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09-3-18 22:52:00
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1000亿元,在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下“对其他金融性公司债权”多了1000亿元,同时在负债方金融性公司存款也多了1000亿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18 22:54:00

自有资金  Own Capital

这一项是啥意思呢,呵呵。

楼主知道啥是所有者权益了?

还有啊,平衡是由于定义产生的,而不是用某种手段来平衡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18 22:59:00
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缴纳存款准备金或超额准备金1000亿时:在央行资产负债表的负债方的货币发行少了1000亿元,同时也是在负债方的金融性公司存款多了1000亿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18 23:02:00

说明:上面的对应关系并不唯一,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只是选择其中可能的一种进行举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18 23:09:00

   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提取存在央行的存款准备金或超额准备金1000亿元时,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的负债方的货币发行多了1000亿元,同时也是在负债方的金融性公司存款少了1000亿元。

    这相当于储户向商业银行提现金一样。中央银行可以看作是商业银行的银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18 23:16: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9-3-18 7:52:00的发言:

分的话,也要由财政来堵这个窟窿。

(刘纪鹏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分外汇的结果:

如果汇率固定的话,的确存在窟窿,需要财政补。

但是如果让汇率浮动的话,比如让人民币贬值,也许就不用财政补窟窿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18 23:20:00

另外,央行的自有资金应该是所有者权益。

因此:央行同样满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18 23:31:00

中央银行如果亏损了,由国家弥补。

    举上例子:原先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比率是1:8,假设当时央行用8万亿人民币买得1万亿美元,如果现在的汇率变以1:7了,现在公众只要用7万亿人民币将央行的1万亿外汇储备买了,这时相当于央行亏损了1万亿人民币了。怎么办呢?由政府用财政资金弥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18 23:32:00

问一个问题:如果央行决定分一半的外汇给国民,央行在会计上如何处理才能实现会计平衡?

如果不做亏损处理的话,能不能通过外汇升值即人民币贬值,从而实现会计平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18 23:39:00
以下是引用hlpb92在2009-3-18 23:31:00的发言:

中央银行如果亏损了,由国家弥补。

    举上例子:原先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比率是1:8,假设当时央行用8万亿人民币买得1万亿美元,如果现在的汇率变以1:7了,现在公众只要用7万亿人民币将央行的1万亿外汇储备买了,这时相当于央行亏损了1万亿人民币了。怎么办呢?由政府用财政资金弥补。

该如何作会计分录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18 23:54:00

   当央行用8万亿人民币买得1万亿美元时,其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是:国外资产项下的外汇是8万亿元,同时负债方的货币发行是8万亿元。

   汇率是1:7时,当公众用7万亿元人民币买回原先的1万亿美元的外汇时,这时央行已经没有外汇了,如果按照历史成本记价,则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外汇项还有1万亿人民币,负债方的货币发行也是1万亿元,表面上资产负债表还是平衡的,但你央行已经没有外汇了,哪里还有一万亿元呢,显然报表的不平衡就暴露出来了。而这一万亿的差额是央行执行国家货币政策的结果,其亏损由国家弥补。怎么弥补呢?

   如果真的出现这种情况,财政部发个文件,认可央行在外汇项下的1万亿外汇,转到“对政府的债权”项下,哈哈,真是擅作主张!

   我想,如果央行当年亏损了,在财政部认可后,核减财政部在央行的财政存款数就行了,即用财政存款弥补亏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19 07:17:00
以下是引用wuzhijing4024在2009-3-18 23:16:00的发言:分外汇的结果:如果汇率固定的话,的确存在窟窿,需要财政补。但是如果让汇率浮动的话,比如让人民币贬值,也许就不用财政补窟窿了。

如果此时让汇率浮动的话,当初央行又何必大量吸收外币,投放本币呢?何必兜这个圈子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19 07:31:00
以下是引用wuzhijing4024在2009-3-18 23:16:00的发言:分外汇的结果:如果汇率固定的话,的确存在窟窿,需要财政补。但是如果让汇率浮动的话,比如让人民币贬值,也许就不用财政补窟窿了。

这里有一个特殊性在于,分析的前提是:

(1)央行把本币投放给本国人了(投放的方式是:谁有外汇并且想兑换成本币,本币才按某一汇率投放给谁);

(2)央行把外汇分给本国人了(分的方案,不说绝对均匀,但大体上均匀,最多农民比市民多分一倍)。

现在,

(1)本国人作为一个整体,手里既有本币,又有外汇;

(2)央行的负债不变,央行的资产(外汇储备)少了一半;

(3)央行放任汇率浮动。

那么,最后市场汇率会是多少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19 07:48:00

(1)央行“分外汇”的行为是公开的,显然,人们都知道央行现在手里的外汇不足以按当前汇率兑换以前因吸收外汇而投放的本币。

(2)显然,人们(特别是持有本币的外国人,他们可是没有分得任何外汇)会预期本币将对外币贬值,人们会纷纷想把本币换成外汇(换得越迟,损失越大)。

(3)央行放任汇率波动,也就是说,自己不会再规定官方汇率,也不去参与外汇市场。

(4)现在,剩下的就是,持有本币与外汇的本国人与持有本币的外国人,他们自play games了。

最后市场汇率是多少?谁从中受益?

