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819 2
2009-02-23

       转田立老师的一篇文章,与大家分享一下。

      和往年一样,今年春节我也照例问女儿想要什么礼物,出乎意料的是,女儿这次竟向我要了一项“远期合约”,内容是:等上海迪斯尼建好后带她去游玩。我不禁暗笑,难道我的女儿也学会了衍生品交易?不过笑归笑,上海迪斯尼项目我倒是关注很久了,记得当初上海市长宣布这一消息时,还真引来一波议论:同样受到瞩目的磁悬浮项目没落实,游乐项目反倒快上马了,在人们渴望宏观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下,难道基础设施建设还没有游乐园重要吗?

       自从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国都在寻求经济复苏之路,各种方法也层出不穷:直接注资、降低利率、减少税收、国家投资等。但总体来讲,效果都不明显,除了经济下滑本身的减速效应外,拯救经济的基本思想也存在问题。自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学思想一直在宏观经济调控上占据主导地位,也是各国管理宏观经济的理论基础。
凯恩斯主义的基本逻辑是:经济下滑且找不到拉升的动力时,政府就应该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以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相关产业,从而达到经济全面复苏的目的。这样的构想听上去很美,但实际操作中却鲜有成功范例,究其原因,是凯恩斯主义的追随者们弄错了一个概念,那就是“什么叫经济复苏?”

       按照一般理解,经济复苏就是产值的增加,或者是GDP的上升,尤其是GDP,更被视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但实践经验告诉我们,经济发展的本质应该是经济价值的增长,而非GDP。也许有人会说:GDP难道不是经济价值吗?

       一个简单的例子就可以说明问题,市场上产值高的企业市值一定高吗?有过股市经验的人都知道,这两者之间并无必然关系,汽车产业的产值一般都很高,但其股票市值有时甚至会低于产值比其低很多的IT产业,什么原因呢?因为决定一个企业市值的基本力量是其盈利能力和相应的风险水平,盈利能力可以简单地使用产值来衡量,而风险水平就只能由市场来界定了。当市场认为某家企业风险水平很高时,它所要求的折现率就会很高,于是就造成了企业当前市值并不如产值所反映的那样高的现象。

       把这套方法用于宏观经济也是对的,GDP可能很高,但由于产业结构、生产效率等多种因素,很可能整个经济体的风险水平也是很高的,结果就有可能是:GDP增速很快,绝对量也达到一定水平,但经济价值却不如想象的高。中国经济在过去三十年中高增速、低价值就属这种情况,除非我们能够提高宏观经济的效率水平,降低由运行风险所决定的折现率,否则,经济发展的结果就只能是高产值下低价值水平了。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宏观经济的整体价值呢?凯恩斯主义的做法并不能保证经济价值的提升,因为政府投资的那些基础设施项目,如果盈利能力并不能超过现有宏观经济的平均水平的话,拉动内需非但不会推动经济价值增长,反而会拖累经济复苏,这也正是凯恩斯主义常常失效的原因所在。

       回到迪斯尼和磁悬浮这个问题上,究竟该把资金投到哪个项目上并不是由项目的属性决定,而是取决于究竟谁的盈利能力(效率水平)能超过现有宏观经济平均盈利水平,把高盈利能力的项目添加在现有的经济版块之上,才是提升价值的根本所在,也才能够对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带来复苏的机会。

       现在的问题是,迪斯尼的效率水平一定高过磁悬浮吗?这就不能单纯依靠主观判断了,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分别依据这两个项目向社会发售两项期权,承诺其中任何一个项目上马,投资者都有权优先认购该项目的股权,然后依据这两项期权在项目决策前的市场价格来决定究竟该上哪个项目。这种做法的科学之处在于,由市场(而非主观)来决策,因此可以避免主观判断的失误。

        凯恩斯主义的做法并不能保证经济价值的提升,因为政府投资的那些基础设施项目,如果盈利能力并不能超过现有宏观经济的平均水平的话,拉动内需非但不会推动经济价值增长,反而会拖累经济复苏,这也正是凯恩斯主义常常失效的原因所在。这些话也挺值得思考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2-23 22:43:00
有道理的,不能总看表面的现象,以GDP作为经济的温度计,要真正的追求经济发展而不是经济增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24 12:15:00

      确实,得用发展的角度去看问题...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