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制度经济学
2506 4
2009-03-13
中国即将开启金融竞争性监管时代

——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之金融监管与促进竞争的融合

史  丹

 

2009年3月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二次会议如期召开。此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下称《报告》)回顾了2008年的工作,对2009年的工作分为“总体部署”和“主要任务”共两部分分别进行了阐述。《报告》第三部分,“2009年主要任务”中强调,“要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主线……”。在金融监管方面,《报告》中指出,“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处理好金融创新、金融开放与金融监管的关系”,“健全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在2009年着力抓好的第七方面工作中(即:“推进政府自身建设,提高驾驭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能力”),《报告》要求,“促进公平竞争,消除地区封锁,打破行业垄断,组织调动各种社会资源,促进经济增长。”从我国目前所处的经济发展困境和未来的金融发展战略要求来看,如果《报告》中的“金融监管”能与“促进竞争”充分协调配合,最终形成具有我国特色并具备域外效率的金融竞争性监管机制,毋庸置疑的是,我国政府必定能通过“改进金融监管”以全面提高依托金融来驾驭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能力,从而最终实现1+1>2的金融监管协同效率,而此构想最终破局的关键在于,厘清《报告》中强调的金融监管与促进竞争的连接点,科学架设我国的金融竞争性监管机制。

表面来看,《报告》中提及的“金融监管”和“促进竞争”泾渭分明,因为就传统的金融监管制度设计来看,始终是秉持金融风险性监管,加强金融监管的重心一直是凸现对金融风险的预防以维护金融稳定。但是,从纵深层次而言,结合眼下不断蔓延的国际金融危局以及欧美当局应对危机的措施,二者内聚性之强可见一斑,若能有效整合二者并加予实施,其视角之独到,意义之重大,必将在金融监管历时上留下可圈可点的一笔。幸运的是,该视角核心正是本次全国人大会议上杨小平代表结合近三十年的金融一线工作经验,超脱传统金融监管视角束缚,借助金融危机为金融监管制度创新之历史性“机遇”,前瞻地提出完善我国金融竞争性监管建议的实质所在。在全球共抗金融危机背景下,该建议能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提出,历史意义非凡,昭示着我国即将进入金融竞争性监管时代。

杨小平代表在其建议中明确指出,“次贷危机正式升级为金融危机后,美欧两大经济体除采取降息、注资、政府保证等举措救助市场外,格外突出了对金融市场的竞争性监管。”(《金融时报》,“反思金融危机 完善竞争性监管—访全国人大代表、人行昆明中支行长杨小平”,2009年3月12日)事实上,此话一语道破了目前国际金融监管领域正悄然发生的变革。金融危机期间,正值美国大选,白宫新主奥巴马在选举时郑重承诺将一改实施半个多世纪的宽松自由竞争政策,力推美国竞争性规制执法,加强对包含金融在内的核心产业并购和大机构市场行为的审查。受此影响,美国反托拉斯政策,乃至是欧盟竞争政策也发生微妙且深刻的变化,强化了金融竞争性监管视角的国家干预。与此同时,经合发展组织(OECD)秘书长安吉尔更是在今年2月中旬表示,(金融)竞争政策在经合发展组织应对危机实施的两大战略领域中占据重要位置。

杨小平代表紧接着转为对金融竞争性监管的价值和对我国竞争性监管现状的剖析。一方面,特别强调了金融竞争性监管具有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提升金融产业实力并保障民生金融、以及确保金融宏观调控政策有效贯彻等三大历史意义(《中国产经新闻》,“全国人大代表杨小平认为,应尽快完善金融竞争性监管机制”,2009年03月9日);另一方面,从综合监管和行业监管的角度,精炼而有力地梳理了我国金融竞争性监管面临的困境,进一步阐释了现行金融监管存在的制度缺失。(同上:《金融时报》)

最后,杨小平代表建议,鉴于革新金融监管已为历史必然,完善金融竞争性监管已迫在眉睫,立法当局尽快完善金融竞争性监管制度。(同上:《金融时报》)

 

 

附:媒体相关报道转摘

转摘一:

反思金融危机 完善竞争性监管

—访全国人大代表、人行昆明中支行长杨小平

《金融时报》,2009年3月12日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内经济与全球经济的关联性不断加强。此次源于次贷的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进入衰退,我国经济发展势头也受到冲击。对此,从事金融工作近30年的全国人大代表、人行昆明中心支行行长杨小平向全国人大十一届二次会议提出了完善金融竞争性监管的议案。

杨小平认为,金融竞争性监管已是目前国际金融监管变革的重点。世界各国在剖析金融危机的成因后,强烈呼吁强化金融监管,改革金融监管过于宽松的局面。从美国和欧盟的金融监管改革实践来看,金融竞争性监管已然成为监管革新的重中之重。20世纪末美国通过制度变革推倒了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的分业“隔离墙”以来,混业经营成为全球潮流,金融竞争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白热化历史时期。任何经济运行模式的变化必须伴随着与之相切合的制度变革,但是此次金融危机的事实表明,金融监管并没有对混业经营时代的来临做好充分准备,出现了重大制度缺失,忽略了对作为金融风险本源的竞争的必要监管,忽略了对本应保持平衡的金融竞争力量的必要规制,更忽略了对本应实现的金融消费者权益和投资者预期的必要保护。次贷危机正式升级为金融危机后,美欧两大经济体除采取降息、注资、政府保证等举措救助市场外,格外突出了对金融市场的竞争性监管。

