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34847 116
2009-02-28

    话题有些大,有标题党之嫌。

    张维迎是我个人比较尊重的、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像我等无名小卒,敢于对张维迎的观点指手划脚,实在有点大不敬。但笔者认为,学术面前,人人平等,自由宽容的学术氛围也是中国经济学必不可少的因素。

    这段时间,张维迎在《经济观察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经济危机面前,重温奥地利学派》。网上有些地方为哗众取宠,直接名为《张维迎:彻底埋葬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这篇文章成为各大网站讨论与争议的热点,其中有批评的、有辱骂的,但好像都没说到点子上,这样就不是学术交流而成为了人身攻击,不太理性。

    总的来说,这篇文章内容严谨,观点明确,极具思想性。因为我个人也坚定不移地信仰市场经济,主张自由选择而不是政府过多干预经济。但仔细读来,还是发现了文章中的一些问题,现讲出来,让大家评议。

     主要有两点:

      1. 文章中提到,“让我们回顾一下八十年前发生的那次大危机。这次危机发生背景虽然与那次有所不同,特别是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但也确实有许多相似的特征:危机之前,一方面,技术创新,生产率提升,经济高速增长,价格水平稳定甚至下降,似乎一切正常;另一方面,银行信贷持续扩张,流动性过剩,贷款利率低,固定资产投资强劲,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泡沫严重,似乎难以持续。”

    事实上,2004年6月开始,美联储就开始发现通货膨胀的苗头,至2006年7月美联储连续17次加息,次数之频繁让人惊叹!正是这种急刹车,让美国房地产业不堪重负,泡沫破灭。

    2. 文章中还提到,“如果不是胡佛政府的干预(包括扩大公共投资、限制工资下调、贸易保护主义法律等),那次危机也不会持续那么长时间。

    事实是,胡佛政府的确制定了惊人的关税税率,但扩大公共投资却没有。“胡佛则预言减税会让城镇野草遍布,农场荒芜,一片荒凉”,“他对胡佛那一套要增税、减支、紧缩货币供给的方法非常不屑”--摘自《罗斯福传》。

    从中看出,胡佛政府并没有扩大公共投资,而是减少政府开支、紧缩货币供给,在凯恩斯经济学看来,这是多么荒唐可笑的美国政府,在经济衰退时期,为了平衡财政预算,竟然实施紧缩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还事实以真相,胡佛政府并没有扩大公共投资。真正实行凯恩斯经济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是罗斯福政府。在此,笔者的观点是,一个有效的政府,是在经济发展不出现大问题的时候,政府不应该过多从事投资活动,而在经济发展出现危机时,应该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恢复信心。因时制宜,不能刻舟求剑。凯恩斯经济学派,奥地利学派,一个主张使用“看得见的手”,一个主张使用“看不见的手”,至于用哪只手,要根据经济形势而定。

   再来谈谈此次金融危机的根源问题。对金融危机根源的解释,什么说法都有。主要的说法大概有以下几种:

    1.监管不严论。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是就事论事,没有触及到问题的本质,勿需浪费口舌。都像我们中国这样,限制这,限制那,不敢创新,当然也就不会发生危机。如果没有经济改革,恐怕现在房价问题、收入差距问题、医疗、教育等等问题也就不存在,但没有人否定经济改革。借用小平同志的一句话,打开窗户,虽然苍蝇蚊子会飞进来,但新鲜空气也会进来,我们不能因噎费食。创新是有成本的。美国的繁荣与不断的技术创新和金融创新是分不开的。

    2.中国过度储蓄,美国人过度消费论。这种说法据说是从泊来品。我们不禁要问:那为什么美国人会过度消费?真的是中国过度储蓄所造成的吗?显然不是。这一点张维迎已经做了批判,中国家庭储蓄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是降低的,从1996年的30%以上下降到2000年的25%左右,之后就没有大的变化。退一步说,即使中国人过度储蓄也不必然导致美国人过度消费。为什么不是法国人过度消费?为什么不是英国人或者德国人过度消费?这个原因也站不脚。

    3.美联储利率过低论。这种观点也是张维迎所推崇的奥地利学派的解释。张维迎谈到,根据他们的理论,20年代美联储实行持续的扩张货币政策,利率定得非常低,信贷规模膨胀,最后的结果必然导致大危机、大萧条。在张维迎看来,这次危机的根源和1929年那次危机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利率过低扭曲了资源配置信号,不该投资的项目被企业家所投资,不该消费的房子被购买。越来越大的投资需求导致原材料价格和工资的相应上涨,当政府没办法如之前那样继续实行扩张政策时,股票和地产泡沫破灭,投资项目纷纷下马,大萧条由此发生。至于为什么政府没办法如前那样继续实行扩张政策,张维迎没有解释。

