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实务版 房地产专版
1635 3
2016-01-26

20年前,我们的梦想都是当科学家;20年后,我们的梦想都变成了买房。



2016-01-25 房地产投资融资俱乐部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却让我们画地为牢,

您还记得20年前的梦想吗?

“如果股市的涨幅和房价的涨幅一样的话就好了!”同事对天长叹。



来做个小小的算术:

毕业两三年年薪20万,比上不足,但已经可以算是还精英白领,然而想在深圳南山区买一个50平米左右的普通二手学区房,不吃不喝也要攒上12年。

如果是刚毕业不久月薪五六千的小年轻,光是为了那两三成的首付,也要不吃不喝攒上8年。

更不用提北京市区动辄上千万的天价房。

在很多房价居高不下的大城市里,企业年轻员工之间流传着这样一种“结婚就走”的魔咒——要成家了却在当地根本买不起房,无奈只好辞职到生活成本更低的城市去谋生。

如果为了更好的机遇、更好的资源,选择在大城市里生活,要么父母给一大笔钱首付,然后年轻人花个三五十年慢慢还房贷;要么租房。

买房=为奴十二载,买房一族心里这苦啊。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认同年纪轻轻就该买房,很多人认为:25-35岁的人不应让自己陷入结婚买房生娃、还房贷挣奶粉的“怪圈”。

1
租房不仅便利
更可以带来无限机会


虽说房子如孩子,还是自家看着的好。但从现实的角度来说,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供得起的房子,大概是比不上租来的舒适便利。

对于朝九晚五的人们来说,月供4000在城郊买个房子,天天起得比鸡早,走上两里路才有地铁,还挤成沙丁鱼,上一次班就变了两次物种。而花2000块在城中心与人合租,在交通和周边设施上就胜了一筹。

“我能买得起房,但我还是选择租。你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居住环境是不断变化的,租比买要灵活一些。”

《煎饼侠》导演大鹏讲了过去五年和公司“如影随形”的租房经历:

“无论公司搬到哪里,我就租到和公司五分钟步行距离的地方,为的就是比别人多一个机会。

每当主编需要人的时候,他打电话,我第一个到公司,我能把事情处理得很完美。”

除此之前,对很多人来说,过早把自己捆绑在一个地方是难以想象的事情。

30岁以前是一个人职业生涯的起步阶段,为了更好的机会和平台,换公司、换城市、甚至换行业的情况都很常见。甚至很多工薪阶层会选择出国深造来让自己更上一个台阶。

就像自由而饱满的种子在努力寻找肥沃的土地一样。一粒小小的种子能长成参天大树,但是一颗已经扎根的树苗却很难重新选择自己的位置。

很多人认为,年轻的时候,比起过早为自己建筑一个坚固的堡垒,倒不如把精力放在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位置上。

2
存在即合理
有恒产者有恒心


然而,存在即合理。房价居高不下,就证明买房的必要性。

有人戏称置办婚房是“丈母娘刚需”,这背后其实相当无奈。

很多人认为,新婚姻法对房产分配的规定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对女方的保护,让女性处于极不利的位置。

有人这样解读新婚姻法对女性的意义:“别嫁给贷款买房的男人,以后一起按揭还款,离婚时只能分到少部分钱,房子升值没你的份儿。一定要自己买房,不管是婚前还是婚后,有钱还是借钱。”

心疼女儿的父母,和自强自立的女性,大多会在婚前准备好一套婚前房产,做好万全之策。

一套房子在中国承担了许多社会属性,人们常常会根据一个人是否拥有房子,拥有什么样的房子来判断对方的价值。尤其是在北京,有房有户口的和没房没户口的,简直是天上地下两个阶层:“有恒产者有恒心”是普遍被认同的观念。

一位上海的通信工程师分享了他的经历:“我买房以后,我的师傅看我还贷压力大,帮我加了一千元工资。部门领导之前觉得我会跳槽,知道我买房后就放心了,给了我好多重要的活。几年时间,工资翻了好几翻。”

3
买房和租房
到底哪个更划算?

我们再从经济方面看一下:买房租房到底哪个更划算?


