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弱问个愚蠢的问题

:货币不过是价值“符号”,自美元与黄金脱钩以后,其实世界各国进入了“信用货币”时代(大家都拿“内在挂钩美元”的所谓国家信用作为货币发行的核心,国家信用为核心的所谓主权货币,应该是依附美国从美元铸币税中分享多寡来作为货币发行的“定基”或锚);如今,又要发行电子货币了,很想知道_比特币一类的虚拟电子货币,以什么作为货币的“价值锚”,凭什么1个比特币据说兑换3600-6000个人民币,那么贵!是说一个单位的比特币的生产(挖矿过程)成本+系统安全(防止比特币“钱币”灭失或失窃)成本值3600-6000个人民币,接近600-1000个美元么?那么这种几乎完全摆脱现实经济的生产和安全维护,(除了在比特币投资圈子小众群体内交换资源或投资)有何经济意义和实践意义呢?
PS,年初一个偶然机会,一天之内听到两起普通民众参与国内人士主导的“基于国际黄金产量而发行所谓类比特币(亦为挖矿方法)的电子虚拟货币投资平台”的消息。而且,还不是一家。显然,虚拟电子货币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来势汹汹。个人以为,这其中,当前可预见的,将来极可能出问题的;甚至作为金融创新的一种,可能有的发展机遇和体制突破;两方面的演化都可能会出现。值得深思和持续观察。
又PS,咱们yang行都开始发行电子货币了(如果不仅仅“只是”货币工具的一种),为啥论坛的“论坛币银行和论坛币投资体系”还不给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