无论谁受益,有一点是肯定的:央行的信用已大大受损。有人把东西存在你那里,你开出了借条,之后却说,这些借条已经不能足额换来原先那堆东西,甚至拒绝别人凭借条取回原先那堆东西。

央行公开如此地这么做,人们还愿意持有它开出的借条吗?央行的货币政策还可信吗?货币政策还可能成为“调控手段”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19 07:51:00
以下是引用wuzhijing4024在2009-3-18 23:32:00的发言:问一个问题:如果央行决定分一半的外汇给国民,央行在会计上如何处理才能实现会计平衡?

这个只能问决定“分一半”的那些人,只有那些人才知道这其中的方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19 07:54:00
以下是引用wuzhijing4024在2009-3-18 23:32:00的发言:如果不做亏损处理的话,能不能通过外汇升值即人民币贬值,从而实现会计平衡。

这里先要确定一个问题。

央行自己规定人民币对外汇贬值从而实现会计平衡后,自己还参不参与外汇市场,还是否想维持汇率稳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19 08:40:00

我想影响中央银行日常盈亏的有这么几项:

一、收入类

1、外汇投资收益。如用外汇购买美国国库卷有利息收入。

2、将款项借给各商业银行取得利息收入。

3、因汇率变动,导致汇兑收益。如目前人民币与美元的汇况比率是1:7,如果变成1:8了,央行就收益了,相反则亏损了。

二、支出类

1、支付商业银行存放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与超额准备金存款的利息。

2、要回笼货币时,通过发行央行票据,相当于央行放行了债券,因此相应的要付出利息。

3、因汇率变动,导致汇兑损失。

三、收支对抵后的盈亏处理。

   由于央行是执行货币政策,并不是盈利机构,其收支对抵后如果盈利了,则交给财政部,当然亏损了也由财政部弥补。

   我想具体操作时,可以在通过增减财政部在央行的财政存款进行的。所以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没有损益类科目,如果一定要按照企业资产负债表那样理解,则财政存款这个账户在一定程度上充当损益类账户了。

   由于本人不在银行系统工作,上述所有的说法只是用于理解用,具体操作很可能并不是这样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19 14:31:16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19 12:32:00
多谢大家的讨论,但我觉得自有资金虽然很像所有则权益,但不完全相等,央行把自有资金放在负债下自有他的道理,不是随意而为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19 12:46: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9-3-18 22:23: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ljhmen在2009-3-18 21:55:00的发言:
郁闷啊,我说过只想讨论下简单的技术问题,怎么又有人在互掐了,谢楼上了,有空研究下破产企业的资产负债表。

因为有人想说,讨论这种简单的技术问题是在骗傻子。

我其实是想说,“分配外储”这个想法才是骗人的。

我个人就喜欢讨论技术问题,尤其是看看大家的留言,感觉能学到很多。

相信其中存在一点误会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19 14:37:00

如果一定要分配外储,就相当于印一大堆纸钞分给国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19 14:43:00
以下是引用似聚实散在2009-3-19 12:46:00的发言:相信其中存在一点误会吧。

对于有些人不是“误会”。

他们坚信讨论这种技术问题会“掩盖问题的实质”,是在“骗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19 14:55: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9-3-18 18:54:00的发言:

有人声称自己看到了“全象”,有人声称只有自己看到的才是“全象”,这个人便是“可知论者”???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6-7-20 0:34:00的发言:个人以为,盲人摸象是我们“认识”的唯一方式。

回答:我和你的观点,在这里,截然不同。我认为,瞎子摸象,类似于人类早期的一维认识;而系统论的认识,则建立在更高的认识层次上。人类的认识能力,并不完全是天生的,它在很大程度上,是历史的和进化的产物。比如说,从前,我在登山时,我总是顺着一条道向山顶的方向前进,我无法知道我的这条道是否能到山顶,更不知道这条路是否是捷径。现在,我借助于飞机和卫星,在未爬山前,就可以基本断定某条道,能否到达山顶,亦能断定它是否是捷径。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http://www.pinggu.org) 详细出处参考:https://bbs.pinggu.org/Archive_view_4_100043.html

作者:fujo11 2006-7-20 21:41: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6-7-20 1:13:00的发言: 谁有资格规定“一般”这个概念的“客观存在性”呢?不同人对“一般”的理解不同时(特别是大家都以自己的“经验”做出理解),谁有资格成为“一般”的代表呢?

