着几乎跟自己体重一样的书包;每天要做的作业熬夜到凌晨都还没做完;很多小孩戴上了本不应该在这个年龄段出现的近视眼镜!不单是身体上的累,还有精神上的累,心灵上的累才是最可怕的,毕竟影响他们的一生!
中国的孩子们必须接受这个无奈的现实:“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为了这所谓的“分数”,美好的童年幻化成了泡影!没办法呀,假如考不好就会受到各方面的压力:家里人对你的期望很高,你却考不出好的分数,肯定会觉得内疚,对不起父母;在学校,老师会认为你是差生,对你的关心将会失去很多;同学们也会慢慢的疏远你!久而久之,就会对学校产生畏惧感,对父母产生抵触情绪,对社会的不信任感!自卑,茫然,颓废等等油然而生,这时幼小的心灵急需找到一种可以寄托的事物!那就是网吧!
看看中国的家长问孩子的第一句话就是:“学习成绩怎样?在班里第几名?”而外国的家长会问:“你在学校过的好吗?开心吗?”,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也会产生不同的后果,一个为了分数而学习是被动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分数!而后者则更多的和孩子们进行感情上的交流,是孩子们不是为了分数而学习,是为了快乐的生活而学习,为了自己的兴趣而学习!中国的家长根本不是从孩子们的“兴趣”来培养孩子的!(要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而是以掌握一种“权威”来逼迫孩子学东西!例如,奥数班、艺术班、英语班等等。
(B) 学校教育。这里不但要面对“分数”还有老师的压力!而且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也不无情的扼杀了!因为中国的考试都是统一大纲、统一试题、统一答案等等,机械性的学校教育方式,填鸭式的答题模式!也让孩子们的思维统一了!形成了“思维定势”!记得小学有个试题:“弯弯的月亮像什么”? 有孩子说:“像香蕉”!后来被老师打了一个大大的“X”!解释道:标准答案是“小船”!呵呵,正常人都知道香蕉跟弯弯的月亮是很像的,何况是小孩子能想到这一点!但是死板的答案和权威的老师让人很失望,小小年纪的创造性思维就被这样扼杀了。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假如人们没有想象力,还会有飞机、汽车、电视、电脑等这些常见的东西?令人感叹的是,这些近现代发明都不是中国人的,我们唯一能拿出来炫耀的就是老祖宗的“四大发明”!我们不感到羞愧么?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中国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真正获得“诺贝尔”奖的原因之一!(和平奖不能算,确实有政治色彩)!
(C) 社会影响!
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对孩子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如今整个社会充斥着“金钱”万能,考公务员当官的浮躁心理!父母们也“望子成龙”心切!人人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孩子提供各种可以“成才”的物质和精神条件。
如今,抢学校还不够,还得在学校中抢“奖励”、抢“官位”,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然而,家长们可能没有想过,如此急功近利的行为,对孩子未来的成长恐怕只有反作用。
首先,误导下一代的人生观、成功观。成功的人生既非“学而优则仕”,也非“学而优则富”,衡量人生的价值当然不是以官职的高低和财富的多寡论短长。古今中外有许多成功人士(包括伟人和名人)的教子故事,但不曾听说,他们中的哪一位是靠父母如此帮衬着取得成功的。即便是在推崇个人奋斗的西方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中也不会给孩子灌输这样的“名利观”。
然后,令纯洁的儿童世界掺杂了过多成人社会的“杂质”,使孩子从小就学会“潜规则”和“隐规则”。为了帮助孩子跑到“官”,家长们向老师又是送钱送礼,又是帮忙拉关系,在孩子面前把成人世界的规则演绎得淋漓尽致,一场简单的学生选举成了成人“名利关系”的比拼。
曾经有人批评中国的年轻一代是 “抱大的一代”, 80后和90后比较普遍,尤其是90后这一代;自私、脆弱、张扬;独生子女是“小皇帝”,不食人间烟火、只知享乐。其实这些孩子们哪里是什么“皇帝”,不过是“儿皇帝”罢了。他们的个性恰恰映照着家长们的偏狭和短视,他们更像是“被挟持的一代”。
日本人怎么教育孩子的?记得有个故事(可能也是真实的):说在零下2度雪花飘飞的寒冷冬天里,日本的父母把小孩子在房子外受冻,以锻炼他们的意志力和忍耐力!这在我们中国家长眼里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会被人说大逆不道的事!但是日本人就不知道是自己的儿子?就不知道是自己的亲身骨肉?就这么没人性?其实不然,这种锻炼不仅培养了孩子们能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中生存,发展,而且也锻炼了他们的坚强意志,胆量和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日本人的做法的确有些残酷,没办法,要想自己后代能继续发扬优秀传统,就只能这样折腾!要达到所谓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就必须这样锻炼)!
3, 说到教育就不得不提《世界大学100强》
大学,是培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高端人才的基地,可以说大学的综合实力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和各行各业的发展问题!因为人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源动力,是将科技转化为经济效益的桥梁,是检验一个国家是否强大的标志之一!
2010年的《世界大学100强》中,中国本土大学没有上榜的!(只有3所香港的大学)!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没有一所高校能进入世界100名!这不得不说中国的教育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至少30年!为何这么肯定?中国的高校很多,可以说世界第一了,但是多有用么?多的只是你的数量而不是质量!就算给你一个“吉尼斯世界纪录”那又能怎样?你的经济就能高枕无忧的发展了?真正能培养出来的高端人才又有多少?首先,我可以这样说,现在的大学生有50%以上都是混日子的,整天无所事事。总认为自己考上大学了,可以放松了,解脱父母的束缚了!以前在高中的时候为了高考被压的喘不过气来。造成现在的心灵空虚,急需寻找一些事物来当寄托!谈恋爱、抽烟、喝酒样样行,样样都很刺激,都会是自己觉得大学生活丰富多彩!大学里面起码有80%的学生谈恋爱,还抛出什么:“不谈恋爱,这大学就是白读了”的谬论!所以现在的大学生没有理想、没有信念、没有目标、更没有方向!谈恋爱,游玩等等这些势必会影响到学业,马上考试了,怎么办?作弊!(哪个学生敢说在大学里面没做过弊?我给他1000块!)由此一来,不要说做学问了,就连基本的科学技术都不懂了,还谈什么理想,为国争光?其次,大学的质量差,不应该全部归咎于“大学生”,还有大学里的专业设置很不合理,该增加的不增加,该删减的不删减,这样的专业设置至少滞后于社会发展20年!再次,学校里面的导师,教授和学者的资历问题!现在不是有很多教授的论文都是“抄袭”的么?商人可以拿钱去买个“大学教授”来当当!嘿嘿,不错!有真材实料有学问的学者们都被拒之以门外!所以根本培养不出什么好人才!出不了什么“一流大学”!
再来看看日本的大学!2010年的《世界大学100强》中,有5所日本高校上榜!“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大阪大学、东北大学和名古屋大学”!虽然不多,但是足以看到日本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比中国先进很多,对他们的各方面发展更是做出了很多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