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农林经济学
匿名
1553 0
2009-02-25

 

最近忙于考博,一些初步想法还请朋友们指教

 

1、  资金配置问题

 

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无论是在产品市场还是要素市场价格机制均已经起到基础性作用,在经济的企业部门基本实现帕累托最优,即经济效率和经济福利的极大化,资本这一基本经济要素在私人部门的配置由于其逐利性而实现效率较高,现在中国的资本配置问题出现在公共部门的资本流动出现的盲目投资,由于缺乏客观的衡量标准和完善的反馈机制致使现在的投资出现简单的成本-效益分析为基础的配给机制,然而这种配给方法没有从整个事物的发展规律出发,导致其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和低效率。简单的说,现在的公共部门资金配置问题只是从当前的时期判断成本和收益,做出简单的资本分割,而缺乏从全局角度考虑的资金流的科学计量和配置方法,由逻辑斯蒂生长曲线的特性得到启发,可以运用逻辑斯蒂生长曲线研究这些问题,以期能够做到整体过程的效用和福利最大化,而不只是仅仅局限于当前的单期,即对这个问题不仅仅从空间考虑,还要加入时间的要素,就是立体的考察一个问题。这个同时也牵涉到数学中的最优化问题,我只是隐隐约约觉得这其中有很大的数量方法发展空间,而这些数量方法的建立可以通过编制程序实现,它具有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的意义,宏观意义上可以研究国家的科研资金分配,农村公共物品配置,公共财政体制的演变,微观上可以就某一单一项目做出数理基础上的效用判断。

 

2、  社会资本问题

 

学科之间有明显的界限,而问题的出现及其解决却往往不是单一学科所能够完美解决的,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会社会制度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比如说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表现出两种完全不同的制度绩效,再比如说中国的公共资源配置和国外的问题就不相同,因为中国的问题尤其是公共部门资金配置这一所有矛盾中的关键问题必须加入“社会资本”这一变量,通俗的说就是所谓的“关系”和“路子”,经常听人说 “跑部钱进”,很显然的表现出了典型的中国特色,在做农村公共服务这一问题的调研时,我也深刻体验到了在农村里有关系的有门路的能够较容易升级本村的农村基础设施,他们拥有社会资本的强变量,其他人拥有的社会资本较弱或者为零,现在的问题是:这样的社会资本存在对社会资源的帕累托最优配置实现有何影响?从制度经济学来看,我们应该对这种社会资本做出怎样的制度安排,而这种制度演变过程中又该怎样实现其优化路径的变迁,是实行强制性还是诱致型变迁?

目前的中国农村问题尤其需要这种交叉学科的关联思考从而实现创新性解决问题,以前的农村公共服务问题的关键就是做出一整套合理的制度安排,国外的公共选择理论是从经济学的角度考虑政治问题,那么我们也可以考虑从政治学的角度但用经济学的方法来考虑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物品问题,明确的说考虑把社会资本问题量化衡量,作为一个基本要素考虑整体的资源配置。

 

3、  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及产业集聚与中国经济增长

 

目前的三农问题多数是从三农问题本身着手,倾向于技术性解决手段的发现,这与当前三农问题这一经济难题解决过程中问题比较繁杂不无关系,但三农问题本身是一个经济问题,而经济问题的核心是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所以看待三农问题我们需要一个战略的全局的视角出发。简单的说就是要把三农问题放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稳定增长的框架内来审视其演变路径及未来方向,在整个整体的框架下再来考虑具体阶段的制度安排及技术性难题的解决应该更有意义。

中国的经济处于发展的一种混沌期,也就是城乡一体化进行中表现出来的城市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城市,农村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农村,如果把八十年代的中国整体经济比作一个鸡蛋的话,城市是蛋黄,农村是蛋清,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国体是蛋壳,那时候的中国经济经济蛋黄是蛋黄,蛋清是蛋清,泾渭分明,而现在经济实现市场化进程逐步推进时,各要素在一定意义上得以有限度的自由流动,形象的说就是蛋黄和蛋清混在一起而出现的混沌状态,那么现在的问题是将来的方向是什么呢?中国的经济问题将来会再次呈现所谓的澄清状态,即农业是农业,工业是工业,但那时的两个部门的效率和边际收益已接近均衡,资源没有流动的动力出现所谓的澄清状态。

目前这一混沌状态最显著的表现在两个问题上,其一是农民工问题,其二是农业产业化问题,而许多学者把农业的产业链条延长的产值也归入农业产值,这是混沌状态出现的原因,从整体意义上说,农业产业化只是一个过渡阶段,它是农产品精深加工和配置贸易等盈利较少,还不能从农业本身中脱离出来形成一个独立的产业。而农产品加工最终是属于第二产业的概念,但农业产业化是一个无法避免的特定阶段,我们可以很明确的看到将来的产业是农业本身的区域化和专业化分工,很有可能出现的是农业企业和国外农场式的经营模式,而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和科技的提高,农业产业化问题和工业化问题将合二为一,介绍的所有这些背景都是要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这一全局利益出发的,所以说现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点是工业化问题,难点是农业产业化问题,而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两个问题的共同特征都是能否实现产业聚集带来的规模效应和交易成本较低的好处。

所以简单的说,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工业化将促进农业产业化,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方向是农业产品加工工业化,而产业聚集是两者的共同路径,所以我们考虑的问题:1、如何建立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动力机制和完善制度?2、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有着怎样的关系?3、农业产业化对中国经济到底有着怎样的作用?4、如何协调推进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二者的产业聚集是否应该相互融合还是相互分离?未来这一研究需要建立逻辑更为清晰和更系统的系列假说,在此基础上运用数量分析方法来考证假说的正确,最终目的是建立起较为具体的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协调发展演进路径的制度安排。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