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得牛顿,何谈爱因斯坦? ——评晏智杰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发展” 丁堡骏 晏智杰教授近年来一直以改革的促进派自居,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进行了“发展”。晏智杰的理论“发展”一面世,立即受到理论界的强烈的批判(当然这些批判都是严格地限定在学术研究领域内的)。最近读到晏智杰教授的三篇答辩文章,一篇是回答卫兴华教授的,题目是《本本主义不是科学的研究态度和思维方式——答卫兴华教授》;另一篇是回答吴易风教授的,题目是《伽利略、牛顿、劳动价值论及其他——读弗利教授文章有感》。这篇文章没有直接提到吴易风教授的名字,但从其引文的注释中很容易发现其论战的对象是吴易风教授;晏智杰教授的第三篇文章是回答我的,题目是《究竟在为谁辩护?——评〈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辩护〉》。读罢这三篇文章,使我感到非常迷茫,特将以下几个方面疑问向晏智杰教授以及所有关心这一理论问题的同行专家进行请教和交流。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一、 中国改革是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相矛盾的吗? 首先读晏智杰教授的这三篇答辩文章给人的第一个印象就是,晏智杰教授不象是在进行学术探讨,到好象是在找政治避难场所,把自己的一切受到学术界批判的错误观点都贴上“改革”的标签,以便回避学术界对他的批判。相反,把一切反对自己观点的都说成是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似乎中国改革真的是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背道而弛似的。例如,晏智杰教授说:“我主张尊重实践、转变观念和积极探索的态度和方法,而不赞同奉行本本主义;我从劳动价值论与实践之间关系的角度,既肯定了它的伟大历史意义和积极的革命作用,又指出它已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的需要,甚至成了改革和发展的某种‘理论瓶颈’;我分析了劳动价值论在理论分析和逻辑上的前提、限制条件极其缺陷,指出它是一个特殊的相对真理,而不是一个普遍的绝对的真理;我甚至还提出应当重建经济学的价值论和分配论,从而为不断深化的经济学理论建设和中国经济改革、特别是为基本理论的革新和分配制度的改革,提供科学的理论根据,等等。这些就是被卫教授视为‘批判和否定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从而他要批判的基本理论观点”。1对一个不熟悉晏智杰教授关于劳动价值论的观点的人,读了晏智杰教授的这段话还真的会误认为是晏智杰教授受到了错误的批判。但是,读过晏智杰关于劳动价值论的著作和论文的人,都会知道晏智杰在这里为自己所做的画像是否如实地反映了他自己的本来面目。晏智杰不过是把自己,一个反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人,打扮成为一个既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又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晏智杰教授是怎样肯定劳动价值论的伟大历史意义和积极的革命作用的呢?晏智杰把劳动价值论的适用范围限定为“简单商品生产,甚至是实物交换。”2既然劳动价值论的适用范围是简单商品生产,甚至是比它更早的实物交换,那么,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社会劳动价值论就不在适用了。因此,马克思面对资本主义社会所完成的劳动价值论,自然也就是一个没有任何现实意义的过时了的理论,在这样一个没有任何现实意义的过时了的理论基础上,马克思又创立了一个没有科学基础的剩余价值理论。所以,按照晏智杰教授的逻辑推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就是在这样一个不科学的理论指导下进行的盲目的左倾运动。也许,晏智杰教授主观上也并不愿意接受这样的逻辑结论。但是,从晏智杰教授关于劳动价值论适用范围是简单商品生产,甚至是物物交换这一前提出发,作为任何一个思维健全的人,都不可能得出另外别的结论。在晏智杰教授的眼里,苏联、东欧、中国等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不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胜利,不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各个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胜利都是在偶然条件下发生的偶然事件,没有必然性。