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6532 31
2016-01-23
如果说经济学是一门科学,那么科学就有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之分,很多有意义的研究并不是一开始就有那么强的政策导向,只是研究一个有趣的社会经济现象,找出其中真实存在的因果关系,不一定要那么“关乎国计民生”,这一点在很多“家庭经济学”和“微观实证”的研究中相当明显。我想,政策研究是各种“研究局”“研究室”应该干的事,如果我们都把这些准备好了,国家还养他们干什么?
   但是回到中国,对现实意义的强调近乎到了偏执的程度,似乎如果不能解决某一个热议的社会问题就是在“无病呻吟”。一些研究有趣的家庭或者个体现象的“微观实证”研究因为不够关注“国际民生、提不出合理的政策建议”面临着无处可投的境地,而其他一些领域(比如国贸,我这里无意冒犯)很多“同质化”相当高的题目,稍微改一改就能发在《管理世界》、《工业经济》、《世界经济》这样的A类期刊上。唯一值得试一下的就是季刊了,但是我必须承认,我对季刊有“偏见”:收了上百块的审稿费,效率并未见有多大提高(如果不是更慢的话,上次过了2个月没消息,打电话催了一下,结果下周就被拒掉了,不过总比一直拖着强),而且有心人可以看看每一期有多少篇论文有来自北大的作者,不过不管如何,可能也别无选择了。
   有的老师同学可能会说“投外文啊,谁又没拦着你”,我其实也想,但是一篇外文从写到发至少至少2年吧(如果还可以的期刊),我的学校博士读3年,第一篇还像样的文章(之前的习作不算)可能从一年半开始做,毕业之前没可能发出来,但是在job market上学校会看的的发表记录而不是working paper,这样就完全没有激励去做这样的事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6-1-23 18:28:4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3 19:23:12
很多现实问题摆在眼前,没有闲心和闲钱 去投资 有趣的 研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3 21:43:25
我国社会科学的任务是献言献策,或者为政策站台,给新提法鼓掌助威。拿钱了,就得替人家办事,有点职业精神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3 21:52:35
脑残们要求这么做,你投这些期刊,当然要遵从脑残的逻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4 05:10:00
个人理解,比如我是很难在相关领域搞出新理论,或是原来理论往前走一步可能都比较难,那么对我来说,做点有现实意义的诸如实证可能是相对容易的;那么从期刊角度,也很可能怀疑大部分文章能够有理论创新,那么就现实一点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