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高级会员区
3412 6
2009-03-03
       何谓“创新”?我理解的“创新”就是:创新与不创新不是仅凭个人主观认识的,它不应当是一种个人的主观想法或观点,而是要根据与当前研究与实践现状的比较,从而得出是否是创新的结论;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判断是否有创新的价值同时也要看该提出理论的体系构建是否严密,倘若实施是否有可行性和效益性,等等。而观之目前的大学管理类教材,前沿性(理论与实践)、务实性和创新性都不够,有见地的思考不够,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从某些方面来说,目前的管理学发展一个是有可能某些领域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已经进入误区,另一个是某些领域的研究现状还十分落后,不仅跟不上实践的发展,更谈不上以创新的理论来引领实践。

       我有个原创课件,基于现有通行教材版本,对《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的某些关键内容上等有改进,比较务实和创新。在课件中还列出了本观点(方案)与其他观点(方案)的比对,同时课件中还提供了一些补充证明的资料链接。建议朋友们有心光大管理学的话,不妨下载参考,或能有助益或启发。


       当然,我的观点极可能得不到权威们的关注,因为是中国式原创的,没有国外权威的理论作为背景和注脚,自然不容易引起人们多大的兴趣,甚至观点也与既得利益集团有碍,与主流学说相左,当然还有很多与本研究价值无关的不利因素。。。  。。。当然,以上也极可能是我个人的度君子之腹的狭隘想法。但衷心希望同行朋友们能够关注并参与进来,多以务实心态多做有用学问,以使我国的管理学科能得到真正发展。

        关于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区别,我认为要按具体学科来比,不能一概地指,不应该笼统地讨论这个问题。比如劳动经济学、人事管理经济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差别,我觉得前者更重于宏观管理层面,以及在研究具体管理问题中多用了一些假设,从而使得出的结论可能有局限;而人力资源管理则比较务实,考虑到人性的复杂性,侧重构建复杂的制度机制来解决层出不穷变化多端的员工心理、行为和由此产生的各种管理问题。所以,个人认为,劳动经济学和人事管理经济学这二者与人力资源管理在解决同一问题上,前二者的研究可能泛化虚无多一些,限制条件的假设多一些,侧重分析层面的内容多一些,而人力资源管理学则更重实效,既源于经济学分析的基础,现时又落脚于解决好实践问题,故与前者相比,不仅兼具其精华,而且实质性的内容更多一些,解决方案更周全一些。故,就人事管理经济学与人力资源管理来说,在研究相同或各异的一些问题时,前者容易陷入脱离实际搞所谓纯理论的“伪科学”(于实无用而自以为“是”之研究),而后者则容易陷入考虑不周全方法不得当的“无效管理”。对于同时兼具经济学与管理学研究属性的研究来说,则既可能陷入虚无,也可能陷入无效之研究,也可能二者兼具。只有在研究中,既吸收经济学分析之细密优点,又考虑到管理实际之多变复杂因素,构建制度时多用系统思维多分析人和环境的复杂性,并想应对之法,以模块的方式将各种好的可灵活机变的小方案组合成管理的大方案,这样以系统的观点才有可能最终构筑出较为理想的整体管理解决方案。

       附本论坛链接:


         2009最新突破性研究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课件(创新版)(5.2 MB) 免费下载

                               “动态股权激励模型”系列论文.rar  (6.33 MB) 免费下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3-3 22:54:00

       一、一种新型激励理论与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动态股权激励模型”激励方案体现了中国传统儒家“中庸之道”文化精髓,是一种借鉴“精细管理”技术的以“推进新和谐”(即基于现有岗位和相对业绩进行统筹分配所实现的公平基础上带来的心理和谐)为指导思想的新型激励理论。
        它体现了“革命性”与“人性化”、“效率与公平”、“历史贡献与现实贡献”统筹兼顾的管理思想,能更科学有效地解决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道道棘手难题,包括如何实现股权的动态化,如何将绩效因素融入到现有的分配方案中,如何实现“不同职级以及同职但不同级员工岗位职务的动态交替更叠”等。