晏智杰把劳动价值论的适用范围限定为“简单商品生产,甚至是实物交换”,不仅对马克思主义者来说不能接受,而且对作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来源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大卫·李嘉图及其追随者来说,也是无法接受的。大卫·李嘉图及其追随者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他们所阐述的劳动价值论对他们所生活在其中的资本主义社会没有任何现实意义的说法。晏智杰教授的主要错误在于,他对于历史上西方关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论战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反对马克思主义两种思潮认识上存在偏差,消极地吸收了西方反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一些观点,认为中国改革是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相矛盾的(用晏智杰教授自己的话说就是“成了改革和发展的某种‘理论瓶颈’”)。在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发展史上,反对劳动价值论的人几乎毫无例外地都用《资本论》第三卷的生产价格理论去否定第一卷的价值理论。西方经济学界关于转形问题的讨论,从本质上说就是关于劳动价值论存废问题的争论。西方所有反对劳动价值论的人,都坚信价值到生产价格的转化是不能得到科学证明的,他们用各种各样的方法企图证明两个恒等关系不能同时存在。西方所有同情和坚持劳动价值论的人,都试图用各种方法去证明两个恒等关系能够同时存在,从而进一步证明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的科学命题。晏智杰教授在深化劳动价值论的名义下,继承了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反对劳动价值论所有这方面的观点。晏智杰教授在《劳动价值论新探》一书中用第三篇12——16章介绍西方关于转形问题的讨论,目的是得出否定劳动价值论的结论。在《本本主义不是科学的研究态度和思维方式——答卫兴华教授》一文中,晏智杰教授还宣称:“马克思以其生产价格理论或价值转形理论,试图为市场价格决定提供一个与其劳动价值论一元论相统一的论证,但是研究表明这没有成功。……我们不知道以捍卫劳动价值论自居的卫教授何以不谈这一点。”1也许有人会拍手为晏智杰教授喝彩,质问得好!也许有人会不以为然,晏智杰教授如此博学,为什么对国内外坚持劳动价值论的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视而不见呢?关于转形问题,在西方百余年来的论战中大体上形成三派观点:一派是劳动价值论的反对派,由欧根·冯·庞巴维克、保罗·萨缪尔森等资产阶级主流经济学家组成,他们从资产阶级立场出发,疯狂地向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进攻;一派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坚持者,他们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对资产阶级的进攻和批判进行回击和反驳,这一派经济学家有希法亭、安瓦·塞克等;第三派经济学家是劳动价值论的同情者,他们不认为劳动价值论是必须坚持的唯一科学的理论,但他们认为劳动价值论至少不是象萨缪尔森等所认为的那样在数量上不能证明,这一派经济学家的代表森岛通夫用马尔可夫链描述转形过程的数学恒等关系至今仍被一批又一批数理经济学者所推崇。在国内,也有许多学者对这个问题继续做深入的研究。笔者在《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5期上发表了题为《转形问题研究》一文。我自认为该文对于转形两个恒等关系的证明是有说服力的。针对晏智杰教授关于转形问题上的其他错误,在《劳动价值论不说明价格吗?——与晏智杰同志商榷》一文中曾这样写到:“因为晏智杰教授也用两个相等关系不能同时成立作为理由来否定马克思的生产价格理论,所以,在这里我不得不向晏智杰教授发出邀请,希望他能就转形理论中的两个相等关系不能同时成立拿出有说服力的证据来反驳我,否则就不要再以转形问题作为立论来否定马克思劳动价值论。”1 所有这些晏智杰教授并没有如实地向国内学人介绍,而是继续以一种嘲讽的语气说“迄今为止,中外学者尚未见有谁能够提出一种解法,从理论上证明上述两个相等关系可以同时成立,除非再作出某些假定,…” 2这就是晏智杰教授所谓的“尊重实践、转变观念和积极探索的态度和方法”。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晏智杰教授所谓的“分析了劳动价值论在理论分析和逻辑上的前提、限制条件极其缺陷,指出它是一个特殊的相对真理,而不是一个普遍的绝对的真理”。