总结国际金融监管的教训,杨小平对中国亟待完善金融竞争性监管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说,近年来随着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我国越来越多地承担起与各国联合对抗金融危机的国际责任。为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党中央、国务院一年来不断出台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大举措,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宏观调控措施的效应已逐步显现。在诸多有力措施中,完善金融监管制度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其中,透彻梳理金融竞争性监管,全面分析我国现行竞争制度格局,及时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金融竞争性监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金融竞争性监管主要具备三方面战略意义。一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二是提升金融产业实力并保障民生金融。三是确保金融宏观调控政策有效贯彻。

杨小平分析了我国金融竞争性监管制度的现状。特征之一是综合监管。特征之二是行业监管。因此,杨小平代表提出了完善金融竞争性监管制度的建议。建议相关部门借鉴国际金融业的竞争监管动向,充分考虑混业经营的全球趋势和我国现行的竞争制度及金融监管现状,协调竞争监管与功能监管和审慎监管的关系,尽快完善我国金融竞争性监管制度。

 

 

转摘二:

全国人大代表杨小平认为,应尽快完善金融竞争性监管机制

《中国产经新闻》,2009年03月9日

2009年3月,全国“两会”在北京召开。此次“两会”的召开正值全球经济遭受金融危机肆虐全球,如何“促发展、保民生”,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实现可持续科学发展的国家战略规划成为会议热点。对此,3月3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行长杨小平代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反观我国现行金融监管制度,尽快完善金融竞争性监管机制已迫在眉睫”。

杨小平代表认为,从金融监管本源来看,次贷危机是金融领域倡导自由竞争、放松规制和监管制度缺失的结果。传统金融监管紧紧锁定金融业的风险性,忽视了金融风险产生的本源是金融竞争。他还表示,美国一直以来保持“银行、证券、保险”分业式的金融监管三角模式,美联邦和各州还存在一定的监管差异,分业监管时,如此的细致化监管可有效防范金融风险,但是,随着上世纪末通过制度变革推倒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的分业隔离墙,金融竞争日益加剧却伴随着金融风险的大量积累,该类模式很难从根本上对混业经营时代的来临做好充分准备,金融监管的着力点将调整为“金融竞争”,这已经得到了证实。

“次贷危机恶化为金融危机后,美国和欧盟一改数十年来弱化金融监管的思路,突出对金融市场的竞争性监管。长期来看,锁定金融竞争为监管目标必将对全球金融制度产生实质性影响。”杨小平分析。

杨小平代表强调,就我国金融实践和未来发展而言,金融竞争性监管基本上具备三方面战略意义。意义之一,维护国家经济安全。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其安全性居于国家经济安全之首。金融竞争性监管可从金融风险的本源-竞争出发,对金融市场准入和运作行为进行国家经济安全审查。意义之二,提升金融产业实力并保障民生金融。金融竞争性监管是构建金融生态的重要制度基石,其通过推动金融机构创新,不断完善金融产品定价制度,进而提高金融机构运营绩效,以此增强金融产业竞争实力,最终保障金融消费者福利和投资者预期能顺利实现。意义之三,确保金融宏观调控政策有效贯彻。金融竞争性监管能有效疏通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的传导路径,增强金融市场透明度以维护金融稳定,拓宽竞争性融资渠道,加快金融服务现代化建设,高效发挥保险市场作用,有效支持中小企业和“三农”。

杨小平代表指出,我国现行的竞争性综合执法机制已基本形成,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及商务部等3家部门分别承担职责,在制度上尚未将金融业竞争作为监督特例。但是,金融业属于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变化迅速的行业,目前的金融监管当局的法定职责未能完全覆盖金融竞争性监管内涵,客观而言,制度设计中还有不少亟待完善之处。要形成我国较为完善且符合现代金融监管理念的金融竞争性监管机制,还须有效整合现有的竞争性综合执法和金融业监管资源,通过“护金融竞争”,实现“强金融发展”,最终保证“达金融民生”的战略远景目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3-13 23:31:00

金融业竞争于民有利,但加强监管力度也不容忽视啊。美国次贷危机就是前车之鉴。支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16 17:21:00

监管的力度不是大就一定好。这里我们要从监管出发,为什么要监管?其实我们就是为了信息的对称。所以不是力度大信息就对称。本人认为

应该在监管的角度或面度出发,越广越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4-2 16:30:00
什么叫金融竞争性监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4-22 22:20:00

“金融竞争性监管”似乎与“竞争性金融监管”有区别。

《法制日报-周末版》的“2008中国证券市场法治盘点”之【第六部分】有所评价,参见以下地址:http://www.legaldaily.com.cn/zmbm/2009-01/22/content_1025436.htm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