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2009-3-3 10:11:00
张老师的文章只是从一个视角对当前的金融危机作出一个合理的解释!没啥说的,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3 10:20:00

记得奥地利学派的主要思想是在金融危机中zf不该干预经济。

我比较赞同这个观点。zf救市等政策看起来像是在往经济危机的大火里洒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3 11:17:00

根据作者的观点,认为正是由于中国不开放的汇率制度和重商主义传统造成人民币被低估,贸易顺差过大,外汇储备过多,只有购买美国国债,把钱放在美国人那里,从而让他们产生所谓的货币幻觉,过度消费。现在美国人民的兜里缩水了,中国的东西卖不出去也就活该了。

可是我要提醒作者的是不要过度地把同情的目光抛向别人,而应从我国当前的国际贸易地位来考虑。我国虽已快速成长为世界的一大经济体,但出口贸易结构却是以中低端纺织、制造业为主,这样的出口结构本身就很脆弱,利润偏低,容易受到汇率等各种因素波动的影响;另一方面,国内的资本市场发育也不尽完善。因此,国家实行外汇管制,既可以保护国内出口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同时也可防止因汇率混乱带来的对国内资本市场的冲击,为其发展赢得时间。

至于这场金融危机的原因,至今仍有争论,其中有无特别的人为操作现在也很难下结论,郎咸平先生就是这样认为的。但作者在谈到金融危机根源的第四点原因时却直接以鉴定家的身份直接否定,似有不妥。

学术观点之争无可厚非,但出发点应该放在弄清问题,解决问题上。小弟不才,略发薄论,请各位指教。

希望国家的经济尽快好起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3 18:47:00

评论的人哗众取宠,缺乏经济学基本判断能力。不能就每条论据反驳来否定一个结论,必须建立自己推理才能说明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4 16:24:00

理辨乃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4 16:47:00
  总的来说,这篇文章内容严谨,观点明确,极具思想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4 22:12:00
不喜欢张维迎,他这篇文章有很多论据是张口就说,根本就站不住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5 12:03:00
写的很好,支持一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5 17:29:0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5 21:01:00

真的很不错,学习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5 21:04:00

楼主写得不错,很有想法。我是初学者,还评论不了是非,但坚决支持楼主发表见解。

其他的论坛友人,还望抱着求知与分享的精神发表见解与看法。讽刺与骂人都是不对的,完全不能带来真知,也无法让人体会思想碰撞激起火

花的快乐。愿真理让我们睿智,分享带给我们快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6 11:05:00
主义之争,谁也没能解决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6 12:27:00
以下是引用leeshixin在2009-2-28 16:22:00的发言:

            再来谈谈此次金融危机的根源问题。对金融危机根源的解释,什么说法都有。主要的说法大概有以下几种:

    1.监管不严论。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是就事论事,没有触及到问题的本质,勿需浪费口舌。都像我们中国这样,限制这,限制那,不敢创新,当然也就不会发生危机。如果没有经济改革,恐怕现在房价问题、收入差距问题、医疗、教育等等问题也就不存在,但没有人否定经济改革。借用小平同志的一句话,打开窗户,虽然苍蝇蚊子会飞进来,但新鲜空气也会进来,我们不能因噎费食。创新是有成本的。美国的繁荣与不断的技术创新和金融创新是分不开的。

    2.中国过度储蓄,美国人过度消费论。这种说法据说是从泊来品。我们不禁要问:那为什么美国人会过度消费?真的是中国过度储蓄所造成的吗?显然不是。这一点张维迎已经做了批判,中国家庭储蓄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是降低的,从1996年的30%以上下降到2000年的25%左右,之后就没有大的变化。退一步说,即使中国人过度储蓄也不必然导致美国人过度消费。为什么不是法国人过度消费?为什么不是英国人或者德国人过度消费?这个原因也站不脚。

    3.美联储利率过低论。这种观点也是张维迎所推崇的奥地利学派的解释。张维迎谈到,根据他们的理论,20年代美联储实行持续的扩张货币政策,利率定得非常低,信贷规模膨胀,最后的结果必然导致大危机、大萧条。在张维迎看来,这次危机的根源和1929年那次危机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利率过低扭曲了资源配置信号,不该投资的项目被企业家所投资,不该消费的房子被购买。越来越大的投资需求导致原材料价格和工资的相应上涨,当政府没办法如之前那样继续实行扩张政策时,股票和地产泡沫破灭,投资项目纷纷下马,大萧条由此发生。至于为什么政府没办法如前那样继续实行扩张政策,张维迎没有解释。

