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651 0
2009-03-05
东欧债务危机对西欧银行业构成严峻挑战

2009年的东欧是否等于1997年的东亚和2001年拉美的混合体?出于对这种前景的担忧,金融指标的动向已经反映了某个或多个东欧国家拖欠债务的可能性。

金融危机凸显东欧经济困境

东欧经济的最大弱点在于其金融体系——本国银行经营不善,西方银行的分行则疏于监管。经济繁荣时期,这一体系大力从海外向国内输送信贷,从而令东欧各国的经常项目赤字不断膨胀。由于这些轻率发放的贷款,而今,两类银行都已坏账累累,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外币坏账。目前,部分国内银行已经倒闭,很多外资银行的命运则取决于其母银行是否愿意继续为其提供资金,而那些母银行在其本国也面临着很多难题。希腊政府已要求其银行收缩在巴尔干地区的贷款活动。奥地利在东欧发放的贷款高达其GDP的80%。

如果说金融是最紧迫的问题,那么全球下滑则引起了许多其他问题。东欧对西欧的制成品出口大幅下滑;在西欧工作的东欧劳工的汇款势必也会下降。依赖向俄罗斯出口煤、钢的乌克兰看起来已经放弃了仅仅3个月之前与IMF达成的协定,这是当时IMF提供的164亿美元救助计划的一部分。拉脱维亚也接受了IMF的救助,预计今年其GDP将下滑12%。今年东欧GDP的降幅堪比10年前的亚洲,但大环境却全然不同--亚洲凭借出口带动的经济增长实现了经济复苏。而今,整个世界经济都处于困境中。

那么,东欧各国政府如何才能应对?看起来,很多国家的政策杠杆难以奏效。为了缓解经济困境,波兰、捷克等国已经降息,但此举却导致其货币下跌,从而加剧了以瑞郎或欧元借入抵押贷款的国民的痛苦。一些国家还背负着巨额外债,如匈牙利的政府外债已接近其GDP的100%。一些国家虽然可能有能力实施反周期的政策,以缓解经济下滑的影响,却也在压缩公共融资规模,部分原因是为了削减赤字以达到加入欧元区的标准,从而得到欧元提供的(假定存在的)保护。

波罗地海三国和保加利亚则面临着欧元坚挺的问题,因为它们都将本币钉住欧元。有人担心,2000-2001年间那次从开始就注定失败的阿根廷货币局制度保卫战将在东欧重演;如果一国的货币崩溃蔓延到其他国家,情况还会更糟糕。就外部救助而言,IMF可以为单个国家出谋划策,但却无力拯救整个东欧。至于欧洲央行,即使在欧元区内部也没有承担最后贷款人的职责,就更不愿向区外国家发放贷款。

经济衰退严重,不致成区域性灾难

对东欧而言,严重的衰退不可避免,但还不致发展成区域性的经济灾难。首先,“东欧”一词并不准确。哈萨克斯坦银行业或乌克兰公共财政的困境与那些公共管理较好、已加入欧盟的富有小国无关。如果乌克兰拖欠债务或被迫进行债务重组,其他国家未必会受到打击。在东欧各国的放任之下,该地区的经济失衡已经非常严重,但相比十年前的亚洲,目前东欧各国的外汇储备更充裕,热钱规模更小。

而且,东欧的欧盟新成员国也有望得到西方的帮助。东欧与西方的银行体系已经盘根错节,关系远比10年前的亚洲密切得多。而且,与当年的亚洲不同,外国银行不大可能从东欧抽身而去。目前,瑞典已经为在波罗的海三国经营的本国银行提供了担保,从而令这些国家受益。欧盟和欧洲央行未必愿意进行规模更大的救援,但它们别无选择。即使是目光最短浅的西欧政治家也不会坐视其邻国的经济和政治陷入混乱状态。

东欧国家正面临着苏联解体以来最危急的时刻。然而,这场危机还不致成为灾难,除非各国不计后果地采取破坏性的保护主义政策、而且欧盟的主要制度崩溃。

东欧危机令西欧银行业面临三大风险

在企业炫耀其征服的版图时,麻烦往往会随之而来。近年来,一些西欧银行的扩张图记录了它们吞噬中东欧银行的过程。目前,外资已控制了中东欧的很大一部分银行资产,其份额最高达80%,确切数字取决于对于该地区范围的定义--该地区并无统一的定义,最广义的范围包括哈萨克斯坦在内。

然而,全球金融危机令信贷驱动的东欧经济繁荣戛然而止。随着资本流入的萎缩,该地区的经济前景急剧下滑,货币也大幅下跌。这种情况下,衡量债务违约风险的主权债务信用违约互换(CDS)明显上升,距离西欧越远的东欧国家,CDS越高。政府面临违约风险,往往意味着银行体系已经出现了大麻烦。因此,东欧业务份额较大的西方银行及其总部所在国都受到了打击。Raiffeisen和Erste Bank两银行的母国奥地利在东欧拥有2300亿欧元(约合2935亿美元)的贷款,相当于该国GDP的80%左右。这种情况下,奥地利的政府债券收益率迅速上升,现已接近意大利的水平,而后者一向是欧元区财政状况最糟糕的国家之一。由于市场担心欧元区将不得不救援东欧国家,欧元已经受到了冲击。

在东欧经营的西方银行主要面临三项风险。首先,东欧地区客户违约明显增加;而且,由于东欧货币贬值,外币借款人的违约问题尤为严重。这种情况导致了银行坏账的增加。第二,货币错配意味着,相对于负债,外资银行的资产有所下降,从而造成了资本缩水。第三,外资银行面临着挤兑,或是无处借款。无论是那种情况,西方的母银行都需要为其东欧分行提供宝贵的资本和流动性。

西欧银行业难以抽身,政府不可指望

那么,西方银行是否会提供这种支持?对此问题,评级机构穆迪表示担忧,因为西方母银行通常不为其东欧分行的负债提供担保。如果面临可能致命的巨额亏损,西方银行可以甩手不管,这样,其损失将仅限于投入分行的资本。

但这种做法的可行性是值得讨论的。经济繁荣期的一个坏习惯是,如果东欧分行的贷款增速超过存款增速,那么西方母银行就会向前者发放贷款,以填补缺口。虽然并非所有银行都有这个习惯,但确实有一些银行的损失将超过其股权投资。

更何况,对于依赖客户信心的银行业而言,信誉风险不可低估。2001年阿根廷政府停止偿还债务时,一些全球巨头坐视其阿根廷分公司倒闭,如法国电信和意大利电信两公司就任由阿根廷电信拖欠债务,但桑坦德等西方大银行却并未后退。这意味着,西方银行将竭尽全力支持其东欧分行。

有些银行可能会发现自己有心无力,而其母国最终可能拒绝支持其庞大业务。这些银行最终可能面临着解体的命运。要想知道西方国家将如何救助一家跨国银行,焦虑的东欧人只需看看比、荷、卢三国政府如何肢解富通银行,就该心中有数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