    4.金融阴谋论。纯属瞎扯,鉴定完毕。

    现在说说我对这次金融危机原因的分析。

    我认为,这次金融危机与中国的汇率制度有关。也许很多人出于爱国情怀,难以接受这种解释。但经济学必须讲实话,不能受到感情与情绪的影响。

    一直以来,中国汇率制度基本上像港元那样钉住美元,在8.27附近非常小范围的有管理的浮动。但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比美国快,而且长期有重商主义倾向,以出口导向为主。这种政策必然要求人民币升值。但政府对汇率的管制,使得汇率机制被人为扭曲,人民币被大大低估,其实相当于人为贬值。这样,恶性循环就开始了。汇率低估导致贸易顺差增大,进而导致汇率更加扭曲、低估,进一步刺激出口,表现出来就是外汇储备呈指数式增长,1996年至2008年我国外汇储备从1000亿美元增加到2万亿美元。由于汇率固定,央行必须投放相应数量的人民币,很容易算出,近16万亿人民币。由此,不用去统计局调查便可知,97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货币供给量的增长一定大大高于货币需求量的增长。货币发行量的被动扩张,按照货币主义学派的观点,引发了通货膨胀或流行说法“流动性过剩”,其实都是一回事儿。通货膨胀导致工资上涨,这时候人们的“货币幻觉”就出现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觉,前几年忽然发现自己有钱了,钱好像比以前容易挣多了。于是,消费增加,接着企业家的“经营幻觉”也出现了,好像只要生产就能卖出去,投资就能挣钱,泡沫开始出现,直接表现是房地产、股市暴涨。接着,政府发现苗头不对,经济有些过热,于是出现了周小川07年连续加息6次的荒唐事儿。小注一下:如果看到经济过热就连续加息,你我都可以去当央行主席了。紧缩银根的结果,企业家也发现,投资成本太高了,减少投资吧;老百姓也发现,钱不好挣了,减少消费吧。这一链条下来,当然还不至于让中国经济在08年第四季度大滑坡。

    再来看看美国的情况。中国外汇储备急剧增加,怎么办?投资!什么比较安全?当然是美国国债。于是乎,外汇储备大量换成了美国国债,美国人发现,自己的钱好像多起来了,哈哈!花呗!也不管它是借来的还是自己的,这是美国人的“货币幻觉”。于是,美国消费增加,房地产价格高涨。美联储发现不对头,2004年开始连续17次加息,决不能出现通货膨胀,这也是格老所擅长的。好家伙,基准利率很快从1%提高到近6%!这种势头谁受得了?于是泡沫开始破灭,房地产价格下跌,次贷开始。在乘数加速数原理及层层传导效应的作用下,金融危机开始酝酿。接着,美国消费快速收缩,进口急剧减少,中国订单数急剧下降,于是,中国的企业家发现,不仅投资成本提高,而且东西也不好卖了。看过完美风暴吗?中国的情况就是如此!于是不仅出口锐减,而且投资也掉头向下,老百性也害怕了(或许是因为没钱了,都在“增加财产性收入”的号召下入市套牢了),消费大减。

    以上是我的个人看法。恳请关注中国经济的朋友提出批评意见。

   打了这么多字,真累。希望大家多多支持!绝对原创。我得向版主要求加点分。哈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1 10:22:22编辑过]


wesker1999  金钱 +100  魅力 +20  经验 +50  奖励 2009-3-1 4:10:33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2-28 16:28:00
自己先支持下。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28 16:37:00

n年多过去了

邹到现在还不遗余力在其博客张贴 张的 假文凭

背后是学术之争

前者喜欢马克思

后者埋葬凯恩斯

顺便也一并埋葬谁谁

嘿嘿

志不同

不争是不可能的

大家要站好队啊!


如果没有凯恩斯(xx思),我们是不是会好点?

[em13][em13][em13][em10][em10][em10][em06][em06]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2-28 17:41:12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28 16:57:00

主义之争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28 17:03:00
赫赫,“张瓜分”的fans 还真不少~~
论坛就是论坛,百花齐放啊~~


[em01][em0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28 17:05:00
张维迎,学阀而已,不值一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