房产价值=居住价值+上涨期权+房贷杠杆价值+通货膨胀保值

地价永远阳线,币值永远阴线,很简单的剪刀差原理。

买房:

假设2012年买一套100万的房子首付30万,算上房价上涨和货币贬值,2017年保守估计市值130万(肯定不止)。卖掉获得现金:130万-剩余贷款64万=66万。而这时你工资也高了,还贷能力也高了,可以考虑拿这笔按揭一套220万的房子作为终极置业。

租房:

你考虑买房还是租房,说明你现在手上是能凑足20-30万的。假如不买房,这30万你用来干嘛?假如你有好的投资渠道,你当然可以拿这笔钱作为投资。

但是假如你没有,存银行还是放股市?这30万现在还能撬动100万的房产,5年之后呢购买力还剩多少呢?那时房价又涨到了多少?再算上你付5年的租金呢?

另外:

现在的租售比之下,月供远远高于月租,为什么房东愿意自套腰包补贴这个差价呢,就是看重这个上涨期权。

——知乎“葛凡”

综合各种因素,在中国,买房算是相当稳妥的投资方式。

一套房子的属性还不止这些。在重视家庭的中国,一套房的意义很深远。

牵绊是一件幸福的事。

现在很多人叫漂,北漂、港漂,无根的人不幸福,有牵绊有家人有财富反而是幸福的事,买房很贵很麻烦,我得还贷、供着家里的家具生怕损坏。

但是租房就不麻烦吗?租着房子,你不敢在墙上敲一颗钉子,不敢买任何好的东西,我的床是塌的,八年了,但我从没有换过。

买房、租房的麻烦都是一样的,问题在于,你选择了哪一种麻烦。

但你做出的选择,恰恰是你能力的证明。

你选择了买房的麻烦:证明你好歹付得起首付(付不起首付的小编才是最悲催的存在)

第二,证明你对你现在的状况基本上是满意的,当所谓的“束缚”对你不再是一个束缚,你有家人、恋人、工作在这,这才是买房真正带来的安全感。

我有安全感、对现状满意,更重要的是,我不畏惧买房所带来的任何可能的麻烦,这才是真真正正的幸福。

——邱晨“奇葩说”

买不买房并没有对错之分,归根结底在于一个人对于自己生活节奏的掌控能力,在于如何才能让自己过得更美好。

对于还在犹豫不决的年轻人,建议你的积蓄不宜全部投进一个房子里,但也不能完全用于消费,尤其是那些消磨闲暇的次要消费上。

如果暂时没有购房计划,那就把钱拿去进行个人能力的投资,培养生活赖以建立的重要兴趣,或者进行稳健的理财规划,都是不错的选择。

你可以不买房,但你要表现出这样一种态度,即使在没有房子的时候也有能力过得踏实幸福。

避免陷于僵化的经验和计划,不要轻易为人生设置边限。

十七世纪之前的欧洲人认为天鹅都是白色的,直到有人看到了澳大利亚的第一只黑天鹅,这个不可动摇的信念崩溃了。人类总是过度相信经验,而不知道一只黑天鹅的出现就足以颠覆一切。

黑天鹅的故事告诉我们:你不知道的生活,远比你知道的更有意义。

如果你相信某件事,那就坚定不移地去做。不要被旁人的态度所左右,主动应对未知的世界并积极探索吧!

房价被吹上天了 谁来负责?


深圳已成为各路资金安全着陆的“海绵垫”,外围虎视眈眈的资金和投资客还有很多。

深圳楼市疯了,这事儿众人皆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12月,深圳房价同比上涨47.5%,实际房价水平上涨60%多,部分区域翻了一倍。近期,网上关于在深圳买房“走进高富帅”、“迎娶白富美”的故事和段子有很多。甚至,因房价一览众山小,貌似深圳的地位也开始爆棚了,比如“北上广深”的座次要重排了,深圳要吞并惠州成立直辖市了,房价折射深圳崛起和香港衰落等。

关于深圳房价暴涨的原因,报道可谓连篇累牍,不外乎深圳有人、有钱、有产业、有故事。2016年,深圳楼市向左还是向右?从近期论坛和研讨会传出的信息看,几乎是清一色的看多。经济学家金岩石近期放出“狂言”,未来五年内,以前海为中心的30平方公里,看不到每平方米30万元以上的天价就是深圳开发商的耻辱。民间拥趸最多的任志强,近期对深圳楼市发话了,高房价是深圳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深圳2015年上半年高科技行业就业人口增加90%,房价不涨才怪!

