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475 2
2009-03-12

央行在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上“再下一城”。央行昨日宣布,应经和白俄罗斯共和国国家银行签署双边贸易货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为200亿元人民币或8万亿白俄罗斯卢布。协议有效期为3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这是中国央行首次与亚洲以外央行达成货币互换协议,也可能是中国首次尝试将人民币参与国际贸易结算从亚洲拓展到欧洲。

央行称,此举主要是为了推动双边贸易及投资促进两国经济增长。

可见的事实是,由于金融危机导致汇率不断波动,目前许多企业希望规避双边贸易活动中面临的美元汇率波动风险,利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而货币互换协议正可为此提供基础。此前的2008年12月和今年1月、2月,央行已相继与韩国、中国香港地区和马来西亚分别签署1800亿元、2000亿元和800亿元双边货币互换协议。

但另有市场人士相信,央行的最新举动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版图已“趁势”从亚洲扩张到了东欧。

眼下,东欧国家受金融危机影响,特别是波兰、捷克和匈牙利等国的货币面临着严重压力。对于这些严重依赖出口的国家,对汇率的担忧使他们有强烈的意愿扩大货币互换规模。

可查的资料显示,白俄罗斯此前也因金融危机向国际组织寻求援助。去年12月31日,白俄罗斯曾与国际货币经济组织达成25亿美元紧急贷款的协议;此外,白俄罗斯还接受了俄罗斯20亿美元的贷款。而根据中国商务部的最新统计,截至2009年1月,白俄罗斯的国家外债已经再次刷新纪录,达到43.1亿美元。

但官方的说法显然有别于市场。就在昨日,全国政协委员、央行副行长苏宁在全国“两会”间隙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人民币结算和人民币国际化不是一个概念,不要认为近期人民币会成为一个完全国际化的货币。

此前的3月8日,易纲也指出,从客观上说,危机有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可能,但并不需要刻意推动。

大家讨论:人民币是不是应该趁金融危机加速其成为国际货币的职能,以及大家怎样看待人民币的成为国际货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3-12 14:33:00

白俄罗斯不是欧盟系统内的国家,实际意义恐怕不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12 15:06:00
以下是引用听海无声在2009-3-12 12:03:00的发言:大家讨论:人民币是不是应该趁金融危机加速其成为国际货币的职能,以及大家怎样看待人民币的成为国际货币!

成为国际货币(“可兑换货币”),也不是免费午餐。

人民币境外存款,增加了投机商攻击人民币的可能(当然,这种可能性并不总成为现实。当中国整体遭遇风险时,这种可能性会“放大”已有的风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