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样说,你可能比较容易理解一些。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博弈属于规制经济学的范畴,我的解答多数针对垄断行业。因为政府规制普遍存在于这类行业中。
首先,我们要明白,企业和政府的目标是不是一致的。答案是否定的,企业的目标是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政府的目标是社会福利最大化(当然,近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消费者剩余最大化)。当然,权利掌握在政府一方,这是符合基本常识的。
其次,我们考虑信息是否是完全的。信息是完全的情况下,你可以参见Dupuit(1952)年的论文。他论证了在完全信息情况下,政府应如何对企业进行管制。结论这里给出,P=MC,固定成本由政府补贴。
然后,考虑不完全信息的市场。这个就比较复杂了。1.可参见Aerch-Johnson Model,就是所谓的AJ效应,证明在有私有信息的情况下,企业更倾向于使用更多的资本。经济学中叫overcapitalization。这篇文章发表在AER上面1952.关于AJ效应的验证,可以参见Courville(1974)/Spann(1974);Mckey(1974)/Boyes(1974);Filer&Hallas(1983)等等,研究不同产业中的AJ效应。Sappington(1988)年指出,在60s,存在AJ效应,70s不存在。
2. 机制设计的先锋之作。这个是由Myerson(1979,1981)两篇文章提出来的框架,也因此获得了诺奖。基本思路是这样的,企业成本函数为C=C(q,u)其中u为企业私有信息。政府的目标是,设置一个机制,要求企业报出真实的u,使得社会福利最大化。有显示原理可知存在这样的机制,使得企业报出真实的u。这类的文章很多,推荐Baron&Myerson(1982)以及Maskin(1982)的文章。文中论述了,政府应该如何规制企业,以及最优产量、价格、补贴的模型。
3.随着经济学的发展,权力的分配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即同一个产业中会有多重代理问题,而权力应如何在这些委托人之间分配呢?Laffont和他的学生Martimort提出了框架。这就是所谓的宪政经济学。可以参见Martimort(1997)的文章。最早提出框架的据我所知是Pelzman(1989)的文章。
4.最后补充一点,就是博弈的顺序问题。
i.政府设置规则 ii企业可以选择参与或者不参与(不参与是由于利润为负,这是个人理性约束)iii企业选择产量Q iv政府选择税收或者补贴
最后,推荐你几本中文的研究性图书。《中国规制与竞争——理论和政策》、《自然垄断与政府规制》。当然你还可以关注各种产业的研究。比如电信,银行卡等等。
PS:版主给点jb奖励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