    4.金融阴谋论。纯属瞎扯,鉴定完毕。

    现在说说我对这次金融危机原因的分析。

    我认为,这次金融危机与中国的汇率制度有关。也许很多人出于爱国情怀,难以接受这种解释。但经济学必须讲实话,不能受到感情与情绪的影响。

    一直以来,中国汇率制度基本上像港元那样钉住美元,在8.27附近非常小范围的有管理的浮动。但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比美国快,而且长期有重商主义倾向,以出口导向为主。这种政策必然要求人民币升值。但政府对汇率的管制,使得汇率机制被人为扭曲,人民币被大大低估,其实相当于人为贬值。这样,恶性循环就开始了。汇率低估导致贸易顺差增大,进而导致汇率更加扭曲、低估,进一步刺激出口,表现出来就是外汇储备呈指数式增长,1996年至2008年我国外汇储备从1000亿美元增加到2万亿美元。由于汇率固定,央行必须投放相应数量的人民币,很容易算出,近16万亿人民币。由此,不用去统计局调查便可知,97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货币供给量的增长一定大大高于货币需求量的增长。货币发行量的被动扩张,按照货币主义学派的观点,引发了通货膨胀或流行说法“流动性过剩”,其实都是一回事儿。通货膨胀导致工资上涨,这时候人们的“货币幻觉”就出现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觉,前几年忽然发现自己有钱了,钱好像比以前容易挣多了。于是,消费增加,接着企业家的“经营幻觉”也出现了,好像只要生产就能卖出去,投资就能挣钱,泡沫开始出现,直接表现是房地产、股市暴涨。接着,政府发现苗头不对,经济有些过热,于是出现了周小川07年连续加息6次的荒唐事儿。小注一下:如果看到经济过热就连续加息,你我都可以去当央行主席了。紧缩银根的结果,企业家也发现,投资成本太高了,减少投资吧;老百姓也发现,钱不好挣了,减少消费吧。这一链条下来,当然还不至于让中国经济在08年第四季度大滑坡。

    再来看看美国的情况。中国外汇储备急剧增加,怎么办?投资!什么比较安全?当然是美国国债。于是乎,外汇储备大量换成了美国国债,美国人发现,自己的钱好像多起来了,哈哈!花呗!也不管它是借来的还是自己的,这是美国人的“货币幻觉”。于是,美国消费增加,房地产价格高涨。美联储发现不对头,2004年开始连续17次加息,决不能出现通货膨胀,这也是格老所擅长的。好家伙,基准利率很快从1%提高到近6%!这种势头谁受得了?于是泡沫开始破灭,房地产价格下跌,次贷开始。在乘数加速数原理及层层传导效应的作用下,金融危机开始酝酿。接着,美国消费快速收缩,进口急剧减少,中国订单数急剧下降,于是,中国的企业家发现,不仅投资成本提高,而且东西也不好卖了。看过完美风暴吗?中国的情况就是如此!于是不仅出口锐减,而且投资也掉头向下,老百性也害怕了(或许是因为没钱了,都在“增加财产性收入”的号召下入市套牢了),消费大减。

   

楼主写的不错,但有些观点不敢苟同:

1。楼主说创新是有成本的。这我非常同意。美国繁荣的金融市场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各色各样金融创新工具的出现与发展。但个人认为,监管不严的确是金融危机发生的根源之一。本来注重信用的氛围造就了华尔街,而信用的崩溃,高层人员的腐败毁掉了华尔街。人性逐利,没有良好有效的监管哪来的健康有序的发展?

2。楼主把美国消费增加,通胀的原因解释为中国用过多的外汇储备购买美国的国债,根据美国财政部09年2月2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持有美国的证券,加上对美国的长期短期债权,总共是1205Billions of dollars,只占11.6%,而日本持有的则居首位,占12.4%,所以怎么可以说中国是“罪魁祸首”呢?

