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成本太高了,基本上没啥好的解决办法,要不然为什么这种现象长期存在而不得解决。
对占座现象的一点思考:
一定范围内群体成员之间的博弈往往会促成某种惯例的形成,这种基于合作的惯例的形成既可以是有益的,也可以是缺乏效率的。一种常见的缺乏效率的惯例发生在众多高校当中,也是我们所熟悉的。“占座”现象无疑是普遍存在的,可悲的是,这种缺乏效率的现象不但没有得到改进,反而长期存在。
占座的惯例是在众多成员长期博弈中演化而来的,基于“成本——收益”分析策略的相互博弈在无线次重复博弈中,占座逐渐演变成为一种优势策略而被保留下来,这是一种有意识的合作现象,成员之间心照不宣达成一种默契。于是,在没有人背叛或很少人背叛以至于可以忽略不计的情况下,这种策略不断得到强化以致根深蒂固。很明显,这种成员之间相互不背叛或者即使有也是少量的现象的共同准则是维持这一惯例得以保存的重要力量。这种似乎是道德的准则反而成了不道德的惯例形成乃至强化,令人感到不可思议。
分析这种现象是很有趣的,也是值得思考的。基于“成本——收益”分析的策略是这样的:长时期占据一个位置可以很方便的让这个决策者在任何时候都能很方便的找到位置,只要所在的场所不挪威他用(要知道搜寻成本是相当高的,一方面,信息的不完全使你无法确定哪个地方还有空位置,另一方面,这种不确定性往往会产生阻碍成本,即因为不确定行可能使你对某一结果没有把握而放弃原先要执行的会给你带来收益的行动,这是机会成本,也是经济决策乃至日常生活决策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成本。);而前面提及的道德准则使得成员之间的背叛现象几乎可以忽略,因为所有人都认为其他人不会采取背叛现象——基于道德的约束,其他人也认为所有人都认为其他人不会这样……于是,不背叛成为共同信念,这种共同信念使得这种占座的均衡现象成为一种可行解,乃至最优解。当然更令人不齿的是一些仅凭一本笔记本,几张作业纸甚至一张报纸的廉价占座使得占座的成本即使不为零,也是极低的,与占座所带来的方便的收益相比这个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于是收益远高于成本的占座现象得以保留乃至强化。这样,我们经常会看到的是,一些人背着书包到处找位置,而许多没人的位置上摆放着书本,文具,水瓶,向人传递一种信号“此位置已被占用,你无权使用了”,更可恶的是有些位置被占着,但占座的人可能一个上午或一个下午都没出现,这种资源浪费难道不可惜么。
然而这种缺乏效率的不道德现象却在成员默契之下被人忽视。一直以来都在盼望着有一批人能够出来打破这种缺乏效率的均衡现象,走出这个“囚徒困境”。如果有那么一批人不遵守这个所谓的道德规范,该出手时就出手,往空位上一坐,如果超过一段较长的时间(比如说一个小时,记得师大图书馆当初有个规定,占座不能超过半个小时,否则视为放弃该位,这说明这种规定是有实际意义的)占座的人没有出现,那么你就可以使用这个座位并且有权排斥原来的人与你分享一个位置。那么,这些原先占座的人可能就不得不权衡要坐在同一个位置很长一段时间把该做的事做完,还是占座但不得离开超过规定的时间。但是,很可惜,一直以来这种现象都很少发生,似乎女生个个都是淑女,而男生个个都是绅士(我曾经在中午到图书馆看书时就这样往别人占着的但人已不在的位置上坐,结果发现至少在我看书那两个多小时内,这个位置的“主人”并没有出现过,当然也有的时候人会出现,我当然也会让开,再挑个没人的位置,就这么做,总能找到那么一个位置至少可以让你在一段时间内可以坐着看书的。但是就是这样一种有效率的做法也没有很多人效仿,至少我观察到的极少,似乎每个人都极有那种产权意识,但问题是这种类似于公共产品的学校图书馆自习座位并不是专属于某个人的,此时这种意识就是用错地方了)。而图书馆内的管制措施往往是半途而废,这些没有多说激励的额外劳动对那图书馆管理员来说是在浪费他们的本职工作的时间,他们自然没有动力去执行了,于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得了。
所以,虽然这种现象是在浪费资源,是缺乏效率的,但这种所谓的道德规范,甚至是不成文的默契却阻碍了帕累托改进,对此,唯一的辩词是先来先得,谁叫你不早来呢。但是即使都很早来,僧多粥少,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位置的,你也不能以此为由长期占据一个位置,而且还……
2008年11月23日13:2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