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开始的猪肉价格大幅度上涨,到而今的普遍物价的上涨,短短几个月,在中国掀起一股抑制通货膨胀的浪潮。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这种通货膨胀和股市的疯狂上涨,流动性过剩等一系列现象纠葛在一起,以致于中国百姓在享受股市基金带来的利益的同时,也在为生活质量的下降而担忧。
而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民众将调节物价、抑制通货膨胀的希望寄托在政府身上,将这种公权力赋予政府,想依靠政府的干预使物价下降。政府宏观调控对市场经济秩序的维护是正确的,但过多的干预就失去了市场经济的本质,而不管是在新自由经济学的理论角度,还是实践来看,政府对市场的过多干预不见得能带来好的结果,这从现今中国市场经济不完善的种种现象就可看出。
同时,公民在将自己的私权利赋予政府作为公权力的时候,可能造成政府公权力的滥用或者更加直接的结果:腐败。绝对的权力意味着绝对的腐败。现今的经济学已经基本骈弃了“大政府”,更多的是将新公共服务的观念引进政府改革中,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
在过去的很多年,国家对于粮食等的价格,一直实行限价的制度。所以我们普遍享受到廉价的粮食、肉食,但这种制度的后果就是农民种地已经不赚钱了,农民的积极性大大下降。同时,近几年农村的青壮年越来越多的进城打工,他们不愿留在农村受累种地,所以现在种地的都是五六十岁的人。国家关注三农问题也就是近两年的事,短短的时间还不能解决十几年造成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粮食肉食等农产品价格的上涨也就不足为奇了。
所以,不管是城镇居民还是政府,都应该理性看待涨价。等待着市场自身的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