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27612 89
2009-03-01

     看了本论坛关于张维迎的演讲的讨论,感觉张维迎在其中论述的东西中,如果有新奇的成分,必然是对凯恩斯主义的否定,和对奥地利学派的推崇部分。这与现在普遍实行的凯恩斯主义大相径庭。其余的部分根本就是应景而写而已。那么讨论的关键点就是张维迎认为凯恩斯不能救市,这种观点是不是错了,哪儿的逻辑错了?而论坛中的那一个讨论根本对此没有什么建设性的涉及。也是基于此,我希望能够也发起一个话题,能够得到真正对凯恩斯和自由学派有所了解的人的指教和探讨。

    我不知道别的人对于这篇演讲作何看法,对于我而言,他可能多数的内容都是简单的,其实我相信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只要是知道些经济学史实的,和学习过宏观经济学的都会感觉他的话多数就是对一些基本理论的概括和引述而已。心中反对他的人肯定会骂他什么也没有说,而支持他的人又多数会说那是“大繁至简”的更高境界了。这也要求我们在评述时能够尽量用到理论的东西(当然要考虑这个理论在特定的情况下适用与否),对于那些评价说好像我们喜欢照本宣科了,我的意思是任何有意义的讨论必然都要有立足点,还有什么比书中的被证明过多次的立足点更让人信服的呢?正如我下面也要提到的:标新立异固然是真正的新思想的起源,然而为了标新立异而标新立异就没有必要了。---写在前面


    进行说明之前先举一个事例可能有助于表明我们的认识。就是因为,至少是表面的因为华尔街的贪婪而造成的金融危机,鹜信自由经济的美国为什么没有采取放任市场去惩罚那些贪婪者,而是迅速的采取大规模的金融救援计划呢?更有意思的是为什么在政府这样做的同时,那些一直宣称自由经济的美国这么多经济学家集体失声了呢?为什么都默许了这个早已被唾弃的凯恩斯的政策了呢?这些事实可能让我们在评价的时候不要太主观了,而要小心谨慎才行。

    我的观点是和张先生相反,认为凯恩斯主义才是刚开始复兴而已。然而在进一步讨论之前还是从理论上,或者说先从最根本的地方理解凯恩斯是什么吧。毕竟这里的人都读过各种进一步的书籍了。所以我们的说明只需要到凯恩斯的适应范围是什么就可以止住了,毕竟,进一步的讨论和要说的问题无关。凯恩斯主义从主张上说的是政府应该采取大大的干预,引导经济的政策行为。这一理论自产生一来便受到了诸多批评责难,然而如果它能够长时间的作为指导政府行为的主流经济学派(萨缪尔森语),这里显然有他正确的地方,不是一句认为这种行为就像是给一个吸毒的人注射吗啡这类比喻就可以直接否定的。我希望我所说的直接是凯恩斯那本经典书上的内容,而不是他的学生的对他的理解而写就的书。凯恩斯认为政府应该大力干预经济事务,取决于他的一个信念:

           有效需求不足。(通论第一卷)

任何其余的结论都是在此之上的演绎。然而正如凯恩斯所说:经济学如果出现错误,一般而言不可能出现在精心设计建构的上层建筑中,而是出现在最根本的假设上了,这点确实为很多人所忘记或者干脆忽视,而一味的横加指责---对凯恩斯主义的正确评判就是对于有效需求理论的正确评判。我们可以相信它,或者不相信它。然而必须明白因为它是凯恩斯理论最根本的假设,所以对它的本身至少从理论上是无法证实或者证否的。正如对于欧式几何的第五公设是无法证实或者证否的一样。然而我们却可以从现实去检验假设的正确性,这一点和自然科学的检验也是一样的。

