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3365 10
2009-02-27
<p>有人说高校扩招过快,超出了社会的需求,的确这是原因。市场讲究供需平衡,供大于求自然会出现失业。但是反观下为什么欧美国家的大学生比例远远高于我国水平却能灵活处理大学生就业问题呢。</p><p>也有人说学生期望太高,这属于老观点。对于现在的大学生而言,薪酬观已经比较合理。研究生和本科生争低薪岗位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应该不是过高,可谓已经过低了。</p><p>更有人说是ZF投资不够,每年每个学校几亿几亿地给补贴,学校仍然在那叫苦。如果这钱给中小企业,不知要盘活多少企业。学校的质量不是硬件,不是有多少房子,而是人。一般老一届的大学生都会感叹现在的研究生都比不上他们,为什么,难道当时学校有更多的房子,更多的钱?钱是堆不出好的教育的。</p><p>高等教育和初等教育本末倒置。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小学,初中,高中不关心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唯成绩定论,成天的作业,成天的课外辅导。而到了大学,老师却经常在课堂上讲提高素质,改善世界观等,全然不讲专业知识,没有大量的作业,没有任何监督。要知道一个人的性格,世界观等主要形成阶段是10-18岁,到大学时已经基本定型了,老师在那提的种种道德教育,大多是耳边风,难怪政治课是大学中最令人讨厌和无聊的课了。而且,初等教育中的学习基本和未来工作没有直接关系,那仅仅是基础。不管以前基础如何差,大学一年的认真复习,完全可以把初等教育中的缺陷弥补。但大学教育是直接和市场挂钩的,学校不严抓教育,培养出的当然是不完整品,甚至是残次品。比较下欧美国家,他们的初中生,高中生并不比我们好啊,可以说是差生,但是经过他们的大学教育出来的却是比我们优秀许多的社会人才。为什么,我们送进高校的是优质品,出来的却是残次品,别人送进的是残次品,出来的却是优质品呢?</p><p>这样畸形的教育体系中,问题的核心是“标准”。初等教育现有的情况,无非是有高考这道槛,逼得各个学校以录取率为求得生存的指标,一切以“录取率”接轨是必然的。教改的关键应该是标准的重新构建,比如道德教育改革,完全可以把语文课程中加入大量关于中国传统美德的课程,语文考试中就会有大量考人文情怀的题目。有了这个风向标,各个学校的语文老师自然会给学生补充大量道德,人文方面的知识,而且从小学到高考都不会怠慢。如果能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的学生,即使他的成绩在初高中时不理想,他也会自己努力,笨鸟先飞的,最后的成就也许更为辉煌。再比如对于大学教育,如果我们也设一个类似于高考的毕业考试,考试内容和研究生考试的科目基本相同,专业考试科目则运用金融联考的形式,考场纪律由学校交叉监考。当然卷子的难度要比研究生考试低许多,属于考查检验型的,而不是提拔型的。那么学生不会认真学习吗?老师不会不认真教吗?期末考试老师会默许作弊,考试成绩会睁只眼闭只眼吗?</p><p>我个人比较反对解决就业问题用扩招的方法的。那只是权宜之计,只会不断地加大学生的教育成本。70后是大批的高中生,少量的大学生。80后是大批的大学生,少量的研究生。希望不会90后是大量的研究生,少量的博士生。这样不过是不断延长学生的就业时间,如果质量不提高,90后的研究生也许同样被80后的本科生批评一代不如一代了。</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2-27 11:10:00

 对于楼主说的大学需要教育改革的想法深有同感,但是还用考试,就不敢恭维了

我主张大学里面教育的重要职能要社会接轨,美国大学之所以成功是因为这方面做得比较好吧,而不是要求严

我之前的大学,基本上考试前两周背一下就能得80多分了,而且还是专业课,对于大学里面的考试,我强烈抵制,要不干脆取消也行,省得老师和学生都费事,想点其他的办法解决会比较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27 11:14:00

补充一下,老师越给重点,分一般80多一点点,若不划重点的话,基本在90分左右了。

之所以这样并不是我们聪明,只是方法得当而已,所以重申一下,多考无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27 12:00:00
有些当然是比较自觉的啦,但是更多的学生不会很自觉地学习。如果大家的自觉性很高,也有理想有追求的话,根本不需要硬性指标的,就像古代很多文豪,大师不会考取功名,而自己修身养性。可是我们有这样强的自律能力吗?所以必须要有标准。而且根据定制法律的标准,我们应该假设人是符合管理学中的X理论的。
      如果认为大学考试很没意思,我也有同感,但是毕业时把所有学科,会计、经济法学、宏微观、管理学、国际经济学、金融学等等专业课程串成一张卷子,你保证能对答入流吗?我们学院有个师姐参加人民银行的考试时,初试就是这样的大综合,说实话没有好好地准备的话--很难。再退一步,临近毕业,再逼着你把大学所学的知识梳理一下,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
       人们常说工作后,自己的专业知识根本没有太多的用处。真的没用吗?我不知道工科是怎样的,但是至少我们经济学,进银行系统,会计,金融必须是熟悉的。而管理学,大量的内容是本来就是管理实践中总结的,难道一点用都没有?我大一下学期做过某公司的校园总代理,管理了一个30人的团队,还负责工资结算等。现在要考研了认真的读了许多书,才发现自己在管理团队时犯了很多错误,或者有很多更好的方法。我们常常局限在自己的经验中,然后又自以为是地把自己关在其中。读书有用,我想也只有勤读书的人才知道她确实有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27 18:36:00

建议不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3 09:39:0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