Table 2. Foreign holdings of U.S. securities, by country and type of security, for the major investing countries into the U.S., as of June 30, 2008
(Billions of dollars)

 

Country or category

Total

Equities

Long-term debt

Short-term

 

 

 

 

ABS

Other

debt

1

Japan

1,250

199

163

823

66

2

China (Mainland)1

1,205

100

376

700

30

3

United Kingdom

864

376

90

375

24

4

Cayman Islands

832

317

230

227

58

5

Luxembourg

657

191

81

315

71

6

Canada

456

20

74

357

5

7

Belgium

441

321

17

86

17

8

Ireland

401

75

76

113

136

9

Switzerland

391

141

30

143

77

10

Netherlands

314

162

25

107

21

11

Middle East Oil Exporters2

312

188

45

70

9

12

Germany

247

71

49

117

10

13

Bermuda

223

*

*

139

84

14

France

222

133

28

47

14

15

Singapore

210

52

59

77

21

16

Australia

162

2

*

159

1

17

Russia

160

94

13

49

5

18

Korea, South

150

11

37

100

2

19

Hong Kong

147

29

19

83

17

20

Taiwan

137

81

9

41

7

21

Norway

133

18

2

96

17

22

British Virgin Islands

131

8

24

89

10

23

Mexico

127

76

25

24

1

24

Brazil

107

53

3

34

17

25

Sweden

88

53

1

32

3

 

Country Unknown

185

1

*

183

1

 

Rest of the World

772

200

59

378

135

 

Total

10,324

2,969

1,532

4,962

861

 

of which: Official

3,493

363

475

2,281

373

 另外,美国财政部用国债筹来的钱不是直接到消费者手中的,而且这些钱不仅仅用于促进消费,为了维护美国的国际地位,还会用于支持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比如技术援助项目,为多边发展银行筹集资金,清算债务,鼓励投资,维和反恐等等等等。这些具体数据都可以查到。

 

 

 

[em01][em01][em01][em01][em0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6 13:11:00

支持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7 16:18:00
白花齐放 百家争鸣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7 20:27:00

俺的功底还不够,不敢乱加评论,不过我还是相信市场经济,但是政府的参与也是不可少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7 21:28:00
真的成了主义流派之争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8 01:06:00
謝謝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9 11:12:00
  “1.监管不严论。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是就事论事,没有触及到问题的本质,勿需浪费口舌。都像我们中国这样,限制这,限制那,不敢创新,当然也就不会发生危 机。如果没有经济改革,恐怕现在房价问题、收入差距问题、医疗、教育等等问题也就不存在,但没有人否定经济改革。借用小平同志的一句话,打开窗户,虽然苍 蝇蚊子会飞进来,但新鲜空气也会进来,我们不能因噎费食。创新是有成本的。美国的繁荣与不断的技术创新和金融创新是分不开的。 ”
  对于这一点我与楼主意见一致,对于我国,很多的管制和对于后发优势的运用,使得中国经济不像是美国那样永远走在世界的前沿,中国再走前人的后路。这样少了危机也缺少了活跃和创新。
  我依然相信自由经济,中国部正在向自由经济前进么。一个自由的市场经济有着自然的稳定性,只要一些条件适合,相关的机制得体,自由的市场经济还是靠得住的。我有个这样的想法,这次危机是否是美国自由经济和世界各国的不自由经济的一次冲突呢??
  略发感想,有不对的地方请给与纠正。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9 22:11:00
总之我信奉自由主义,中国政府确实太爱瞎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9 22:18:00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11 21:59:00
似乎楼主对金融危机的原因的分析好像也是中国买美国国债,借了太多钱给美国,美国人消费过度,美联储为了防止泡沫越吹越大加息,结果金融危机了。但是根本问题还是美国自身出了问题,其它条件都不变,如果美国金融监管严一点,控制一下金融创新。美国对没有老百姓没有还款能力的消费控制些。危机就不好发生,至少不好是这次这么剧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12 12:59:00

张是搞博弈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12 23:52:00

很多人无论是搞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的都喜欢把能够有力支撑自己论点的证据放在显要的位置,而对于事实上存在,而且有可能起着非常重要作用的证据却视之无物,甚至予以扭曲,张维迎教授也不例外。不过值得庆幸的是,看的出这篇文章是出自张维迎教授自己的手笔,没有用廉价学生代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13 08:19:00
这篇文章还有一个问题,张教授认为,正是以1929-1933年大危机为契机,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最强的国家,由此推及中国与美国的关系是否能够重演美国与英国地位转换的好戏。可是,据我所查证的资料,美国在1894年就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并非大危机成就了美国。看来再大的腕儿也有信口开河的时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13 12:16:00
不太喜欢张,但是还是会看他的文章,觉的LZ写的很有道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13 14:01:00

楼主行文的一点小问题“事实是,胡佛政府的确制定了惊人的关税税率,但扩大公共投资却没有。”

楼主应该去百度一下胡佛大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25 12:03:47
楼主的文章写的不错,我好好读一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27 21:38:09
我不赞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28 12:55:13
写的不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