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能源经济学
990 0
2016-01-25

2015年已经过去,回顾全年的电力形势,犹如翻过一本厚重的画卷,掩卷沉思,“大变化与大趋势”跃然而出。电力供需、节能减排、体制改革等方面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大变化”,而新的发展理念、目标、战略及要求则引领电力发展“大趋势”。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与电力改革和发展密切相关。围绕《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ZF部门发布了《关于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环境保护督察》、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等6个配套文件。这“1+6”文件的基本要求,一是要建立有效的环境经济制度,实现环境成本内部化,并充分发挥市场在环境保护和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二是强化企业环境主体责任和加强ZF监管责任。要建立可操作、可视化的绿色发展指标体系,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实现对各主体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和评价考核。可见,这些文件既为我国环境治理基础制度改革提供了依据,也为电力改革和发展提供了重要参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简称“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改革环境治理基础制度,建立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业排放许可制,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这项对我国长期以来的环境管理体制具有颠覆性的变革,无疑对电力企业现行的管理体制、机制也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电力工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大变化。电力新常态表明,电力供需矛盾由长期以来的短缺状态向相对过剩转变;电力工业的规模达到世界第一,技术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电力能效水平、污染控制水平达到世界先进;电力常规大气污染物排放已经不是制约电力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虽然新的电力体制改革正在推进之中,但是,一个新的电力体制像是在海平面上露出了桅杆的一只航船,正向我们驶来。面对经济新常态、绿色发展新要求、远景能源革命新态势,新的矛盾、新的任务、新的“堡垒”已经摆在电力行业的面前,站在历史新起点上的中国电力行业,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亦前所未有。

具体到电力领域,就是“电从远方来”还是“电从身边取”的问题,这两者也是不可偏废的。在初期,两种方式都是需要的,像水电这种高密度清洁资源,由于地域分布不均,必须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优化配置。而像风电和光伏发电这种低密度远景远景能源,是否值得远送几千公里来消纳,则是需严谨论证的。

远期来说,两者是竞争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如果过于强调电从远方来,则会影响甚至排斥当地分布式能源的发展。况且经济新常态出现后,未来是不是还需要更多的跨省区输电通道,受电地区有没有积极性接纳外来电,都要深入研究论证。

另外即使未来有市场需求,东中部电力消费中心还有更优化的方式,在当地可以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而且成本更低。现在中东部地区都在加紧发展核电、气电和分布式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未来可能有更多更好的应用形态。

所以电从远方来还是从身边取,关系要处理好,一定要用系统的方法来考察,哪个更优、哪个更好,哪个是未来真正需要而且长久的。

个人觉得,这方面的选择和用能方式直接关联。以后的产业发展肯定是去大工业化的,很可能主流模式是一种类似3D打印式、模块化、分散式、个性化的用能方式,因此供能方式要与之相适应,以后分布式智能化远景能源可能是一个主流方向。

所以在当前一定要把握好电力获取方式的度,不能过于依靠外来电,否则会强化路径依赖,为将来能源及产业的转型制造障碍。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如果在能源消费中心发展更多分布式远景能源,多能互补,梯级利用,其实对电力体制改革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一轮电力改革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售电侧的放开,新进入的市场主体,如果以传统卖电的方式跟国网和南网竞争的话,竞争效果会大打折扣。

但是对一个新的用能主体,如一个产业园区、物流中心、新城镇、居民小区等,如果把新能源和传统能源耦合集成起来,电力、热力、天然气等产品一起供应,并提供智能化管理的增值服务,则整体能源效率、清洁化程度、智能化程度会高得多,价格也便宜。

以这样的形态作为售电侧改革重要的抓手和突破口,比传统的简单卖电方式好得多,也没有既得利益的阻挠,将会极大促进售电侧的开放。所以从这个角度,应该更好的强化多能互补、电从身边取的应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