回答:就商品和货币的历史而论,货币的历史在商品的历史之后,这是大家公认的观点。对货币的认识,从货币商品论,货币金属论,经货币国定论,到货币制度论,也是一个从表面经验总结到对商品经济深刻认识的过程。至于谁有资格规定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客观存在性,那要看你处在哪个历史阶段及其特定的商品经济社会了。比如说,如果你处在原始商品交换社会,大家都用贝壳作为货币,那么贝壳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客观存在性,是先于你的存在的属性,你不用贝壳,就换不到你需要的东西。

-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http://www.pinggu.org) 详细出处参考:https://bbs.pinggu.org/Archive_view_4_100043.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19 14:56:00
以下是引用hlpb92在2009-3-19 14:37:00的发言:如果一定要分配外储,就相当于印一大堆纸钞分给国人。

未分配外汇储备时,央行已经向公众投放基础货币了(对应外汇储备增加)。

分配外汇储备后,若央行采用以下战术:令央行剩下的外汇储备的本币标价不变,从而资产负债表仍然平衡——此即央行为自己规定了一个新的汇率。

现在的问题就是,这个汇率水平是否适用于市场?即央行是否愿意以新的汇率水平作为新的固定汇率目标,来出纳本币与外币?

如果是,结果会怎样?

如果否,结果会怎样?

如果央行就此把大门关住,只把这个汇率水平适用于自身(使资产负债表平衡),并不再负责外汇兑换业务(即放任汇率自由浮动),那么,如前所说,剩下的就是:持有外汇与本币的本国国民与持有本币(当然也持有外汇)的外国人之间的博弈了。

如果央行按新的汇率水平维持固定汇率,那么,持有本币的外国人是不是该疯掉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19 15:19:00
以下是引用hlpb92在2009-3-19 14:37:00的发言:

如果一定要分配外储,就相当于印一大堆纸钞分给国人。

不知这是啥逻辑。

比如说,把美国国债中的6500亿美元平均分给国人,13亿人每人可以分到500美元,我家10口人,可以分到5000美元。

我的侄子要到美国留学,需要保证金,给他用,这笔财产是美国政府认可的财富。

我的侄子到美国后,没有钱花了,他可以委托高盛把这笔国债换成美元,支付开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19 15:25:00

如果央行按新的汇率水平维持固定汇率,

更关键的是,这种“均分外汇”的方案,完全不看以前谁兑换的外汇储备更多(当初谁兑换得越多,谁手里的本币就越多),结果是,当初兑换得越多的人(无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损失越大。

如果人们又把手里的外汇重新换成本币,本币将会更超量投放(新汇率水平显著不同原水平)。

这无非是一种财富再分配过程——财政政策完全可以实现,但这多兜了一个圈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19 15:26: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9-3-18 18:21: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fujo11在2009-3-18 18:19:00的发言:在世界经济中,民族国家和跨国企业的本质是一样的。

这句话与楼主想说的,没有什么直接关系。

你想说什么,请直接说,不用兜圈子。

当然,fujo11就是爱兜圈子,比如坚决要兜外汇储备这个圈子。

fujo11有一点很直接:说什么观点,不必摆出什么论据,直接威胁就可以了——比如说“谁信谁是傻子”。

假如一个企业,它把自己的债权,分给自己的工人,可以吗。

我的答案是,完全可以。至于分完债权后有什么后果,那则当别论:也许会影响企业的运行,也许没有任何影响,也许还会促进企业的发展。分债权和发工资、奖金,没有本质区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19 15:30:00
以下是引用fujo11在2009-3-19 15:19: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hlpb92在2009-3-19 14:37:00的发言:

如果一定要分配外储,就相当于印一大堆纸钞分给国人。

不知这是啥逻辑。

比如说,把美国国债中的6500亿美元平均分给国人,13亿人每人可以分到500美元,我家10口人,可以分到5000美元。

我的侄子要到美国留学,需要保证金,给他用,这笔财产是美国政府认可的财富。

我的侄子到美国后,没有钱花了,他可以委托高盛把这笔国债换成美元,支付开销。

原先(增加外汇储备时)投放出去的本币,你怎么一句也不谈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19 15:31:00
以下是引用fujo11在2009-3-19 15:26:00的发言:假如一个企业,它把自己的债权,分给自己的工人,可以吗。我的答案是,完全可以。至于分完债权后有什么后果,那则当别论:也许会影响企业的运行,也许没有任何影响,也许还会促进企业的发展。分债权和发工资、奖金,没有本质区别。

如果这种债权的增加,恰恰以该企业对工人的负债的增加为前提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19 15:34:00
以下是引用fujo11在2009-3-19 15:26:00的发言:假如一个企业,它把自己的债权,分给自己的工人,可以吗。我的答案是,完全可以。至于分完债权后有什么后果,那则当别论:也许会影响企业的运行,也许没有任何影响,也许还会促进企业的发展。分债权和发工资、奖金,没有本质区别。

举个例子,企业拖欠工人的工资不发,给工人一大堆白条(白条上注明欠每个工人多少工资)。但企业又把钱借给了别的企业。

现在问:如果企业把自己的债权分给工人,企业该不该收回当初开给工人的白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19 15:43: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9-3-19 15:30:00的发言:

原先(增加外汇储备时)投放出去的本币,你怎么一句也不谈呢?

已经和它没有关系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