    这样一来,就把问题转换到了有效需求不足的假设是否适合现在的情况这个问题上来了。

    任何对凯恩斯的理论持不信任的学说,我相信没有比弗里德曼的那篇自然失业率的文章说明的更直接和更深刻的了,(理性预期学派干脆就直接假设市场出清(长时间的静态的失业率不存在是其中的一类),),因为它是直接阐述不会存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为什么呢?因为需求是就业量的函数,弗里德曼认为现实不存在非自愿的(大规模的)失业,那又怎么会出现有效需求不足呢?如果看看自50年代早已从危机中恢复过来的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而言,这点不相信有效需求不足的认识可能就是更为正确的了。也就是说有效需求不足的假设不适于这几十年来国家的史实。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肯定就应该不要干预市场了。因为无论是现实还是理论都早已说明,市场的活动在满足一些假设的完美的条件下是最有效的能够进行资源配置的行为了,任何政府行为或者是扭曲,或者是拖沓。然而我们来看凯恩斯理论的产生,恰恰是危机的那时候,他所说的需求理论的不足,说的是确实存在的像现在一样的大规模的强制的失业情况。现在不是过去几十年来的任何一个时期,而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在,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我们还有理由相信至少现在也是有效需求充足的时候吗?全世界大规模的失业难道还是一句自然失业率能够说的完的吗?大规模的失业必然造成有效需求不足这是不容质疑的情况了。政府该不该干预这一点也是自明的。有人因为疑议政府的干预肯定有诸多扭曲和浪费还有不公平而否认政府的干预行为。用什么对吸毒的人注射吗啡这种无聊的比喻来指责。然而我想说,选择本身就是一种代价。如果真要是用比喻,我愿意用这样的一个:

    政府干预就像是对生命的拯救,而拖沓,可能的不公平就像是要付出截去手足的代价。如果可能,谁都期望是两者都可保全,然而如果两者必须取舍,那么截肢以保全生命是必然明智的选择。然而为了所谓保全肢体而不问生命的现实情况永远都是愚蠢之极的行为。

    如果说市场的自我恢复的能力,就像一个弹簧可以自我恢复一样,我们可以相信在任何的情况下都能够进行吗?把弹簧拉直也还可以吗?美国政府金融救市行为正是基于对这一认识的理解而已。谁都期望可以惩罚那些贪婪者,然而惩罚他们所采取的放任市场的行为如果最后带来的是对整个国家的惩罚,这个责任谁来负责呢?很多人因为政府救市行为的负影响来指责政府救市本身的行为。我只能说可能是因为他根本就没有分清目标,手段和效果的关系。政府行为必然伴随着负影响,这是无法指责的事实了,我们要考虑的恰恰是应该是建议政府采取什么样的手段能够把负影响降到最低而绝不是直接因为负影响而就反对了政策本身了。不摔跤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一直躺着不要起来,那些因为负影响然后就指责政府干预的人和提出躺着的建议有什么区别呢?负影响说明了采取的手段有问题,怎么就理解成了是目标有了问题了呢?一个是马车的问题,一个可是拉车的马的问题了。

    对于那个认为罗斯福新政的成功不是凯恩斯主义的成功的看法,我不知道该如何去说明了。我不知道胡佛是否采取了如文中所说的扩大公共投资的政策行为,即便真是如此了,难道从这就可以直接否定了凯恩斯的政策的无用性了吗?我们能把一个效果等价与目标本身吗?如果能够再现胡佛那时候的政策,我们能够说,他的不成功不是因为那些措施错了,而更可能是他使用的不到位或者不正确。因为从大萧条时期的各种资料都可以看出来,那时候的净投资都是副的,这说明了胡佛的公共投资即便就是有,也是很小的一部分,杯水车薪,根本就不能取代社会资本不愿意投资的部分,或者说,就是还不足以拉动需求。这怎么能说明凯恩斯主义是错的呢,那随后的罗斯福的公共投资达到了1.3万亿美元又说明了什么呢?仅仅一句只是胡佛政策的延续就可以了吗?然而胡佛的政策如果说真正不起作用的,最重要的原因还是金融体系的混乱而已,这个在弗里德曼的著作中已经被深刻的批判过了。四年的通货下降了近一半,信用体系全部崩溃。这不是采取政策的结果,这是因为没有采取政策的结果!正如弗里德曼所说,货币不应该自身成为经济不稳定的因素。而这恰恰是胡佛没有做的。罗斯福上任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就不要说了吧。