        动态股权激励模型的三个功能:
       一、基本功能。用以改善一切有形无形凡是涉及分配的问题。包括各种收益资源的分配,如股权分配、股权分红、工资分配、奖金分配及福利分配、权力分配等其他资源分配,还包括承担责任比例(负收益)的分配。
        二、核心功能。用以改善股权或岗位等因素由于过于固化缺乏弹性而影响股权或职务等因素的激励效果的问题。
        三、扩展功能。本功能用以实施动态化的岗位管理。通过将一定的股权比例与岗位聘任挂钩,然后同时采取上述一、二的做法,从而形成从收入到股权,从股权到岗位的全过程动态管理机制,产生比一般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更大的激励约束效果。
        如果三个功能齐备,即同时在管理实践中运用,那么这样实施所产生的激励约束效果相比其他任何管理体制和方案来说,其所呈现出来的独特的制度效应是十分明显的。

        二、适用范围


      “动态股权激励模型”激励理论与方法适用于以下方面:
         1、能对现有人力资源管理、薪酬管理教科书中所介绍的职位工资、技能工资、绩效工资等传统工资体系在设计中存在的激励缺陷加以修正和完善;
         2、能应用于各种股权激励设计方案中,提升现有方案的激励约束效果,解决所存在的诸多不足;
         3、在收入分配上,动态股权激励模型可以自成体系。动态股权激励模型能广泛应用于股份制及非股份制的任何所有制类型的企业和事业单位,理论上对政府行政机关和社会公益组织的分配活动亦适用。
        4、动态股权激励模型不仅适用于收入分配活动,而且对一切涉及资源(有形或无形)分配的活动均适用。
       由上可知,动态股权激励模型激励理论与方法的提出,不仅极具理论意义上的创新,而且具有极其强的实践价值和极其宽广的应用空间。

       三、基本资料

系列论文:下载


学位论文:下载


讲座课件:下载


答辩课件:下载


教学课件:下载


考试试题:下载




        四、研究说明


       本课题的研究观点与现行股权激励模式和薪酬管理模式不同,属于原创性研究,意图对现行股权激励机制和各薪酬管理方案进行比较彻底的改良,提升其激励约束效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6 23:18:56

“动态股权激励模型”系列论文索引 (注:点击文章标题进入下载页面)

发表年份

成果名称

论文在整体研究中的地位

发表刊物

刊物级别

2009

国有企业经营者动态化激励约束策略探讨

代表作

大连发展研究

内刊

经济与管理

省级

两种动态股权激励机制的比较——以动态股权激励模型与价值中国网赠送博客股权为例

代表作

上海经济研究

CSSCI

2008

破解医院奖金分配难题

主要代表作

医院院长论坛

省级

企业经营者的股权设置与分配策略

代表作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CSSCI

基于动态股权激励模型的员工岗位分配新模式

代表作

企业经济

核心

主观量化评估的杠杆效应及其防治策略研究

主要代表作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动态股权激励静态模型

主要代表作

上海经济研究

CSSCI

2007

动态股权激励动态模型

系列论文

上海经济研究

CSSCI

解析动态股权激励模型的应用模式

系列论文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动态股权制与动态股权激励模型比较研究

代表作

经济纵横

CSSCI

动态股权制再创新的几点思考

系列论文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CSSCI

动态股权激励模型论纲

系列论文

企业经济

核心

国内对动态股权制研究综述及展望

系列论文

新疆社会科学

CSSCI

2005

动态股权激励模型对按股分配缺陷的修正

主要代表作

企业经济

核心

关于高校社会服务中心管理若干问题的探讨

主要代表作

皖西学院学报

省级


    链接:http://hrm123.blog.sohu.com/116059917.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10 10:00:28
多谢啊,楼主辛苦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7 19:58:32
发表了好多 CSSCI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8 10:36:42
感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