2015年12月,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深圳房价环比上涨3.2%,在各大城市中依旧鹤立鸡群,看来房价上涨的步伐并未放缓。新年伊始,深圳楼市热度依旧,新房成交周均1500套左右,环比增幅在10%以上,成交均价探至4.7万,再创历史新高。笔者也认为,综合政策面、资金面、市场坚决“看多”、“做多”的情绪来看,至少2016年上半年,深圳房价惯性上涨还将持续。

《这次不一样》是一本研究800年金融跌宕起伏规律的畅销书。该书作者指出,每一次资产泡沫破灭前,对于泼冷水的人,拥抱泡沫的人都认为,“这次不一样”,但历史上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都惊人的相似,即人性的贪婪。在深圳买房,带来的不仅是财富效应,还带来了面包、爱情和梦想。草根层面,“房价不会下跌”,“买到即赚到”、“再不买就更买不起”等观念已深植人心。深圳核心竞争力、庞大的刚需“接盘侠”已封死房价下跌空间的观念也深植人心。

掐指也算得到,目前的房价已经将刚需彻底抛弃了。现实中也看到,除了少数“换房需求”外,目前楼市已成为投资客的“接龙游戏”。链家地产发布的楼市大数据显示,深圳二手房市场投资客占比已达到30%,但奔着投资而买房的比例远高于此,新盘上市中手持多个“房票”的购房者多得去了。链家统计显示,为获得购房资格或享受首套房优惠而离婚买房的占比,在2015年达到了45.2%。

近期,投资深圳楼市升级了。首先是出现了“买房票”、“养房票”的怪诞现象。据悉, 2015年初私下成交的“房票”价格是8000元,到年末已涨到3万-5万元;其次是杠杆率抬升,出现了通过消费贷款、民间借贷凑首付或支付房款,通过众筹买房等“加杠杆”现象,有人甚至将本轮深圳楼市称为“杠杆牛”。事实上,“加杠杆”本质就是“次级贷款”,即给不符合房贷条件的人发放了贷款。

投资要看收益率,目前深圳房屋租售比在2%-3%,靠租金回收投资是不现实的。这意味着,投资客看重的是房价上涨的增值收益。说白了,就是“博傻”,期待有一个新傻子从你手中把这个房子高价买走,与炒股如出一辙。但是,甩开刚需、甩开改善型需求,靠投资客支撑的楼市,你认为它能狂奔多远呢?当收入下降不足以支付还款,当房价预期减弱抛盘增加时,会有什么发生呢?

目前,资金面超宽松,叠加资产配置荒,深圳已成为各路资金安全着陆的“海绵垫”,外围虎视眈眈的资金和投资客还有很多。“去库存”上升为国家战略,“稳增长”占了上风,保障房周期太长,“逢拍地,必地王”,房价上涨似乎难挡。但是,如此下去,于老百姓、于企业、于政府,于民生、于经济、于社会,没有一点好处,这时候降温还来得及,千万不要等到积重难返的最后关头。(作者李宇嘉 系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来源:LinkedIn领英《证券时报》转载自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6-1-26 10:00:47
zishengzheqiang 发表于 2016-1-26 09:56
20年前,我们的梦想都是当科学家;20年后,我们的梦想都变成了买房。

2016-01-25 房地产投资融资俱乐部
...
说出了事实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6 10:12:19
定居好难是事实。租赁相对轻松,但是没有资产和归属感。
我在想,如果收入水平达到某个定点,能否低财务成本零首付购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6 11:01:58
说到底是买不起房,没归属感,否则谁想漂。目前有个别企业尝试以租代售,比如万科,操作起来很难啊。对于开发商来说,最大的阻碍还是资金问题。大部分开发商拿地、开发、建楼的资金来自抵押贷款,需要尽快卖出房源回笼资金来帮助资金健康运作。而租赁房装修的资金筹措起来比较困难。考虑到贷款融资问题、运营管理成本以及出租房源的回款速度和收益率问题,让开发商再投资难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