关于晏智杰教授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分析条件和逻辑前提的界定为什么不是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我在《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辩护》一文中已经讲得很清楚了,在此不必重复。这里还有一个关键问题需要澄清,这就是如何认识一种理论的局限性?一种理论有局限性,是不是就意味着这种理论从其产生的那一天开始从来就没有正确过?人们认识到某种理论有某种局限性,是不是人们就要从头否定这一理论?把这一理论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所有否定这一理论的所有奇谈怪论都说成是正确的?在物理学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对有局限性的牛顿定律的发展。那么,是不是人们因为有了爱因斯坦相对论就要从头否定牛顿定律?将牛顿定律产生时人们对他的攻击、甚至将牛顿定律后来在中小学课程学习时中小学生所产生的种种误解都一一加以推崇?晏智杰教授时常也谦虚称自己所拥护的要素价值论不一定正确。退一万步讲,即便是晏智杰的要素价值论和萨伊的要素价值论真的有本质差别,即便是晏智杰的要素价值论真的是正确的,但只要晏智杰的要素价值论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发展,那么,他的理论生命力就不在于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内在逻辑的根本否定。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巨大理论意义在于其对认识世界的实践的指导,而不在于其对牛顿定律的辱骂。晏智杰教授指责我们把劳动价值论看成是“绝对真理”,就是奠定在其自身对所谓“相对真理”的误解的基础上的。在晏智杰眼里,“相对真理”就是可以随意批判、随意否定、随意辱骂的到处是矛盾、到处是漏洞的“理论”。事实上,生产要素价值就是这样一种理论,晏智杰教授就是这种“相对真理”的理论家。我们把劳动价值论看成是商品经济的理论,商品经济是人类历史上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高度才产生的,商品经济对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但当生产力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商品经济必将成为阻碍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桎梏,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商品经济必然消亡。随着商品经济的消亡,劳动价值论也必然要退出历史舞台。这就是我们所认识的劳动价值论的相对真理性。 在《究竟在为谁辩护》一文中晏智杰教授强调他所批判和质疑的不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他所批判的是阻碍改革的传统观念和保守势力。在这里,我们不打算与晏智杰讨论谁是改革者,因为对中国改革,一直存在着两种改革观的分歧,两种改革观的界限是很清楚的。在晏智杰教授那里,什么理论是非,只要是能贴上改革的标签,就是正确的,就可以在学术界畅通无阻。根本不考虑改革的性质问题。晏智杰把我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所进行的辩护说成是为传统观念辩护,与阻碍改革的传统观念和保守势力相通。我感到很茫然,难道真的是我的感官出了问题吗?难道真的是晏智杰教授不是在质疑马克思,而我却把它给推到了马克思的身上?经过反复思考,我认为,作为学者的晏智杰要想让人们相信他不是在质疑和批判马克思,他就必须向人们讲清楚他所批判的传统观念,是从什么时候产生的、代表人物是谁、代表著作是什么?晏智杰教授还应说清传统观念与马克思的正确理论有什么本质区别?另外,在行文中,晏智杰教授如果是治学严谨,也应讲真理而不要顾及面子,直接引证被批判者的原著,而不是用马克思的著作中的文句作为传统观念的替罪羊。如果晏智杰教授能做到上面几点,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他所批判的传统观念严格地区别开来,我愿就《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辩护——对晏智杰教授质疑的质疑》一文,向晏智杰教授道歉,向学术界同仁声明自己批错了对象。如果晏智杰教授不能把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他所谓的传统观念相区别,那么,晏智杰教授就应该实事求是地承认,他所批判和质疑的就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如果晏智杰教授所说的真的是言之有理,如果晏智杰教授真的是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那么,作为学者的马克思在九泉之下也会感到安宁和欣慰。我们希望晏智杰教授不要在马克思这样的世纪伟人身上制造理论冤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