    难道我们能因为胡佛的什么公共投资就直接来说明凯恩斯错了吗?而不是去好好检验为什么没有达到效果。还是手段和力度的原因,而绝不是说明本身错了。

    奥地利学派解释经济危机或许就是对的,但是那已经没有用了,我们要说的怎样治理经济危机,这是另一个问题。在这一段的最后我要说明,凯恩斯主义不应该成为长期的行为,而只是在特定的情况下所必然要采取的措施,如果市场就像一个在路上行走的人,在它很平稳的行走的时候我们根本没有必要去触碰,然而如果它掉进了沟里了,难道我们也会是不问它的能力范围而等着它自己爬上来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9 22:13:26编辑过]


猫爪  金币 +1  魅力 +20  非常棒的帖子,老兄可谓有识文之慧眼。 2009-3-2 10:41:53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3-1 16:55:00

楼主说的非常好!下面说一下我的看法:

1. 我觉得争论的源泉在于经济学的理论来源于实践,但是实践在不断的变化。

2. 理论用来检验过去的实践以及指导现在的实践,无论如何都会有偏差。

    我觉得在这一场争辩中,楼主说的“凯恩斯认为政府应该大力干预经济事务,取决于他的一个信念:有效需求不足”,我是完全同意的,并且认为这是凯恩斯的一个天才的想法。正如楼主在文章中反复说明的问题,简言之,就是在什么情况下会超出市场本身的调控,超出这个范围的时候就是政府需要干预的时候。

     同时楼主也说到了“凯恩斯主义不应该成为长期的行为,而只是在特定的情况下所必然要采取的措施”,这一点我也非常赞同。当然,这也是凯恩斯的学生们试图解释短期经济的原因,不应该说他们解释的错了。

     至于另外一方面,自由经济学派们所崇尚的“经济自由”,正如哈耶克所说的那样,可能政府的过渡的干预正使我们“通向奴役之路”。经济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正如弹簧被拉长了(但是没有被拉直,同时可以返回原状),可以通过自由的调整回复到原来的状态,调整的过程也是合意的,而政府的干预反倒使得经济被限制在某个地方,将来有可能出现崩溃。

  既然这样,那么我们就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1.如果我们要解释政府要不要干预经济,就要明白经济自由运行到底会不会出现问题,但是大萧条的出现使得人们怀疑自由经济的合意性,这正是凯恩斯的工作。这也就是所谓的“事后的”问题。也正是楼主所说的“难道我们也会是不问它的能力范围而等着它自己爬上来吗”?

2.其实凯恩斯的更深的意思是想:我们怎样才能让它不掉到坑里呢?或者说是凯恩斯的学生的想法,他们的工作其实概括起来就是,你掉到坑里,我们可以把你救起来;还可以告诉你如何避免下次再掉下去。所以这就引出了第三个问题。

3.到底是按照凯恩斯的说法来做不容易掉到坑里去呢,还是我们不要管他,下次他可能就会乖了呢?

   我的看法是这样的,

首先,人们是利己的,这是好事,但也绝对是坏事。正是由于这一点,那就意味着,如果下次还有机会,每个人又会投机,也就是说:经济永远不可能学乖。

其次,掉到坑里了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是不是有什么吸引力使得他们往里跳呢?如果政府这一次在他掉下去的时候拉住了他的手,那么会不会导致下一次摔得更厉害呢?

第三,如果出现了大萧条的情况,整个经济信心崩溃了,那么政府不干预就是见死不救了。但是是不是每一次都会出现大萧条呢?

最后,我们与其说关注历史,不如说是关注我们的将来,我们拼命的寻找历史的证据,不过是想证明我们不应该犯过去曾经犯过的错误,但是每一个明天都是"random walk",“事后的”理论怎么可能解释得了“事前的”事情呢?


猫爪  金币 +1  魅力 +10  非常棒的回复,老兄同样有识文之慧眼。^_^ 2009-3-2 10:43:46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2 00:56:00

帖子加精了。

楼主有空编辑一下文章的格式吧,把我眼睛看花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2 01:15:00
HAO!!
[em01][em17]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2 09:30:00

[em01]

说的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2 10:43:00
en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